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休闲区 十二区
›
跨学科讨论区
跨学科研究有待知识分子身份定位(zz)
楼主
arthistory4
2118
6
收藏
2010-06-06
□朱鹏杰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媒介信息社会阶段,通过各种媒介,不同的社会现实、文化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学者亨利·雷马认为,“我们身处的当代社会是一个融经济、社会、政治、种族、宗教为一体的现实”,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社会现实体里面,每一个对象的存在都与其他各个对象紧密联系。然而,我们面对社会现实进行的学术研究却被划分为几百个不同的学科,各个学科自成体系,学科之间壁垒森严,有些学科之间甚至出现“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这种过于细致的和注重界限的学科划分方法显得拘泥和作茧自缚。
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够文史哲不分,进行通科的研究,主要在于古代的“士大夫”,即古代的知识分子身上。正是古代的知识分子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综合素养,才使得他们能够通晓经史子集,从而在当时的“跨学科”领域研究方面如鱼得水。而自从中国引入西方的学科体系划分方法之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对本学科的纵深研究上,失去了对学科横向研究的关注与努力,从而导致学科的细化和分化,并由此带来种种弊端,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自身身份定位方面出现较大偏差。
这种学科过于细分带来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导致学科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现实。从表象上看,当下中国学术界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针对具体的社会现实、文化现实的时候,各个学科却失去了解释应对的能力,集体出现了“失语症”。究其原因,跟学科的过细划分和对跨学科研究的忽视有关。随着学科划分的进一步细化,愈来愈多的学科脱离了现实的土壤,进入到一种自我满足甚至自我欺骗的地步。有些学科甚至去制造出一些虚假的知识,以便维持这个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各学科的不断细化必然导致学术和现实的日渐疏离,更会造就一大批“专业知识分子”,他们只知道本学科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知之甚少,对社会现实缺少必要的关心和反应能力。
第二,导致学科研究者介入社会的能力的丧失。学科分化所产生的各个学科的“专家”往往只关注自己学科范围内的理论和现象,对于周围的现实视而不见,成为高蹈于虚幻之端的舞者。当各个学科研究者们都只关注本学科的理论现象,从而“遗世而独立”的时候,他们就走向了自我狭隘化,丧失了介入社会的能力。
第三,导致学科研究者专家化的趋势。作为一个学科研究者,即通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除了对知识的掌握和再生产等基本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发扬“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情怀。当代社会,随着学科的细分,知识分子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心怀天下”变成“专精一事”的“专家”。这些专家只关注本学科领域内的理论现象,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现状缺少了解,对社会现实缺少必要的关心。他们往往在没有充分了解其他学科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狭隘的学科领域出发,动辄以“专家”名义发表长篇大论,对大众造成误导,给社会带来动荡。例如北京大学经济学某教授关于深圳房价进行预测甚至和别人打赌,结果最终不得不登报道歉;又如同济大学的某些建筑专家在总结汶川地震房屋倒塌原因方面忽视事实的做法,最终引起众声喧哗。
如上所述,学科划分过细带来种种弊端,宏观跨学科领域研究成为必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势必要对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主体进行定位,对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界定。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如陶东风所言“不只是文人,也不只是观念的生产与传播者……而是观念与社会实践的中介者与桥梁纽带,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秩序的合法化者或解合法化者”。他们应该把跨学科研究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紧密结合,恢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胸怀,在深入进行学科研究的同时关注重大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问题,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perfumerain
2010-6-8 20:54:45
与其说学科的细化和分化导致知识分子自身身份定位出现偏差,倒不如说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逐渐下降、解决问题的求知精神逐渐丧失,导致主动提升综合素养的动力渐少,走出象牙塔的能力与动力渐少。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lllzzzmmm
2010-6-9 03:59:35
应如“学海拾贝”--与楼主探讨知识分子定位
古语有云“功到自然成”
科学巨人牛顿曾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试想若没有古埃及几千年的天文观测的积累和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和人文思想的积累,牛顿是难以获得经典力学和微积分的成果的。
我自己做过很长时间的材料工作,早期,尖端的不锈钢材料国内始终开发不出来,据说,我国特工80年代末从英国搞到技术后,为逃避追杀,辗转埃及、南非等,历经38个月才回到中国。而这些现在看来已经是我国常见的材料品种,在当时攻关多年也难见成效,其涉及的理论是非常丰富和广博的。
可见,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的是厚积薄发。而为了广泛系统的积累知识,学科当然会越分越细,但是学科是死的,人是活的,磨刀不误砍材功,不能为了快出成果而抱怨知识的广袤。
知识分子要有历史责任感、紧迫感,这是不错的,可是“传统”知识分子是需要辨析的。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具有“教化”民众甚至君主的“责任”,有“知古今、明兴替、传教化”的功能;一方面,也因统治阶层抬高知识分子地位,导致高估自身,常常与底层百姓脱节,甚至轻视劳动、轻视科学,以致在其传世的精神中常有潜在的弊病,这些弊病常被其高尚的节操掩盖。
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去奋斗,去超越,但是科学发展有其客观性,我们在做学位的时候要适当抛开我们的历史焦虑感,不能盲目求快。科学研究并不比普通的工人、农民、商人、演员、运动员等等高贵,我们就是海滩上的拾贝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switchmode
2010-6-10 13:47:53
本人也对这个问题相当困惑
前不久想报考某位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做的很好的老师的研究生,发了邮件联系,问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结果老师回信问我第一个问题是家境怎样,他不希望学生因为追求学术而错过报答父母的机会
有没有内行人介绍一下目前社会科学研究这个职业的收入状况,跟白领相比算怎样一个档次?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fangwz
2010-6-12 13:26:36
其实跨学科研究并不适合所有学者,从研究效果来看,专业化的学者能做出更为深刻的研究,而跨学科研究者却往往能从别的领域里获得本专业理论深化的灵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经济史外行
2011-3-24 23:46: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经济史外行
2011-3-24 23:4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知识分子怎么谈报酬?
[转帖]吴晓波:知识分子失去了描述一个国家的能力
[转帖] 关于知识分子的堕落
为什么社会不怎么尊重知识分子,“臭老九”等称号太不适宜了
跨学科研究:体制外的“舞蹈”
知识分子的耐心
人当青年,如何行路————张晖张哲等早逝引起社会对青年知识分子生存状况的关注
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美)周明之 著.pdf
知识分子成为小丑是对小丑的侮辱???
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栏目导航
跨学科讨论区
金融类
房地产专版
爱问频道
制度经济学
求助成功区
热门文章
你的SSCI发表焦虑,AI真的能懂吗?——一篇 ...
CDA 数据分析师:统计制图实战指南 —— 让 ...
CDA数据分析脱产就业班于2025年08月02日开班 ...
这简单的几句话,完成了对传统和现代经济学 ...
2025年度国产AI芯片产业白皮书
数生万物,转型之本:数据资产运营白皮书-毕 ...
Machine-Learning-Tom-M.-Mitchell中文版.p ...
2025年中国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行业研究报告
十四五能源发展成就报告
2025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