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
当然,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还只是无产者的一个愿望的时候,“全世界资产者联合起来”却已经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以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执政的国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确是有必要的,不过这已经是一种纯粹的政治行为而非市场行为了。政府在高呼发展市场经济的口号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自己主张的反面——用破坏自由原则的方法促成自由目标的实现。
如果整个社会都承认劳资交换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那么就不要再为这个实证的市场经济制度立婊子牌坊了,不要再用冠冕堂皇的词语去蒙蔽民众。
有一句名言道“弱国无外交”。当民众的必要需求都已经要依靠市场机制加以解决的时候,实际上民众已经天然地处在不平等的谈判地位之上了,谈判破裂的结果就变成了民众无法承受的生存之重。必要需求领域从来都不是市场制度可以适用的领域(《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只有民众的必要需求是由政府保障的,政府才真正赋予了民众谈判的权利,民众才能在劳资交易当中真正拥有谈判权。
如果政府出钱给参与罢工的员工租住房屋,送去一日三餐,让他们有恃无恐无忧无虑地去罢工,想罢多久就罢多久,直至本田让步就范,这才是真正地赋予了他们谈判权和罢工权,否则,在他们衣食住行无着落的情况下(本田会为他们的罢工而支付以上的费用开支吗?),罢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过是又一批“老员工”在本田不急于用实习生填补空缺的时候灰溜溜地离开。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定理是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而垄断则降低效率。而本田的停工门事件正在挑战着经济学家们闭门造车创造出的这个理论。所谓“集体协商”,不过是垄断劳动力供给,削弱完全竞争带来的不利结果的另一个措辞。中国劳动大军之庞大世界第一,这个劳动力市场的近乎完全竞争的状态带来的效率,正在被全球的各路资本包括中国本土的资本在唱着“竞争提高效率”的口号下所利用着。但中国的工人现在似乎渐渐醒悟了,却希望通过由工会牵头形成的对劳动力供给的垄断来改善自己的收入状况。
在认识不到市场经济的有限适用性的情况下推行市场经济,结果一定是可悲的。
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但却寄希望于以所谓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加以弥补,结果同样也会是令人扼腕的。
人人都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现在法学家们鼓捣出来的这个“工资集体协商”却显示出与经济学理论明显不和谐的音调来。
阅读链接:
1、洛阳强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遇难题
http://www.examda.com/hr/zixun/hangye/20080616/10192590.html
2、低成本扩张遇阻 本田面临停工成本劫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529/074380237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