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图书将策划出版我观察解释现象的文集,书名为神探经济学——解密奇异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序言与目录见下。请朋友们提提建议,特别是有待改进方面的,建议采用者,赠书一本为谢。
序言
多年以来,咱老百姓一直被“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困扰着,有些贫困家庭,拿不出钱,看不起病,甚至硬是拖着撑着。我亲眼见过一位家境贫寒的农村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大半辈子,不幸在60岁时得了鼻咽癌。到了肿瘤医院,医生告诉他治疗至少得花费10万,而且还不知道可不可以医治好。这位父亲二话不说,默默离开了医院,他认为他的钱是留给他儿子的,不能就这么让那该死的病把他半生的辛苦钱给糟蹋了。
与上述既难且哀的看病之路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我告诉你在现实生活中竟然存在免费为人看病治疗的好事,你会相信吗?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我在说谎或者说笑,或者仅仅在讲一个类似天方夜谭般的故事而已。我想告诉你的是,我的朋友,不是讲笑,也非故事,现实中就存在这样的正规医生,她工余时间在家里给人看病治疗,不收取任何诊疗费用,而且长年累月如此,你说奇怪不奇怪?
经过长期细心观察,我发现生活中这种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让人感到奇怪与惊讶的事情,还层出不穷、不绝如缕呢。且让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吧。
各个商场超市里,迈克杰•克逊、周杰伦、邓丽君、齐秦、李宇春、刀郎、刘德华、宋祖英等歌手的歌曲CD,价格竟然是一样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两者的价格还不同呢。为何国度、性别、年龄、唱法、风格、受欢迎程度明显不同的歌手,他们歌曲CD的价格却是相同的呢?
在一个大商场里,一件品牌羽绒衣标价800元,营业员告诉你办了优惠卡可以打到8折,你会认为这是件挺稀疏平常的事情。可是在你生日那天去买,同样的衣服可以打到7折。我想提醒你的是,我的朋友,商人可不是你家人,唯利是图是他们的本性,一有赚钱的时机,他们便会像饿虎扑食一般,绝不放过。但是在客户生日那天,他们却表现出有悖职业精神的温情与关怀来,竟然宁愿让利于顾客,你一定会感到奇怪了吧?
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喝酒,无意中见到一群漂亮女孩行来走去,打听后知道,原来是卖笑佳人。她们的身材与相貌是如此均匀一致,如果以10分为满分,朋友们的打分都在7分8分,没有10分的,也没有6分的,更没有4分2分的。为何没有天女下凡的,也没有不堪入目的?难道是有人刻意地运作,还是上苍有意地安排呢?现实中的女孩,或精致有型、独具匠心、创新别致者,或如车祸现场,面目全非的,应该是挺多的,为何偏偏在五星酒店中,女孩们的长相与相貌竟然如此这般没有创意与新意了呢?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奇怪或者异常的现象与问题大量存在。比如为何菜市场里会大量讨价还价,出租车却很少讨价还价?为何排满长队的饭店老板不加价多赚钱?为何到KFC是先付钱后吃饭,而去一般饭店是先吃饭再付钱?同条线路,同样汽车,相同司机,一样乘客,为何从“黄山到杭州”比从“杭州到黄山”便宜?天价月饼的高烧为何持久退不了?15.5元的药品为何能够卖到213元?为何近年来才出现大红大紫的罗玉凤与易中天?“剩女”现象为何越演越烈?网恋为何越来越多?咱中国人为何特别爱面子?等等。
面对生活中种种出乎意料之外的现象与问题,好的经济学如同神探福尔摩斯或者狄仁杰,通过环环紧扣、抽丝剥茧的推敲与分析,就能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作案元凶——合乎情理的经济逻辑与道理,这就是本书的主题与目的。
本书结集的文章,大部份已在经济专业型报纸《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过,感谢该报编辑。本次出书,文章作了较大修改,力求面向大众,通俗易懂,轻松活泼,去掉了大部份专业术语。本书策划编辑高龙柱,在书名、目录、选材、思路、文字方面教给我的,实在太多。张五常与周其仁是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他们的文章与思想都是与真实生活现象密切相关的,张五常三卷本《经济解释》,我竟然朗读到了能背诵的程度。他俩影响了我经济思想的形成,本书许多思想观点出自他们两位,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ngxingkang发现生活中好玩的事儿与问题,随时欢迎您的驾临与交流。
一、别样的生活现象
经济生活与苹果定律如影随形
免费看病经济学
吃饭付钱的经济学
面子盛行的道理
测出的牛奶与股市亏钱
凤姐为什么这样红?
