通货膨胀,意味着价格普遍上涨,的确必须依赖货币发行,但是,出现央行货币发行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市场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当生产力发展大于货币供给的时候,货币需求必然大于货币供给,央行在这种情况,有必要发放货币,防止资源闲置。
结构性通胀中的扩展性行业可以有很多种:
第一,由生产力发展导致的扩展性行业,不论是成本下降,还是科技含量进步,都使本部工资上涨,由于工资刚性,进而其他行业工资上涨,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虽然物价普遍上涨,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会总成本减少,都最终导致社会“相对收入”的提高。这是经济的必然发展,这也是生产力发展与货币供给增加的一方面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必然应该发放货币鼓励生产。
第二,扩展性行业,不是因为生产力发展获得的超额利润,而是因为非公平竞争原因(譬如垄断),该行业工资上涨,最终必然同样引起其他行业工资上涨(上涨幅度应小于垄断行业,且幅度与居民与社会各行业对于垄断行业的依存度相关,譬如粮价垄断),同时物价依然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由于生产力没有提高,即使物价与工资同比例上涨,社会收入不变。但是由于物价与工资非同比例上涨,社会实际产出不变,在社会平均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垄断性扩展行业将获得超额利润,侵蚀其他行业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必须谨慎控制货币发放,调整信贷,控制商行货币流向,同时政府应积极遏制垄断性扩展行业,鼓励公平竞争。
前者是对货币的良性需求,后者则是恶性需求,货币发放权最终都是掌握在央行AND政府的手中。所以恶性通胀的责任承担者中,必然包含央行和政府。
另外,前者市场接近于希克斯所说的 浮动价格市场,后者非公平市场,接近于 固定价格市场。
对于现实中的通货膨胀治理,亦可以参照上面的例子,通胀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恶性的意味着收入的不公平分配和市场从新定价的成本。对于由于生产力发展所产生的扩展性行业,央行无论怎样,最终都应该给予鼓励。 而对于市场非公平竞争产生的扩展性行业(尤其是新兴的),央行一定要控制货币发放,调整商行信贷方向,同时作为经济的观测者,告知政府,共同解决非公平竞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