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856 0
2006-04-15
写给中国电影百年——





带狗皮帽子的陈宝国


这两天陈宝国又红火了,央视天气预报前的每秒钟价值数万元的广告有两条都是这张跟草帘子似的老脸代言的,随后在狗尾续貂的《京华烟云》中,陈宝国改霸道为内敛,在其中塑造了一个儒商的角色,再后是地方卫视重播大红大紫的《大宅门》。如果你喜欢这张老脸,你可以天天看到半夜。看来影视界不仅阴盛阳衰,而且后继乏人,虽然有几位小生混个脸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中有一位当红的刘姓(没记住名字)新人还算不错。

跟当年陈永贵一样,表面上苦大仇深的陈宝国加上洒脱的陈道明、霸气的姜文,形成了中国影视界三座大山,无论内在气质还是外在表现,三人都可圈可点,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其中热度最慢的“玻璃花”陈宝国是后来居上的,《大宅门》之前位居二线,《大宅门》之后成了最全面的实力派代表,随后的《大宅门》续集、《汉武大帝》巩固了人气,稳住了阵脚。从这三部大戏看,七老爷文武双全,亦正亦邪,把我的“黄老邪”戳号送给他很合适。他的特长是可塑性强,适合扮演波澜壮阔的乱世英豪,缺点是出演“玻璃花”时候留下的流氓气,时不时就溜达出来。最不善长的角色是当代知识分子,类似好莱坞的梅尔吉普森。《汉武大帝》与《大宅门》相比有重大突破,顽固的流氓气丢掉不少,而领袖气质飘然而至,尤其是老年的刘彻比老年的白景琦更上台阶。在热播的《京华烟云》中,戏份不多,但是甘作绿叶,且收放自如,拿捏恰到好处,让人刮目。这部炒作火爆的大戏编导水平太差,把林语堂的名作胡编乱造,挂羊头卖狗肉。播到现在是浪费金钱耽误时间的垃圾,可惜了大牌们的号召力。

陈宝国尽管演技出众,《大宅门》也填补了《围城》之后的精品空缺,但是十年来没再演过电影,获奖更谈不上。再火爆的电视剧也容易让人想起天桥的把式。建议越老越吃香的陈宝国以张国立为鉴,别把玻璃花的眼球掉进钱眼里,应抓紧时间恶补电影课,早日争取到《芙蓉镇》之类的剧本,摘掉“无冕之王”的狗皮帽子。三个大牌中,陈宝国的前途是最不容易确定的,一方面看他的造化,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他自己的选择。




另外,陈宝国的广告滑稽可笑,没有60分以上的,只记住了老脸却忘了广告的牌子,而且细细打量,上下左右都有赵本山的影子。
接班人:李幼彬





最后的士大夫陈道明




陈道明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演员,适合心理戏,也是唯一继承了赵丹等老一派艺术家风格的著名演员。按目前中国演员的培养体制,陈道明之后难有继承者。乐得寂寞、饱读诗书,老庄的无为世界观都与时下的声色犬马格格不入。做人的优点成了演戏的缺点,知识分子的傲气让很多角色都离他远去。《围城》之所以成为里程碑,不仅是因为方鸿渐特立独行的性格与陈道明吻合。方鸿渐的高尚、儒雅、细致、破罐子破摔的行为方式也应该是陈道明当时的生活写真。方鸿渐之后,陈道明无法自拔,亦梦亦幻,表演《围城》的结果是困住了自己,直到《康熙王朝》。康熙成全了陈道明,是老天送给他的最好礼物,他摆脱了小知识分子的自恋,王者归来,之后顺水推舟,又成就了蒋介石。后来的《冬至》也有很大突破,把凛凛风骨化为胆怯自卑不是容易的事情。成就金鸡奖影帝的《我的一九一九》是我一直想看的电影,至今未能如愿,相信顾维钧应该超越了方鸿渐,不知实际如何。

陈道明不适合豪气冲天的角色,比如“我爷爷”、“白七爷”这类流氓加英雄的人物,他更适合胸中万马奔腾,外表平静如水的士大夫,如果那天开拍唐太宗或是袁崇焕,三人中他是最合适的。至于《英雄》、《无间道》是商业炒作,不能较真儿。

陈道明表演的广告水准超一流,虽然不是各个经典,至少也能养眼。当年我曾考虑请他夫妇一同拍一条广告,可惜广告主是个抠门的老土,只知道“送礼就送大傻冒”之类的广告语,加之八九年的风波尚存,那次合作没有成功。

