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6-29 18:38:44
  为何网恋?

  网络恋爱简称网恋,是指男女双方通过网络进行交往并恋爱。所谓网恋,就是一根电话线,两颗寂寞心,三更半夜里,四目不相见,十指来传情。所谓网恋,就是电脑和电脑诉衷肠,键盘与键盘说情话,鼠标和鼠标谈恋爱。所谓网恋,就是聊天时“让我的爱飘过你的网”,停电时“我寂寞的心只有你最懂”。所谓网恋,就是聊天室爱情。聊天室是爱情超市,总有一件任你挑选。所谓网恋,就是QQ上的爱情。QQ上的头像如繁星,总有一颗为你点亮。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戴着虚假的面具,很少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内心想法,缺少倾诉的生活让许多人觉得身心疲惫。而在网络世界中,对着电脑,少了许多的压力,我们可以抛开所有的伪装,在这里用坦然的文字与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又让心与心的距离拉的更近,在情感的世界中毫无保留的释放着自己的心情,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空间做回自己,让心情与梦想跟着音乐一起在这样真实的空间里放飞。

  如此这般美妙诱人之网恋代价是什么?君可以想象,在现实生活中,你要找个情投意合的异性朋友,一个知你懂你,疼你惜你的人,与网上寻找相比,哪个更方便?就说男孩主动找女生吧。现实中你想要了解一个女孩,得主动与她搭讪。首先要自信对方看你能顺眼,仅此一点,歪瓜劣枣者就免谈了。中国有男女受授不亲的传统,欲主动搭讪得鼓起足够的勇气,因为被女孩拒绝的,往往不占少数,情节轻的会奇怪“你有没有认错人?”脾气差点可能要怒斥“你有病呀?”网络就不同了,就算你是只恐龙,也可以豪无顾忌地想搭就搭,想聊就聊。虽然一上来就要求视频的也不乏其人,但就算因此而被拒绝,也基本没啥损失,此女不留爷,自有留爷女。网上与人搭讪交流无甚外表要求与内心压力。

  就算是找到了愿意交往的女孩,深入交往代价也不可同日而语。要与女孩接触交往,你得给她打电话,时不时找她出来玩,时为时地请她搓一顿。其中的电话费、玩耍费、吃饭费等等,算下来是笔不少的费用。网上就不同了,除了一点点上网聊天费用之外,基本没有额外开支了,更何况你即使不与异性网恋聊天,你的上网费也是要照付不误的。从交往费用看,现实与网络何止相差八千里路云与月。

  再来看看表达感情的异同。也许生活中的你,面对你喜欢的人很难将“我爱你”三个字轻易启齿,但在网络中,你却可以大胆的把它喊出来。你可以在网上给你喜欢的人献花,送上你的亲吻与拥抱,你也可以给你心仪的人写情书,求婚甚至来段网络婚姻,所有这一切,虽然都是虚拟的情景,但人的感觉却是真实的,与现实中的恋爱一样也有酸甜苦辣。  

  也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一时冲动的行为,就算在网上把所有的事所有的话都做了说了,到最后又分开了,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所以网恋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然而,当你恋上一个人的时候,那些真情,那些感动,那些神思恍惚,那些内心的渴望,那些甜蜜浪漫,那些卿卿我我,你能说它是一份没有感情没有责任的爱情吗?也许屏幕背后的那个他对你来说只是个抽象的代码,但是那些爱的感觉确实活生生的存在着,谁都不能因为网络的虚幻而将这些内心的情感一笔抹销,哪怕成了没有结果的伤心往事,它给人的记忆还是会埋藏在心底。

