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金融类的文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久期的概念。这个概念经常被用于债券上,无论是中短债、短债还是超短债,这些债券类别中往往会涉及到这一概念。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一概念呢?下面就随江苏百瑞赢小编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久期简单来说就是债券投资者收回全部本金和利息的平均时间,这个概念往往是衡量债券价格变动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例如:久期越短,债券价格的波动越小,风险越小;久期越长,债券价格的波动越大,风险越大。久期的运算逻辑是立足于货币的时间价值的,也就是时间越久货币的贬值也就越明显。
在此我们打个比方,有两个三年期的固定收益率相同的债券,债券A的利息为一年一付,债券B则是到期兑付本金和三年累计利息,假设其余条件不变,那么用久期的计算公式计算的话,A要值钱,A的久期比较短。这是因为A先付利息,而B是后付利息,钱在当前时间节点所呈现的价值比后期一次性兑现要高很多。
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市场利率下跌,之前债券A已经兑付了一部分利息了,也就说债券A的价值在利率下跌之后已经缩水了,所以它的涨幅肯定没有价值完整的债券B涨幅大,但是恰恰是因为这样,所以债券A比债券B要好;同理,市场利率上涨,那么债券A的跌幅也就没有债券B大,债券A此时的久期反而要大于B了。
债券的投资者往往可以利用久期的特点来构建相关的产品,做到风险回报比均衡向上。例如一个长久期的债券和一个短久期的债券可以组合出一个中等久期的债券投资组合,而增加某一类债券的投资比例又可以使该组合的久期向该类债券的久期倾斜。通过对不同久期的债券进行组合配置,还可以产生“久期免疫”的效用。在组合内部,利率变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这样的债券组合就能有效抵抗市场利率变化对组合价格产生的影响。
这样的方法往往可以让一个债券基金的管理者根据市场的趋势而构筑最为合适的市场组合,实现基金的净值均衡而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