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三个结论的发生的前提条件都不一致,没有可比性和矛盾。这才是主要的。
 A结论首先就设定了前提:一个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已经表明了MP是固定的。不需要去讨论它的MP递减问题。如果非要讨论,那这个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已经不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了。
 B结论中的生产函数明显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楼主已经说明Q的增量在不断减小,只要范围够大,他就能减小到边际量小于零的时候,造成Q最终在减少,如同C结论一样。
 C结论是针对具有普遍特征的生产技术的。包括技术的单调性,凸性等。就如同一般的无差异曲线被假设为良好性状的一样(需要满足完备性,传递性,非饱和性,严格凸性)
 所以比较之后,个人认为在ABC三个结论中寻找矛盾是没意义的。
 另外,对2楼兄弟的说法有不同意见:马克思的矛盾是哲学的辨证统一,并不是逻辑上的矛盾。楼主的问题是一个逻辑矛盾的问题,问题中的结论似乎犯逻辑矛盾。只是他看待问题的时候可能没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观点。也就是说,分析楼主提出的问题我们要有哲学的思维方法,但楼主问题本身的正误却不是哲学能够解释的问题,而要具体的考虑经济学的原理。
 所以,2楼兄弟说ABC达到对立统一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愿与2楼兄弟商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9 0:28:4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