  一句话,网恋的重点在于恋的过程与感觉,而这感觉在网络与现实中的区别是轻微的。但是代价呢?现实与网络相比较而言,接触了解一位异性,维持与她的交往,表达对她的浓情蜜义,两者的金钱与心理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看起来,网恋是件微本万利的事情,不出现大批量的网恋男女,简直是不可理喻。以上分析,着重是对未婚者而言。对于已婚者来说,恋网可得加上一个代价,那就是被你老公或者老婆发现,如果他(她)凑巧是位特别爱吃醋的人,那么,你的代价会更高,要是对方很生气,那你的后果更严重。从这个角度看,未婚者的网恋应该比已婚者来得多,也不该提倡已婚者网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9 21:24:51
现实中机会成本太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 19:03:17
中国人为何把面子当宝贝?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面子几乎主宰着我们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维持与处理,社会生活,要靠面子来决定与操作。
  比如请客吃饭。什么人该请,什么人不该请;什么人该再三请,什么人只需随便请,都一律取决于面子。请来以后,什么人该座首席,什么人只能“打横作陪”,甚至站在旁边,也一律取决于面子。被有面子的人请去吃饭固然是有面子,能把有面子的人请来吃饭也同样是有面子。
  吃饭穿衣,人前人后,单位家里,朋友亲戚,面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面子简直没法子活命。现象见得多了,往往变得见怪不怪,不去思索背后的道理。面子为何如此重要?我们认为面子是伴随等级制度的必然现象,与市场经济不发达有关。
  易中天先生说完面子的重要性与普遍性后,从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角度解释了这个现象。他认为中国人有比较强的群体意识,而群体之事往往就要讲究面子,比如君臣夫妻父子等等,都是一对对出现的,不讲面子不行。认为国外比较注重个体意识,比较注重私人之间契约形式的经济与社会交往,而不太讲究面子。
  正如我们多次讲过的用意识这类因素解释事情,好处是什么都能用它来解释。比如对富士康“十三跳”现象,可以说人家单位员工压力大自杀意识强,一般人为何不自杀,那是因为一般人自杀意识弱。无论举出什么样的例子,都可以用意识强弱的因素来解释。此种解释有个致命的缺点是无法验证,意识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观察,你我又不是人家肚子的虫子,怎么验证人家的意识是强还是弱的呢?无法观察验证的解释是没有说服力的,有说服力的解释一定是可以观察验证的。用经验科学的标准看,只有可能被证伪的推测与解释,才够得上科学的标准。
  那好,我们就从能观察的因素中找原因吧。我们认为面子流行与否与制度密切相关。在《凤姐为什么这样红?》那篇文章里,我们把到目前为止的人类经济制度分成两种,一种是以人的权力作为配置资源主要手段的,称之为等级制度,另一种以是财产权力作为配置资源主要手段的,称之为市场制度。前一种制度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盛行,后一种制度在改革开放后慢慢普及。
  在等级制度下,极大部份经济活动以个人等级指令的方式决定,比如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也与等级密切挂钩,往往是等级越高越受人尊重。以个人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为标准进行经济与社会活动,面子的角色当然重要了。领导当然是很有面子的,领导周围能说得上话的小人物往往也相当有面子。比如古代的皇帝,面子当然是很大的,绝大部份的事情,包括一个人的生杀予夺,全可以由天皇老子说了算,这种帝制下,就算皇帝身边的太监,众人也往往不敢怠慢,面子也是大得不得了,他给你讲一句话,讲得好讲得坏,对你可是太重要了。近来独裁制度被推翻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行政方式科学民主多了,但是还是存在少数领导说了算的个别现象。现实中就存在市委书记的司机,下面的官员有理无理都得让他三分,每次逢年过节都往往要主动与他联络一下感情,顺便给点好处,很是给他面子。等级制度下资源往往由权力分配与决定,面子是个人权力的副产品,等级越高配置资源权力越大者,面子越大。
  市场经济里,企业的生产,收入的分配,个人的交换与消费,往往都由个人自由选择,不再由领导指令决定。这些领域里的事情,往往以财产权力的方式进行分配与决定。比如企业生产是以满足众多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生产成功与否是由众多消费者投钞票方式决定的,与企业面子大小基本没有关系。比如企业收入分配,一般民营企业里却以是工人能力强弱与带给企业贡献大小为标准进行分配的,基本与面子无关了,重要的是个人能力高低与贡献大小。
  在交换与消费领域,比如你我都想买同一幢房子,无论你是领导,是专家,是教授还是前辈等等,如果你出的价钱没有我出的高,我就可以买了它,虽然你的职务、辈份、知识方面比我有优势,但是你不太可能仅仅凭此而得到它。在市场价格机制下,一样东西,你要我也想要,那好,我们就来一场出价比赛吧,谁出价高,谁就赢了,这与面子没有关系。同样,企业想卖产品赚钱,那好,就比赛谁把产品做得更好,把价格定得更低,谁就赢了,与面子也没有关系。
  市场经济里,要说与面子有关系的话,那也是财富的副产品。比如,当今时代,当老板的与做企业家的,往往很有面子,往往令人羡慕与尊敬。但是这些个老板与企业家,受人尊敬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是为大家有效服务的结果,而不是以前天皇老子式依靠强力权威树立起来的。当然,在我们的社会里,以权力等级配置资源的领域仍然是存在的,在这些领域里,面子仍然是重要的,虽然与没有财产权力配置资源的情况相比较,重要性相对下降了。市场经济里,财产权力的作用大了,面子的作用相对小了,许多事情都以钱的多少来衡量与处理了,这也是近年来,大家普通感觉“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与“太现实太物质”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 00:23:52
295# 蓝田日暖29