与另外两位大牌相比,陈道明的未来是最容易预测的,维持超一流的地位不成问题,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也极为困难。



接班人:王志文





鬼子来了,姜文陷入八年抗战




姜文是三人中唯一在电影正道上大红大紫的爷儿,这个扫帚眉、三角眼、招风耳的小流氓一出道就改变了中国电影,前三部作品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大跃进,处女作《末代皇后》中的溥仪是至今中国演员在电影中演绎皇帝的里程碑。随后的《芙蓉镇》是《活着》以前中国电影的巅峰,“像狗一样活下去”的台词浓缩了中国人悲惨的二十年。再后的《红高粱》让全世界记住了这条中国汉子,姜文很快进入了创作的高潮,但是艺术价值鲜有超过前三部的作品,穿新鞋走老路,《北京人在纽约》、《大太监李莲英》是红杏出墙,很快又回归自己的传统。同陈道明不同,姜文的性格缺点是他演戏的优点,霸道、任性的性格在工作中难以与人合作,但是演戏很容易冒出火花,到高潮时一点儿不含糊。不像有的演员老是温吞水,看得你着急上火。阳光灿烂后,姜文滑坡既有客观因素也是他任性的结果。一部《鬼子来了》,陷入了八年抗战,消耗了姜文的大好年华和肆意的激情。随后的《绿茶》、《寻枪记》、《天地英雄》虽然没有兑水,但是剧情限制了发挥。《理发师》是姜文的极好机会,相当于《康熙王朝》对陈道明,如果演绎成功,姜文将打开天堂之门,可惜机会成了泥鳅。《大宅门》的滑门而过,大概也与性格有关。记得两年前俄罗斯基洛夫芭蕾舞团在北展剧场演出《天鹅湖》的时候,在我和妻子的前排,姜文抱着酣睡的女儿陪法国夫人一直到演出结束,其间还脱下外衣盖在女儿身上,这样一个温情男人,怎么与同行合作就矛盾重重呢?姜文只能等待下去,42岁对男人尤其是对一个富有艺术才华的男演员,正是创作黄金期,但愿新一轮恋爱会给这条汉子带来好心情的同时也带来好运气。



接班人:孙红雷




中国宝贝是葛优
葛优无论号召力还是艺术才能与前三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很遗憾这位天造之材被冯小刚无意间毁掉了。

如果有谁没看过老谋子执导,葛优、巩俐主演的《活着》,我建议你为这部电影买一台DVD 。这是中国电影极罕见的作品,艺术性和思想性超越了余华的原著,也超越了时代,虽然余华这部小说是难得的精品。再过三十年或五十年,截止到现在,如果还有一部中国电影能震撼世界的话,就是这部《活着》。影片中,葛优利用一个装皮影道具的木盒子把一个纨绔子弟从败家到逃命到面对贫寒生活依然心满意足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刻骨铭心地体验到了生命和活着之间薄如绢丝的差别。当你看懂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含义时,一定为民族的那段苦难岁月而悲天悯人。我在一篇日记中曾转述了余华回答意大利记者关于幸福和活着差别的一句话: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此片获戛纳特别奖,葛优成为戛纳影帝。我认为这些奖励不足以代表《活着》的成绩,此片和葛优理应获得当年的小金人。

冯小刚和葛优尽管每年都给中国送来欢乐,欣赏他们的幽默和智慧甚至成为中国人过新年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失去了震撼,失去了感动,失去了反思。以刻画普通人心理见长的葛优是前面三座大山无法取代的,只有他可以胜任余华以及其他优秀作家笔下饱经沧桑、忍辱负重的小人物,他有机会成为中国的达斯廷霍夫曼。结果获得影帝之后,在呲牙咧嘴的冯小刚指挥下,葛优蜕变成了一个搞笑的商标,一个只有小聪明没有灵魂的的秃脑门。希望张艺谋能放弃奥斯卡的功利追求,联手徐娘半老的葛优住抓紧时间把余华的其他作品搬上银幕。首先是《许官三卖血记》,没准儿小金人会不期而至。

葛优与前三位大牌不同,他没有替代者和接班人,无论是让我们哈哈大笑的秃脑门还是在我们心里刻下《活着》的徐富贵,无人可以胜任,他是中国的宝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