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44 2
2010-06-09
最近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搞得是红红火火,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坊间都对于这次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冬天就快到了。但是我看了出台的所谓调控政策和地方配套的实施细则,对于这次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具体效果我并不抱太大的期望。首先我觉得无论是政策也好,地方的配套细则也好都没有真正的对症下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如此的畸形,我觉得根源在于土地市场的高度垄断和住房市场的高度市场化。而这其中又与90年代实施的税制改革密不可分。可以说不合理的税制改革和土地市场的高度垄断才是造成今日高房价的真正根源,不解决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无论怎样的调控政策都无异于隔靴搔痒,并不能够真正的纠正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看看处于风口浪尖的开发商和投机客,我觉得开发商只不过是各级政府幸福的替罪羊,而所谓的投机客对于中国的高房价只不过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关系,我觉得政府出台真正解决以上两个根本性原因的政策的机会并不会太大。首先,中央政府是税制改革的最大赢家,通过对于税收的控制进而实现了对于地方财政的控制,避免再次出现90年代各级地方政府不听中央政府号令的情况,同时又通过税收控制,掌握社会中大部分的资源用于进行所谓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继而加大对于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因此中央政府断然不会进行合理的税制改革,断了自身的财路,进而减弱对于地方政府和中国经济的控制力。由于中央政府没有动力实施合理的税制改革,那么土地财政仍然会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选择。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对于要承担主要社会职能的地方政府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僚在当前的考核制度下,依靠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来进行再融资,投资和面子工程的建设以提高本地的gdp实现自己仕途的升迁,高度垄断和高度稀缺的土地就成了地方政府的首选,因此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没有进行税制改革的前提下也必然不会放开土地市场,增加土地的供给以平抑日益高涨的房价。而这其中还不涉及房地产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动力可以说约等于0.   
        抛开根源性的问题不说,再来说说市场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房产税改革和物业税的征收。由于本人对于法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于物业税在法理上是否说得过去我并不能发表我的看法。只是在技术层面探讨一下实施的可能性。我觉得在保有环节征税,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多需要考虑和完善的地方。首先必须进行全国的土地交易和业主登记联网,否则对于异地购房这个环节就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其次,由于在保有环节征税,并且是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必然涉及到既得利益的问题。在现在的中国,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除了炒房者以外还有哪些人,我想大家比我还清楚,而这些人恰恰对于政策的出台和执行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对于所谓的房产税的改革和物业税的出台以及它们的执行效果我是不抱太大期望的,我只希望二者不会成为加重税负的又一个手段和借口。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我觉得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进行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刚性需求还是存在的,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还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次出台的调控政策和实施细则,并没有增加土地和住房的供给,相反通过税收和信贷等手段减少了供给方的供应。同时又通过信贷和行政的手段暂时改变了购房者对于房价的预期,把现时和潜在的需求暂时压了一压。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保增长对于中国执政当局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还未消退,欧洲又陷入债务危机,中国的出口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发挥07年以前的经济带动作用以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此次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很可能又会陷入像以往历次调控一样无疾而终的结局,到时供需双方的预期又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么现时由于宏观调控造成的供给减少和暂时压抑性需求的集中爆发,中国的房价可能又会出现报复性的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10 10:46:05
我的观点跟你的差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0 11:04:36
fangdichang
1# LITTLEPENNY4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