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6754 74
2008-04-25

2007年开始,在物价一片稳定的局面之下,猪肉价格就开始了一路狂飙。这种现象引起了人民恐慌和国家重视。经济学家分析说,猪肉价格上涨是由蓝耳病引起,不必惊慌。言辞振振,尽显专家风范。言犹在耳,猪肉价格在短暂的回调之下,又进入了一轮涨势,更可怕的是更多的食品开始涨价。

市场上“涨“声一片,很多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都含到了物价上涨的威胁,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个重要时期,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也横空出世。这个理论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物价还很稳定,只是局部上涨。可在我看来,这纯粹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如果这种说法用在病人身上,就可以叫做局部性生病。那任你得的是心脏病、脑梗塞、盲肠炎、甚至肺癌都不是大问题了,因为你整体是健康的,只是部分器官出了毛病嘛。

以前没听说过结构性通货膨胀,因为所有通货膨胀都是结构性的,不可能所有商品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但我姑且认同结构性通货膨胀这个理论,来看看到底是哪部分膨胀的。

根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统计资料可以看出,CPI上涨主要由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引起(这肯定是专家得出结构性通货膨胀最主要依据)。

但是这种情况是比所有物价同比上涨8.7%更危险,因为上涨的都是生活必需品,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汽车、IT产品价格涨跌没有太大意义的,但是饭不能不吃,不能不住。收入越低的人群,食品消费占总支出比例就越大,这种结构性通货膨胀也就对其生活损害越大。而食品价格上涨对高收入人群影响就相对有限。

我们再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在2000年就冲破了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线,目前中国基尼系数虽然存在不同版本,但共识是已达到或超过0.45,甚至有统计是0.47。这个指标已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在亚洲也仅次于菲律宾。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贫富差距已经太大。

而这种结构性通货会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困难,不满情绪会增强。就有可能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低收入人群是社会稳定短板,只要低收入人群能够安居乐业社会就能保持稳定。

所以绝不能被结构型通货膨胀蒙蔽了眼睛。要大力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维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资料转自: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25 14:44:00
呵呵,这就是郎咸平一直强调的那个,一部分冷一部分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6 22:15:00
二元经济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6 22:50:00

说的好,通胀就是通胀,哪有什么结构性通胀。物价普遍的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了就是通胀,不管它是不是由于部分商品涨价而引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7 00:09:00

转一篇郭凯的:

---------------------------------------------------

全文来自:
http://kaiecon.blog.sohu.com/          
http://kaiecon.blog.sohu.com/85055714.html#comment

作者:郭凯

本来是给报纸写的,因为言辞不够激烈和时效性不够被毙了。此报相当著名,中国国内还是有很酷很要求讲真话的报纸的。

涨价就是涨价

这个世界上有千万种理由为什么东西会涨价。 但是,对一个每天去菜场买菜的主妇而言,这些理由完全不重要。她不需要区分什么叫全面涨价什么叫局部涨价,如果花同样多的钱买不到同样多的东西,她的实际生活质量就在下降。对老百姓而言,此通货膨胀非彼通货膨胀的辩解是毫无意义的,咬文嚼字,变换概念改变不了人们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事实。

诚然,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弄清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至关重要的。不弄清根源,就无从对症下药。如果真的像有关方面说的,此次通胀是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而非“全面上涨”,那就得赶快让老百姓见识一下“结构性上涨”和“全面上涨”的区别。从一年前猪肉价格暴涨开始,中国的价格已经“结构性上涨”一年并有继续上扬的趋势,如果“结构性”的涨上两到三年,那所有的这些概念游戏都会成为笑话。

没错,全球很多国家都在通货膨胀的煎熬中,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走高并处于继续走高的阴影中,俄国,越南,阿根廷还有委内瑞拉的通胀率已经是两位数,更不要说已经发行千万元面额钞票的津巴布韦。这也许说明通胀是个全球性问题而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导致通胀的因素是全球性的而不是中国自身的。但这恰恰告诉我们,此次通胀不那么简单,这根本就是“全面上涨”,“内忧外患”,需要严肃对待,不是一句“结构性上涨”就高枕无忧了的。更何况,各国通胀率的不同也显示出了,即便在全球性的粮价和油价上涨的浪潮中,不同的应对还是能够得到非常不一样的效果的。欧洲中央银行在次贷危机面前仍然紧守通胀底线,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并未急剧降息,从而保持了欧元区目前相对更低的通胀率。而俄罗斯央行在大量石油美元涌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卢布汇率到的相对稳定,其结果是通胀重返两位数并有继续冲高的迹象。中国不像欧美有经济衰退的担忧,因此可以更果决的加息,至少也应该让真实利率变正。还有就是人民币升值,相对正在自由下落的美元升值已经没有意义,是要相对其它主要世界货币升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升值,俄罗斯就将是前车之鉴。

中国没有发达国家相对好的社会保险体系,欧美对低收入人群都有大量的补贴,特别是食品消费,因此中国必须在抑制通胀的问题上做得更好。近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高通胀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经经历过三次高通胀:第一次是1985年,通胀首次达到了两位数,随后在1986年就发生了全国性的学潮。第二次是在1988年,通胀率超过20%,全国发生抢购风潮,第二年春夏之交又发生了政治风波。第三次的高通胀发生在1993-1994年间,那一次通胀让中国老百姓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房地产泡沫。此时此刻,我们的通胀正在重新冲向两位数,在收入分配差距已经不是前三次通胀可以相比的当前中国,“结构性”上涨很难说不会带来“全面性”的问题。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通胀,温和就意味着纵容,而价格每涨一分,老百姓的福利就损失一分。政府不应再在通胀的定义上绕圈圈,这完全不重要。正视问题,更果断的行事才是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7 08:35:00
恐怖的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