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发布2009年外汇管理年报中,提及“截至2009年末,我国黄金储备1054吨,在全球黄金储备中排名第五。……黄金虽未完全退出货币体系,但其货币属性已明显削弱。……截至2009年底,包括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持有量在内,全球黄金储备共3.01万吨,较订立黄金非货币化原则的《牙买加协议》的1976年下降了17.2%”。 黄金的货币属性在整个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记得很多古书记载着以黄金作为结算方式的故事,那是黄金开始具有的货币职能。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黄金一直发挥着其货币属性的职能,在牙买加体系形成后,黄金的货币属性逐步弱化。
所谓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货币制度。英国于1816年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采用金本位制,这是世界各国实施金本位制的开始。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作为兑换基础;国内货币供应量受黄金储备制约;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安排机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自发安排,市场自动调节,汇率波动以法定平价为基础,按照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是波动限度受黄金输送点限制。
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崩溃后,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起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直至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而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直接兑换为黄金和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开始自由浮动。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了《牙买加协定》 。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从而逐渐形成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两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浮动汇率合法化和黄金非货币化。各国根据情况自由作出汇率安排,汇率体系容纳单独浮动、联合浮动、钉住某一货币等混合安排。黄金的货币属性在牙买加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弱化了。
由于各国能够做出自由的汇率安排,而汇率又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因此,汇率之争在现在经济社会中也日益激烈。近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多个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汇率之争再次成为了ZF、专家、学者争论的热点,到底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了呢,人民币的汇率多少是合适呢,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成牙买加体系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是平价基础,这些问题似乎变得非常复杂了。我国也逐步尝试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由于黄金自身的局限性,黄金的货币属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不可避免的弱化,依托于黄金进行汇率确定的体系崩溃,汇率制度的建立更加复杂,汇率之争更加激烈,因此,如何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其他外币的价格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人民币到底应该以什么为基础呢?张五常张老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张五常教授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探讨着人民币汇率之锚问题,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应当以一揽子物品的价格指数为锚。这样,实际上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体现。人民币不是盯着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调节,而是根据国家一篮子物品价格指数水平来进行汇率调节。由于一篮子物品价格指数水平是和国家的消费力水平和劳动力生产水平紧密相关的,因此既能够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又可以体现我国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时对比的结果。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采用自由浮动的汇率管理制度,能够建立更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即使以后面临着取消外汇管制,人民币能够自由流动,也利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和管理,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稳定人民币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