1、实际上我同意第2点是起源于信息不对称,我只是不同意信息不对称之后的逻辑链条。如果我的理解和记忆无误的话,原文中的逻辑链条应该是这样的:A.专业分工、市场交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同时带来利益——B.(出于扩大交易利益)交易者主动选择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的制度安排——C.在“交款”与“交货”先后顺序制度安排的例子上,(交易者的主动选择将使)让拥有信息较少一方更容易考核或者监管的方式成为付款和交货的制度安排。
我所反对的是环节C,对环节B持保留意见。而且我的反对是通过寻找反例发起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本文试图通过现实中的特例寻找一般理论解释,那么,反例至少能证明这一理论解释是不完善的。有效的反对意见要么指出反例与本文的特例不是同类例子,要么用文中的理论对反例给出解释。

2、个人认为价格弹性非常好观察,不但好观察,还好量化。甲店降价10%,客户购买额增长15%;乙店降价10%,客户购买额只增长5%——很多公司在降价促销的时候都会观察并参考这一数据制定市场活动政策,我非常不明白为什么不好观察。

3、第三点我接受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 00:52:20
296# 蓝田日暖29

饭店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和医药比那就差远了。

最新一期的财经杂志有一篇文章,很能说明我对医药行业也自由竞争的顾虑:

“2010年6月9日,江苏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一位徐姓医生为出生16个月的幼儿开出“一毛钱处方”——5片“痢特灵”。事件报道后迅速被网友热捧。
  但这一纪录很快在四天后被打破,四川成都双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花9分钱,就为一77岁老人治好感冒发烧,处方是5片“扑热息痛”。
  6月13日,另一篇题为《患者腹痛医生处方不足1元 另一医院开109元药》的文章,报道了长春一个医生为患者开出9毛2分钱的四支庆大霉素。
  截至目前为止的最新纪录是杭州市第一医院的一位王姓医生,她只用6分钱的抗过敏药——酮替芬,就治好了一名儿童的咳嗽。
  “就是要这样的好医生,连查血都不应该。”
  “医生不宰病人,坚守职业道德,实在是奇迹。”
  “向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徐医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些是网民们对“一毛钱处方”的代表性评价。而《中国青年报》一篇评论更是指出:“‘最便宜处方’,恰如安徒生童话中那个男孩,无意间道出了药市赤裸裸的暴利。原来,廉价至此也可以治病;原来,患者当了那么久被宰的羔羊。”媒体对此事评论呈一边倒之势。
  …………
  有趣的是,媒体看到的“善心”,却经不起医生的推敲。在医生眼中,处方的合理性更为重要。拿“一毛钱处方”来说,“痢特灵”能导致多种严重副作用,如损害造血系统、导致多发性神经炎等,属于因副作用太大而被淘汰的药品,中国农业部也早已在2002年禁止该药用于兽药。而且在尚未明确病原体究竟是细菌还是病毒的情况下,开出“痢特灵”处方难免有滥用抗生素之嫌。
  同理,普通的感冒发烧属于自限性疾病,根本不必服药,因此“扑热息痛”也属于多余;“不足1元处方”中的庆大霉素,更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和耳毒性,而在临床中几乎不作为首选药出现在处方里;至于6分钱的抗过敏药酮替芬,则由于其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对心脏有毒副作用,因此在防治儿童哮喘中早已属于不被推荐药品。
  ——更重要的是,这些“很便宜”但有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药物,如今都有了相对安全的一线替代药物,尽管它们的价格会更高一些。
  作为医生,仅有善心是不够的,更要强调专业,因为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决定了患者的健康生死。
  …………”

