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2011-8-16 04:50:15
要仔细拜读,认真学习,偶不是领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06:19:10
好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08:21:51
拜读了,
下文何时继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08:56:06
狂顶,UPUPU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09:00:25
yang7805 发表于 2010-6-29 21:58
基金委工作之感受——5
楼主辛苦了,谢谢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09:01:06
yang7805 发表于 2010-6-29 21:58
基金委工作之感受——5
今年中了社科,希望能有机会来个自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09:48:46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11:56:00
路过,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6 13:35:41
谢谢楼主分享经验,辛苦了,期待楼主的基金委工作之感受——6、7、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7 08:53:31
顶,灰太郎的帖子都挺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7 09:38:27
如有可能,请阐明:
1.是否可以发现(1)少数专家在评审时,由于利益关系,故意有不公平之处;(2)少数专家水平的确不高;而基金委是否采取对评审专家档案库,一遍以后合理使用。
2.函评时,专家对报告有明显不妥之处;基金委在发现后,是否可以发挥纠正、调整作用;
3.会评时,如何选择专家?
4.如何避免会评专家对本单位报告的故意偏袒之处?基金委如何发挥作用? "

非常感谢您的问题,问的太好了!基金委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我想结合我的看法和你做些简要探讨,以后我会在后文中在讨论。
1.(1)肯定有少数专家在评审时,由于利益关系,故意有不公平之处。有利益冲突的专家需要尽量回避,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2)专家的水平确实不一致,我前面说了需要大专家结合小专家使用。基金委的信息系统中实际上有对专家评审质量的评估。但这项功能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件事情做起来很困难,如果把某位专家标记为不合格的专家,这样的判断是需要非常谨慎的。另外,按照基金委的工作方针,需要依靠专家,就是说评价评审人评审质量这件事情本身也应该有专家来做,操作起来可能难度很大。其实某些专家不负责任我们心里有数,以后一般会尽量不找这样的人。关于这个话题我想以后会详细讨论。
2 .函评时,专家对报告有明显不妥之处,基金委可以发挥纠正、调整作用。但我要指出的是基金委的工作方针是依靠专家,基金委不能单独作出资助决定,也没有权利否定专家的评审意见。学科需要总结函评专家意见,提供给会评专家参考,因此基金委是有机会请会评专家把好最后一关,利用会评机会充分讨论,对于明显有问题的评价意见是可以得到纠正。事实上,例如对于面上项目很多学科请5位函评专家评审,即使有某位专家给出很离谱的评价一般也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5位专家都给了离谱的意见,这样的机会应该很罕见。
3.会评专家怎么选取我后面会说。其实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里最活跃的牛人。
4.按照基金委的回避原则,会评专家需要回避本单位的申请,会评时讨论到本单位的申请时是需要离开会场的。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818&extra=&highlight=%BB%F9%BD%F0%CE%AF%B9%A4%D7%F7%D6%AE%B8%D0%CA%DC&page=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7 09:40:04
这是原论坛中的,非常遗憾的是楼主再没有往下说了。再补充最后一个精彩的问题:
我去年的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函评是3个同意资助的,但在会审没有通过。今年我换了一个Topic,花了很大的力气写面上项目的proposal,自我感觉写得很好。虽然不清楚函评的意见,但得知我的proposal在会审没有通过!我作为一位年龄不大的小人物,在本领域的工作在国内还是可以比一比的。同时,我也是国家基金函评专家;我对每份送审的报告都是公平、公正地评述。我主要看:申请者的研究基础和能力、报告的思路和新颖性、手上的课题数和以前基金的结题成果。
我认为:对于我这样的研究基础,国家基金会评多次枪毙我的报告;我连面上项目都拿不到,实属不公平!!!
请问:
1.在会评时,大约有多少专家?会评时,对每个报告评议的程序是怎样的?
2.会评专家也并非都是每个报告的同行小专家,怎样使得每个会评专家对每个报告有充分的了解?
3.会评专家如何得知和评价申请人的研究基础、以前基金结题的成果、研究背景等,这些在会评时能起到多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