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342 4
2020-05-15

本质究竟是否存在?如何存在?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着哲学研究的不同的基本倾向。

在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中,本质被认为是在现象之外或之后独立存在的、更加持久的甚至是永恒存在的本原性事物。这样的本质只能是人类的主观想象,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

在进行“认识论转向”后,本质被认为是人的认识能力所归纳或概括出来的,因而是打上了认识者的烙印、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的。这样的本质不再被认为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因而不再被认为是普遍的、必然的、确定不移的。

从实体逻辑学的角度看,本质是事物特别是实体(=自生自实的整体)所自在禀具的,但是它并不是实体性的存在(既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性存在物,也不是实体内相对独立的构成部分),而是实体所禀具的某些因素性存在(及其按一定方式所构成的“整体”)。

非实体性存在物,在普遍流变的世界中是瞬生瞬变(甚至瞬灭)的,亦即是不持存的,因而是没有稳定的和确定的本质的。只有能以某种方式自生自实(并自异自新)的事物,亦即可以以某种方式持存的事物,才有一定的内在稳定性和自身确定性,才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亦即才有其自在自为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事物的内外条件及其动变过程、特别是随着事物自身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本质构素、本质能力、本质关系、本质展现(=展开和实现)方式、本质展现过程所共同构成的。本质构素是指事物自生自实所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和构成因素;本质能力是指事物生存、动变、发展所内在禀具的和必不可少的能力;本质关系是指事物生存、动变、发展必然发生的和必不可缺的内部和外部关系;本质展现方式是指事物的本质构素、本质能力、本质关系在逻辑上可能的展现方式;本质展现过程是是指事物的本质构素、本质能力、本质关系在现实中(特定条件下)展现的基本过程。

本质是抽象的、概括的,因而是相对稳定的、粗线条的、原则性的或框架性的;非本质的东西则往往是具体的、繁杂的、细实的、多样的、多变的。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既有其规定性,也有其包容性(或兼容性),或者说,既有其坚定性也有其灵活性。

本质构素之外的要因素为事物的非本质要因素,本质能力之外的动变能力为事物的非本质动变能力,本质关系之外的关系为事物的非本质关系,本质展现方式之外的表现方式是事物的非本质表现方式,本质展现过程之外的动变过程为事物的非本质动变过程。——相对于本质构素、本质能力、本质关系、本质展现方式、本质展现过程而言,事物的非本质要因素、非本质动变能力、非本质关系、非本质表现方式、非本质动变过程是数量更庞大的、内容更繁杂的、形式更多样和多变的,因而是更难以把握和预测的。

本质属性是事物的本质的一种对外呈现形式。本质属性是指以本质构素和本质能力为基础、从本质关系和本质展现方式及过程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能使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基本属性(或根本属性)。——与事物的本质构素、本质能力、本质关系、本质展现方式、本质展现过程不同,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与不同的事物相对应时,事物在不同层次和方面有不同的本质属性。

【说明:属性是指从事物的动变过程及其与他者的关系中归结出来的、事物的特点或“能力”。事物的属性按其与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自在属性、“人化”属性和“思得”属性。前者如电磁波,中者如视频信号,后者如视频信号的含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思得”属性也是“人化”属性的一种,只不过“思得”属性的主观性(从而随意性)更加突出些。】

人的本质构素包括基因、身体、血缘、食物链、社会关系、可用工具及其作用物;人的本质能力是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人的本质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适应、利用、改造关系,人与社会、他人的共生互动关系,人与自身的认识、锻炼、克制、满足、提升关系;人的本质展现方式是指人的本质构素、本质能力、本质关系在逻辑上可能的展现方式;人的本质展现过程是人在本质构素和本质能力的基础上、在特定的现实条件下、为展现其本质关系而进行的一切必不可少的过程(如生存、动变、发展、繁衍、衰亡过程)。

