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353 0
2010-06-04
 一、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1、2月份同比涨幅分别为1.5%、2.7%,环比涨幅分别为0.6%、1.2%;3月份随着春节过后市场需求下降,价格环比下降0.7%,同比涨幅为2.4%,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一季度,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1%、2.4%,后者比前者高0.3个百分点。
  从构成CPI八大类来看,一季度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1%、2.4%,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扩大4.6、1.1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去年同期缩小0.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9%,而去年同期则上涨2.1%;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均下降0.1%,降幅分别比去年同期缩小2.6、0.4个百分点;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9%,而去年同期则下降2.9%。
  食品价格中,一季度粮食、蛋、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6.9%、20.4%,涨幅分别去年同期扩大4.9、6.5、15.0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去年同期缩小0.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同比上涨15.9%,而去年同期则下降5.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2.4%,降幅比去年同期缩小4.9个百分点。
  二、近期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走势预测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加之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也应看到,二季度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有所增加,价格涨幅可能略高于一季度。
  (一)主要农产品价格涨跌因素并存
  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根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4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7万公顷;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82.9%,比冬前提高3.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达2104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猪肉产量达1427万吨,同比增长5.2%。但也应看到,一些地区抗灾防灾形势严峻,“猪贱伤农”开始显现,也会对后期农业生产形成较大的制约。
  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形势十分严峻,使粮价上涨预期增强。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4月8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21亿亩,比多年同期均值增加16.3%,其中作物受旱9780万亩(重旱2862万亩、干枯167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280万亩。从地区分布来看,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5省(区、市)最为严重,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
  二是目前生猪及猪肉价格低位徘徊,后期将逐渐回升。截至4月14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每公斤为9.80元,比年初下降21.16%,比去年同期下降5.59%;超市集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0.98元,比年初以来最高点(2月20日)下降10%,比去年同期下降4.36%。随着天气逐渐转热,猪肉消费需求继续下降,市场价格仍可能低位徘徊,但近期商务部两次启动冻肉收储措施,加之养殖户补栏谨慎,价格回升的因素也在逐渐形成。
  此外,进入二季度,蔬菜、鲜果市场供应明显增加,后期价格下行趋势将明显增强,是拉动二季度价格总水平下行的重要因素。监测显示,4月14日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24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为1.74元,比春节期间下降9.84%。
  (二)社会公众通胀预期有所增强
  去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资产价格明显上涨,使社会公众形成了较强的通胀预期。截至今年3月末,M1、M2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2.5%、29.9%,尽管增速分别比上年末低2.4、5.2个百分点,但仍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5.5、4.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达2.60万亿元,已经超过全年控制目标7.5万亿元的1/3,其对市场价格的滞后影响会逐步显现出来。另外,今年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10.7%、11.7%,环比涨幅分别为1.3%、0.9%、1.1%,继续呈现出较快上涨的势头。
  (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明显上升,输入性通胀风险不容忽视
  今年前3个月,国际市场工业生产资料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33.19%、73.68%,农产品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28.23%、5.45%。尤其是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潜在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3月份纽约WTI、伦敦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每桶分别为81.05美元、78.82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68.6%、66.2%。近期,国家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20元,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格每升分别提高0.24元和0.27元,尽管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居民消费价格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影响可能略大一些。
  此外,二季度翘尾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0.8个百分点,这也是影响二季度价格涨幅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分析,初步判断,预计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约为2.8%左右,比一季度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个别月份价格涨幅可能接近3%,上半年价格涨幅为2.5%左右。
  三、需要密切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问题
