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96 12
2005-11-06

我的基本观点是:利他是利己衍生出来的。按照辩证法的说法,利己先取得正题,利他蕴含在其中,随着利己的发展,利他取得独立的形态,从而形成利己和利他这一对矛盾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但我仍然同意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说法,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按照我的理解,它揭示了人的利己行为与他人的利己行为具有同一性,利己太需要利他了。

另外,不管大家的论点正确与否,其实都是对真理一定程度的探索,没有必要谩骂。如果觉得打探利己觉得恶心,那是因为道德在强烈的约束我们的思维。道德是利益的产物,有它存在的理由,但不是总合适宜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6 19:59:00

利他不必然从利己中衍生出来是非常明显的事情。

一个人在公交车上让座是因为自利衍生的缘故吗?

或许他什么都没想过。

另外他不让座也不会遭到惩罚,更没有自利的理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7 12:19:00
以下是引用cluo在2005-11-6 19:59:52的发言:

利他不必然从利己中衍生出来是非常明显的事情。

一个人在公交车上让座是因为自利衍生的缘故吗?

或许他什么都没想过。

另外他不让座也不会遭到惩罚,更没有自利的理由了。

出于同情心的利他是存在的,但是,它太微弱,远远无法与利己相较量,让座对自己而言是很小的利益损失,而你会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出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做到。

就是利他行为,我们远远抵不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你若孤身一人,往往会有车主动开来,免费送你,为你引路;过马路车总是让人先行。而它们的私人捐助的慈善资金比例比我们高得多,哈佛等很多大学就靠私人捐赠维持。为什么呢?因为经济的高度社会化、私有制使人们之间的利益相关系数,尤其反向利益相关系数很高,也就是说利他更易于变成利己,从而使道德水平提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14:42: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7 12:50:00
以下是引用路边一狼在2005-11-7 12:19:52的发言:

出于同情心的利他是存在的,但是,它太微弱,远远无法与利己相较量,让座对自己而言是很小的利益损失,而你会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出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做到。

就是利他行为,我们远远抵不上发达国家,在美国,你若孤身一人,往往会有车主动开来,免费送你,为你引路;过马路车总是让人先行。而它们的私人捐助的慈善资金比例比我们高得多,哈佛等很多大学就靠私人捐赠维持。为什么呢?因为经济的高度社会化、私有制使人们之间的利益相关系数,尤其反向利益相关系数很高,也就是说利他更易于变成利己,从而使道德水平提高。

利他可以尝试用利己来解释,但是总觉得这种解释不够好

至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慈善捐助,楼主分析的是一方面,但我觉得主要是基于他们的宗教信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7 13:59:00

利己,出自于动物的本能,这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动物的一种天性。人的本质与人的天性是两回事。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利他,完全可以从利己中推出来。至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对于自己的道德心和同情心的满足来说,也是一种利己的表现,尽管从客观的物质利益角度来说是利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7 15:02:00
以下是引用Hjj在2005-11-7 12:50:01的发言:

利他可以尝试用利己来解释,但是总觉得这种解释不够好

至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慈善捐助,楼主分析的是一方面,但我觉得主要是基于他们的宗教信仰

日本的民族凝聚力是不是很强大?但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明治维新前夕,外国列强叩关时,"长州的大多数农民和城镇居民,把与外国舰队交火看作是长州武士与外国舰队之间的一场地方性战斗。下关海峡对面的丰前藩的人民把它看作是长州藩和外国人的战斗。这是当时人们普遍看法的典型代表。"(《日本人为什么"成功"》P116森岛通夫),当时的一盘散沙的状况远甚于中国。
而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经济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人们之间的利益相关系数大大提高,而资源的匮乏,使日本必须依赖大量出口制成品来换取粮食和原材料,一旦停止出口,就意味着饥饿、死亡、灭亡,使日本人生存在忧患意识之中,这更提高了日本人之间的反向利益相关系数,这就是日本民族凝聚力的来源。

宗教信仰的作用是很微弱的,中世纪教皇、主教们大肆销售免罪符、频频对富豪下毒谋其钱财、人们甚至无法区分谁是教皇的私生子谁是良家子弟,宗教信仰在哪里?他们行善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