从根本上说,人是物质性存在与精神性存在的辩证统一体,是社会性存在与自我性存在的辩证统一体。其中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本质属性。按其现实性说,人的本质是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法的本质是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意志或国家意志。其中,前者可以称为“自然法”,后者可以称为“成文法”,而所谓的“习惯法”是介于二者之间的。

社会意志是基于人类的本能或共识而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或群落)的集体意志。例如保护幼小,争求配偶,近亲不婚,等等。因社会意志而形成的“自然法”并不是特别确切明晰的,也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社会意志与国家意志的区别在于前者并不依靠(或者不主要依靠)武装起来的暴力(硬强制力),而是主要依靠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社会舆论等软强制力。

法(特别是成文法)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也就是说,它总是由一定的阶级(阶层、集团)制定并组织力量维护、实施的,总是用来维护(优先维护)一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之故,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往往会制定、维护、实施不同的甚至是内容截然相反的成文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5-17 14:11:36

实体逻辑学之如何认识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和规律存在于现象的背后,是现象(及其变化)的决定因素;人们可以而且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需要在实践及科学观测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可靠的材料,需要运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加工过程。

那么,我们究竟能否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以及如何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成果来加以肯定和证明。

对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必须在前述的16字真言之外补充说明如下:

我们能认识什么,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进行了怎样的实践),在其中感知到了什么(观测到了什么),而且取决于我们使用了怎样的动变理论模型来进行说明。没有有关的动变理论模型的指引,实践只能是积极能动的盲目摸索,观测只能是或然经验的随机积累。——它们固然会为本质和规律的发现准备大量的初步素材,但是离本质与规律的真正发现还隔着难以跨越的、质的差距。

当人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某一种动变理论模型模拟再现出某些经典现象的时候,特别是能够用实践或实验验证某些从该动变理论模型所推导出的重要结论的时候,人们就会认为该动变理论模型是正确的,基于或合乎该动变理论模型的认识(包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反之,就会认为上述认识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在某些“错误”的动变理论模型中,人们有时也能以某种方式模拟再现事物动变的某些过程,从而给人一种该模型看上去很合理(很有道理)的感觉,甚而会将基于该种模型的某些“解释”认作事实与真理。但是却经不起更多更久的实践的检验。

运用的不同动变理论模型,虽然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会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感觉,但也往往会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方面上产生互异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当其中确有一个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固然可以用实践证明孰对孰错;但如果不同的模型都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的时候,实践是不能证明真理的,而是至多只能证明何者在何种条件下更接近于真理。

相关动变理论模型的发明、应用、检验、洞彻以及修正、明悟、更替,是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无可避免的必经环节。而相关动变理论模型的构建、运用、检验、洞彻、修正、更换,需要进行大量的和繁琐的精神劳动,需要复杂的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活动。——它的最终完成需要天分、经验、灵感、毅力以及一定的运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5-18 09:00:31
对于异质的事物(特别是与自身本质本同不同的事物)而言,与自身异质的诸事物在本质上的共性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其相互之间的非本质差异的。——当开始关注异质的诸事物之间的差异的时候,往往是因为首先发现(或确认)了与自身异质的诸事物之间也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本质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5-18 21:22:26
把握事物的本质,固然离不开抽象、分析、概括、综合,但更重要的是模型构建和模拟再现。——只知前者而不知后者,就会走向只懂认识论不懂本体论、只懂概念辩证法不懂实体辩证法的歧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5-21 11:49:37
本质构素:支撑、保障事物生存、动变、发展的、基本的、必要的、相对稳定的诸要因素。——与事物的生存、动变、发展无直接、稳定关系的要因素,不属于事物的本质构素;非基本的、必要的要因素,不属于事物的本质构素。任何要因素及其具体种类、样态、数量,是否属于本质构素,均要据此来进行判定。
本质关系:支撑、保障事物生存、动变、发展的、基本的、必要的、相对稳定的事物的内外关系。
本质能力:支撑、保障事物生存、动变、发展的、基本的、必要的、相对稳定的事物的能力。本质能力以本质构素为基石,在本质关系的支持或影响下存在和发挥作用。
本质展现方式、过程,参见主题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