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可能,请阐明:
1.是否可以发现(1)少数专家在评审时,由于利益关系,故意有不公平之处;(2)少数专家水平的确不高;而基金委是否采取对评审专家档案库,一遍以后合理使用。
2.函评时,专家对报告有明显不妥之处;基金委在发现后,是否可以发挥纠正、调整作用;
3.会评时,如何选择专家?
4.如何避免会评专家对本单位报告的故意偏袒之处?基金委如何发挥作用? "
非常感谢您的问题,问的太好了!基金委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我想结合我的看法和你做些简要探讨,以后我会在后文中在讨论。
1.(1)肯定有少数专家在评审时,由于利益关系,故意有不公平之处。有利益冲突的专家需要尽量回避,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2)专家的水平确实不一致,我前面说了需要大专家结合小专家使用。基金委的信息系统中实际上有对专家评审质量的评估。但这项功能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件事情做起来很困难,如果把某位专家标记为不合格的专家,这样的判断是需要非常谨慎的。另外,按照基金委的工作方针,需要依靠专家,就是说评价评审人评审质量这件事情本身也应该有专家来做,操作起来可能难度很大。其实某些专家不负责任我们心里有数,以后一般会尽量不找这样的人。关于这个话题我想以后会详细讨论。
2 .函评时,专家对报告有明显不妥之处,基金委可以发挥纠正、调整作用。但我要指出的是基金委的工作方针是依靠专家,基金委不能单独作出资助决定,也没有权利否定专家的评审意见。学科需要总结函评专家意见,提供给会评专家参考,因此基金委是有机会请会评专家把好最后一关,利用会评机会充分讨论,对于明显有问题的评价意见是可以得到纠正。事实上,例如对于面上项目很多学科请5位函评专家评审,即使有某位专家给出很离谱的评价一般也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5位专家都给了离谱的意见,这样的机会应该很罕见。
3.会评专家怎么选取我后面会说。其实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里最活跃的牛人。
4.按照基金委的回避原则,会评专家需要回避本单位的申请,会评时讨论到本单位的申请时是需要离开会场的。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818&extra=&highlight=%BB%F9%BD%F0%CE%AF%B9%A4%D7%F7%D6%AE%B8%D0%CA%DC&pa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