  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分化: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复苏强劲,4月7日世界银行将中国2010年经济增速预期由8.7%上调至9.5%,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则呈现整体放缓的迹象。据经合组织4月7日发布报告称,去年四季度以来7个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今年前两季度的复苏力度将有所减弱,其整体经济增速由去年四季度的3.7%分别降至今年一、二季度的1.9%、2.3%,经济实现全面复苏仍需要摆脱金融市场信心不足、商业领域活力缺乏和劳动力市场仍然疲弱等诸多困难。其中,美国经济目前仍处于“无就业复苏”阶段,失业率虽然由去年10月份的峰值10.1%回落至今年3月份的9.7%,但仍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历史高位,偏高的失业率对经济复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向;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主权债务风险凸现,债务危机正由局部地区向整个欧元区逐步扩散,财政困境使欧洲国家政府调控能力明显削弱。因此,总体上看,各国经济复苏基础、复苏步伐不尽一致,在“退出”政策选择上也面临着两难选择:若刺激政策退出过早,刚刚实现复苏的经济可能面临着二次探底的风险;若刺激政策退出过晚,将面临着政府债务负担增加、资产泡沫风险加大、通胀预期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在酝酿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收紧货币政策、调整利率等方面不同步,可能造成国际资本无序流动和美元汇率大幅振荡,也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波动。
  (二)旱情发展及大米价格走势变化
  今年以来,受粮食种植成本上升、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尤其是大米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3月份,36个大中城市早籼米、晚籼米、粳米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65元、1.81元;2.08元,分别比年初上涨1.23%、1.69%、4.52%,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5.10%、4.62%、13.04%。与此同时,粳米与早籼米、晚籼米零售价格差价在不断扩大,3月份差价分别达0.43元、0.27元,分别比年初扩大19.44%、28.57%,分别比去年同期扩大59.26%、145.25%。不断上涨的粳米价格和持续扩大的粳籼米价差,也会导致市场出现一些非正常现象,如市场炒作行为增加、加工企业往粳稻中掺混籼稻等。另外,除了我国西南、西北等地区严重干旱外,近期东南亚地区也遭遇持续干旱天气,主产国泰国、越南等稻米产量约占全球贸易量40%,泰国至少有2万公顷农田干旱,越南水稻产量至少下降1/3,目前市场预期稻米减产并出现普遍看涨心理,可能会对后期大米价格走势产生较大影响,需要给予密切关注。
  (三)生猪价格波动和“猪贱伤农”显现
  监测显示,4月14日全国猪粮比价为5:1,已经连续11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据湖南、四川、河南、山东等一些主产省份反映,目前养猪户出栏1头猪亏损150-200元左右。而玉米价格则呈现持续上涨趋势,4月14日全国玉米批发价格每公斤为1.96元,比年初上涨3.16%,比去年同期上涨27.27%。由于当前猪肉市场消费需求不旺,加之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持续高位运行,短期内生猪及猪肉价格还将低位徘徊,养猪亏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生猪价格出现过度下跌,还可能造成“猪贱伤农”,进而造成后期市场供应减少、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四)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008年9月以来,人民币停止了持续3年的小幅升值进程,其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基本稳定在6.82-6.84元的水平上,但近期美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各种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国际范围关注的焦点。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可避免,但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若人民币升值过快,既可能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增长下降,外贸顺差减少,还可能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境内,导致资产价格攀升和加剧资产泡沫风险,进而对国内经济复苏良好势头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抓好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工作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一些机构和专家预测我国今年经济增长超过9%的可能性较大,为此,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安排使用好今年政府公共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并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积极防范和控制潜在的财政风险。另一方面,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加强对货币信贷投放调控和引导,适度控制货币投放的规模和节奏,让货币供给量平稳回落至适度水平,并合理引导信贷投放的规模和结构,继续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等薄弱环节信贷支持,限制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的贷款,防范潜在信贷风险。
  (二)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力抓好春耕春管工作,重点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确保旱区春播种子、农药、化肥、农膜、柴油供应,狠抓夏收粮油田间管理,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和继续增产增收;继续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运用收储、投放和进出口等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尤其是重点做好向西南、西北等旱灾地区国家临储粮食跨省移库工作,确保旱灾地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要加快落实生猪扶持各项政策,抓紧落实和完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加强猪肉储备体系建设和春夏季节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饲料、生猪及猪肉价格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宣传引导工作,继续促进生猪养殖结构调整,促使生猪市场供求平衡和猪粮比价回归到合理区间,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猪贱伤农”现象发生。
  (三)继续加强经济运行和市场价格监测预警
  由于各国经济形势、复苏程度、退出策略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其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变化情况对我国影响较大,对此必须给予密切关注和加强预测分析。同时,除了跟踪监测国内投资、消费、进出口、工业增加值、居民收入、货币信贷、人民币汇率等重要经济指标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测粮油肉蛋菜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业用水、农业用电、塑料制品等抗旱救灾物资价格和收费的波动情况,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防止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



作者:王双正 赵唯杰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