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开始,在物价一片稳定的局面之下,猪肉价格就开始了一路狂飙。这种现象引起了人民恐慌和国家重视。经济学家分析说,猪肉价格上涨是由蓝耳病引起,不必惊慌。言辞振振,尽显专家风范。言犹在耳,猪肉价格在短暂的回调之下,又进入了一轮涨势,更可怕的是更多的食品开始涨价。
市场上“涨“声一片,很多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都含到了物价上涨的威胁,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个重要时期,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也横空出世。这个理论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物价还很稳定,只是局部上涨。可在我看来,这纯粹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如果这种说法用在病人身上,就可以叫做局部性生病。那任你得的是心脏病、脑梗塞、盲肠炎、甚至肺癌都不是大问题了,因为你整体是健康的,只是部分器官出了毛病嘛。
以前没听说过结构性通货膨胀,因为所有通货膨胀都是结构性的,不可能所有商品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但我姑且认同结构性通货膨胀这个理论,来看看到底是哪部分膨胀的。
根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统计资料可以看出,CPI上涨主要由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引起(这肯定是专家得出结构性通货膨胀最主要依据)。
但是这种情况是比所有物价同比上涨8.7%更危险,因为上涨的都是生活必需品,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汽车、IT产品价格涨跌没有太大意义的,但是饭不能不吃,不能不住。收入越低的人群,食品消费占总支出比例就越大,这种结构性通货膨胀也就对其生活损害越大。而食品价格上涨对高收入人群影响就相对有限。
我们再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在2000年就冲破了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线,目前中国基尼系数虽然存在不同版本,但共识是已达到或超过0.45,甚至有统计是0.47。这个指标已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在亚洲也仅次于菲律宾。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贫富差距已经太大。
而这种结构性通货会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困难,不满情绪会增强。就有可能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低收入人群是社会稳定短板,只要低收入人群能够安居乐业社会就能保持稳定。
所以绝不能被结构型通货膨胀蒙蔽了眼睛。要大力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维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资料转自: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