     我自认没有这样的专业,能判断一个名字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听过的药品会不会在10年、20年、30年以后影响健康、生命甚至下一代,或许也仅按照价格是否低廉作出了致命的判断——品牌和媒体也不一定可靠啊,上文中媒体的一面倒宣传,同样经不起专业的推敲。所以,我认为医药市场是典型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市场失灵的例子,不能用开放竞争解决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 18:1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5 17:30:04
恩!有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9 12:44:54
学习了,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0 11:17:55
有道理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1 10:49:19
真是长见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3 10:39:36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市场经济的永恒的话题,中国的经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保证在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全民效率最高将是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3 10:40:41
放松放松放松放松的方式大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3 10:41:10
实施的郭德纲的风格大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5 22:52:00
VERY GOOD!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5 23:54:33
蓝天兄笔工不辍啊~慢慢细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7 15:50:03
呵呵都蛮有启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8 13:41:57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8 17:48:13
2# 蓝田日暖29
应该是中间渠道过多和信息不对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0 13:38:10
真是太实用了,有空好好读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0 16:17:34
2# 蓝田日暖29
是这么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1 05:05:43
很好啊!希望楼主继续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2 16:41:05
勤于思考的楼主,加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3 19:57:57
内容真的很丰富,值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4 10:22:53
楼主强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4 10:24:13
支持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4 10:26:13
支持以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4 16:33:25

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售价相同?




成本决定价格的荒谬


经常逛街的人都知道,一般来说,尺码不同的服装售价相同。很明显,服装尺码不同,原料多少不同,成本大小自然也不同。衣服成本不同,为何售价却相同呢?


一般人会认为,同种商品中,成本较高的售价往往也得较高,否则不符合经济原则。这种成本决定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凝集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决定,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也就是说商品价格由劳动时间多少决定。


成本决定论与劳动价值决定论都是不对的。面对这种观点与解释,我们只需要轻松举两个例子就可以反驳了。比如姚明代言可口可乐广告,在电视上喝可乐,商家要给他一笔不菲的广告收入;我们自己在家里喝可乐,却是要付钱给商家的。一般来说,我们喝一瓶可乐的时间比姚明在电视上喝可乐的时间来得长,要是商品价格由劳动时间长短决定,那么商家付给我们的价格是不是应该比姚明的更高?有人会说姚明是商家有求于他,我们喝可乐是有求于商家,那么无论如何,我们喝一瓶可乐的时间,不比姚明在电视上喝时来得少,是不是我们付给商家的钱,要比商家付给姚明的来得多呢?无论是我们付钱给商家或者商家付钱给我们,劳动价值与成本决定论的结论都明显是荒谬的。


又比如,同样一瓶醋,制造成本往往相差无几,劳动时间也往往相差无几。可是同样一瓶醋,在平时与在非典时期,价格竟然可以相差70倍之多!劳动价值决定论与生产成本决定价格论,怎么解释如此之大的醋价差异呢?从解释世事能力角度看,劳动价格论与成本决定论的解释能力小之又小。



竞争决定价格



正确的逻辑是反过的来:竞争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竞争主要分为买方竞争与卖方竞争两种。买方竞争越激烈,价格越高;卖方竞争越激烈,价格越低。商品的价格是在买方竞争与卖方竞争过程中被决定下来的。


很明显,买方购买商品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只有效用高,他付的价格才高,而非成本高,他付的价格才高。要是后者成立的话,生产企业就没有亏本倒闭这一说了;要是后者成立的话,生产企业大肆浪费,抬高生产成本就是获利更多的同义词了。