麻辣教授易中天现象的背后
剩女是怎样剩下的?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原因析
为何投入这么多广告?
超市为何排长队?
“重男轻女”现象从何而来?
学校占座规则是如何形成的?
优秀员工的报酬为何是递增的?
为何网恋?
国有银行员工与格雷欣定律
习语中的经济学
二、多姿多彩的定价行为
生日有价
商品价格、商品信息与定价行为
春节期间的火车票为何不涨价?
这个鸭煲店家傻不傻?
厕所收费与二手车市场
商家为何在节假日打折?
“黄山到杭州”比“杭州到黄山”便宜?
买菜为何讨价还价?
出租车为何少讨价还价?
卖房行为解释
三、垄断是怎么回事
15.5元的药品何以卖到213元?
张悟本与黄牛党
请客送礼与医疗改革
月饼价格为何高处不胜寒?
电信为何搞套餐?
从捆绑角度看微软垄断官司
四、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两个中国奇迹
中国的通胀与失业有点怪
欧美经济危机都是中国的惹祸?
房价为何如此之高?
房价调控与削足适履
为何出现“民工荒”?
五、思维的乐趣
我的读书之道
简单理论解释世事
需求定律是经验科学
成本理念与行为选择
何为交易费用
招手车营运方式与合约结构变迁
苹果定律如影随形经济生活
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读书人的生活之中,读书所占的份额当然要高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会发现,古人写的文章往往会比较耐读。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诗,20个常用汉字,简洁流畅,朗朗上口,异乡异客,思乡之情,跃然纸上,淋漓尽致。
同样,只要你朗读一下苏东坡的《江城子》、《赤壁赋》或者辛弃疾的《永遇乐》、诸葛亮的《出师表》,你立即能体会到古文诗词的简洁与优美,表达能力之强大,面对它们你会油然而生敬意。相比现代人写的文章,古文往往更加精练耐读,与垃圾邮件相比,那就更是八千里路云和月,有天上地下的区别了。
从需求定律看苹果出口
我想告诉你的是,古文之所以精练优美,表达能力强大,它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深刻的经济学原理——需求定律。我还想告诉你,我的朋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需求定律,许多事情都是受它支配与约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在“需求定律”之中,你可能不会相信吧?就让我们慢慢道来。
需求定律说的是一样东西的价格与对它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内容是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是用一样东西表示的另一样东西的数量,记住了,价格永远指的是相对价格,经济学中是没有绝对价格的概念与说法的。需求量就是你有欲_望又有能力获取一样东西的数量。
为说明的方便起见,先让我们解释一个与水果有关的现象。常逛超市的人都知道,超市里的进口水果往往档次较高,价格较贵,而价格较低的水果,往往是本地出产的。我们以苹果为例,一般说来,外国质量较高的苹果出口到他国的比较多,留在本地的比较少;质量较低的苹果留在产地的比较多,出口到他国的比较少。
假定好苹果与差苹果在产地的价格分别是每斤20元与5元,出口运费为每斤5元,则好坏苹果在产地的相对价格之比是20:5,也就是4:1,出口到中国加上运费后,好坏苹果的相对价格之比是25:10,也就是2.5:1。虽然从绝对价格方面看,好坏苹果从外国出口运到中国,加上运费之后,价格都是上升的,但是要是比较相对价格变动的话,可以看出加上运费后,好苹果的相对价格却是下降的(2.5小于4)。根据需求定律,好苹果出口数量将会比较多,坏苹果出口数量将会比较少。我们不防把这个加不加运费与好坏苹果出口多少之间有稳定联系的规律称为苹果定律。苹果定律是运用需求定律的一个表现,需求定律还有可以运用到许许多多的日常生活方面,这个我们以后会慢慢说到的。
从苹果定律看为文之道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一种媒介继承祖先对世界的认识,经验以及各种发明。在没有发明文字的时代,只能靠口传心记,虽然人们也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由于无法辨认绳结所代表的事物,经常出现错误。文字发明之后,人类尝试了各种天然物品来记录文字。据历史推测,大约在6千年前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记录。最初,人们将文字记录在兽骨,龟甲,或者石头上,后来又逐渐发展为用丝绸,以及更为普遍的竹简、木牍。
与今天造纸与印刷技术相比,古代的技术是十分落后的,因此,古代写字作文成本极高,可算是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了。古代作文成本高,相当于加一个运费,质量高与质量低的文章,相对价格会变动,根据需求定律,在写作成本高时,高质量古文相对价格下降,所以高质量文章的比例会上升。
网络上写文章,发电子邮件,省却了纸与笔,一台电脑在手,何时何地,想写就写,其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这就相当于苹果没有运费,留在本地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内容平平文章与邮件,或者垃圾文章与邮件,它们的相对价格下降,质量较低的文章与邮件层出不穷、不绝如缕,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同样,手机发送短信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垃圾短信也比较多。有些单位群发短信业务是包月的,平均每条短信的成本更低,这些单位发来的短信,其内容当然是更加不敢恭维了。读者只要把写作成本的高低与加不加运费相类比,把文章质量与苹果质量相类比,灵活运用需求定律,就可以系统理性地明白理解现象背后的道理了。
虽然我们运用需求定律还只解释了苹果与文章的现象,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需求定律是经济学大厦里的中流砥柱,所有的经济现象都可以用此定律来理解与解释,所有的经济分析都要以这个定律为基础,要是你发现有的分析与需求定律相左,那么你可以自信地说,那个分析是一定是错误的。
虽然要领会何为价格,何为需求量,懂得灵活运用需求定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书解释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经济现象,无非是在来来回回运用一个需求定律而已。读者阅读本书之后,要是能够自觉运用需求定律,更加理性透彻地明白理解生活里种种经济现象,并以此为基础安排好自己的选择与决策,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那我的愿望就算是达到了。
苹果定律如影随形经济生活
且让我们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领略一下需求定律的表现之一——苹果定律的神奇解释威力吧。
众所周知,姚明出国打篮球,孙继海海外踢足球,郎郎全世界演奏钢琴,成绩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一般来说,能够在全球化学习或者工作的,往往是该领域中的佼佼者。
你与心仪的女孩第一次约会,你会格外用心,约会地点你不会随意乱选;你第一次给心爱的她买礼物,你会花尽心思,尽量给她惊喜;可是如果你结婚了,请问你是如何对待你老婆的?你还会不会再花费心思与之约会,你还不会再损伤大量脑细胞,想着如何为她购买礼物讨她的欢心?大家可以考虑考虑,能够持之以恒做到这么在意女方,肯为取悦女方大花时间精力的,是情侣多还是夫妻多?是初恋情人之间来得多还是非初恋情人之间来得多?
小时候在农村出生长大的我,路远迢迢好不容易上回城市,我很少空手而归,要么买点吃的,要么弄点玩的,要么买几本书等等。
一位骑着小三轮车收垃圾的老大妈,在收铁与收纸上,如果让他选择,她会选择收铁。如果你是位练习书法者,在废纸上练习与在名贵纸上练习,你会发现效果往往是截然不同的。
交了高昂学费的学生,逃课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一个国内的母亲,给远在国外的孩子邮寄包裹,如果以体积大小收费,她会把包裹塞得满满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朋友,只要你能仔细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经济生活与苹果定律宛如孪生姐妹,如影随形。所有此类生活现象都体现苹果定律,都可以用一个苹果定律来理解与解释,即先看加不加“运费”,然后你就可以明确地判断是“好苹果”会出现多,还是“坏苹果”会出现多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32702&page=1&from^^uid=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