为追求最大效用,同样一件衣服,你要我也要,那么我们俩中只有出价更高的人,才能得到这件衣服,价格就是你我对衣服效用评价高低的反映。成本决定论认为商品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格由劳动时间决定,无论生产成本还是劳动时间都是客观的。竞争论者认为商品的效用是买者的主观评价,同样一件衣服,在各人看来效用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同样一件衣服,你认为出价1000元是值得买的,她可能认为出价800元是值得买的。买者出价过程没有客观的标准,没有谁对谁错、谁聪明谁愚蠢的问题,只要买卖是自愿的,那么,买卖双方一定能从交易中获得收益。(随便说一下,劳动价值论与成本决定论这类以客观价值决定商品价格的分析,往往与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而竞争决定论这种以主观效用与价值决定商品价格的分析,往往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


对于卖方而言,服装价格当然是好高越好,但是他们的愿望要与买方的愿望与评价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一般说来,市场里的卖家只能根据买方所出的价格与需求量,看着同类卖家的商品质量与价格,才能“看菜下碟”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卖方是看着商品价格与需求量,或者说预期商品价格与需求量,才决定设计什么样的品牌,用什么样的料子,以何种方式进行加工,如何进行包装,请什么样的批发商来销货等等问题。预期价格与需求量决定了服装的成本,消费者愿意为服装埋单的总额,就是企业投入各种要素的成本总额。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大号服装材料比小号的多,但如果大号的广受欢迎,销量远比小号的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会宁愿选择多生产大号服装而不是小号服装,虽然大号的料作成本比小号的来得多。只有大号小号服装受欢迎程度差不多,或者小号服装不如大号服装受欢迎,生产企业才会考虑服装成本的差异,多生产小号服装。


以上是从买方竞争的角度而言的。从卖方竞争的角度看,同样的衣服,要是生产企业较少,卖方竞争不太激烈,卖价可以较高;要是生产企业较多,卖方竞争较激烈,卖价只能降下来。现实中的商品价格是买方竞争与卖方价格共同动态决定的,当买方竞争相对于卖方竞争激烈程度提升时,商品价格上升,否则就下降,而非生产成本决定商品价格。


关于竞争、商品价格与商品材料成本的关系,我们可以再看一个实例。几年前,我家要买一台Sony品牌的彩色电视机,逛了几家商场发现同系列的彩电中,25寸的比34寸的来得贵,虽然品牌性能是相同的,前者的材料成本比后者的来得低。这样的现象,成本决定论与劳动价值论是解释不了的,而竞争决定论却可以大显身手,只要前者的需求竞争相对供应竞争的激烈程度更高,前者的价格将大于后者,而不管前者的成本是否比后者的小。又比如10多年前,我们单位招了二位员工,一位是大学生,一位是高中生,几年后,后者的职务与工资远比前者的高,虽然从学习成本角度看,前者的成本比较高。决定员工的收入与报酬的关键因素是各人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与带来的产值,而不是成本投入,不是说博士生的工资一定要高于小学生。现实中,小学生的收入水平比博士生高的,也大量存在。我的小学同学中,收入远比我高的还是很多的,虽然他们许多人只有初中毕业文凭,而我是大学毕业的,学习投入成本比他们高。从竞争角度看,因为观看姚明的人多,所以他的广告收入高;因为非典时期醋的效用增加,导致醋的需求增加,所以醋的价格上升。一切便都顺理成章了。


如果从劳动价值论或者成本决定角度看,断码缺码的服装与尺码齐全的服装,劳动时间与生产成本应该是相同的,则价格也应该相同。而我们观察到的现实情况是断码缺码的服装往往会作削价处理。从供求竞争的角度看,断码缺码的服装一般是卖过一段时间后的服装,一般来说,款式与设计往往是不太时尚,一般不可能是刚刚流行与上市的新品,而且,断码缺码的服装往往是消费者挑剩下的,这几个方面都说明这些服装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评价比较低,买方竞争不太激烈,所以,断码缺码类的服装往往会作削价处理,虽然这类服装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成本与尺码齐全时是相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00:12:20
不同尺码竞争相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17:23:33
好贴,学习了。。。顶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23:02:58
很有价值,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