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6-16 14:35:08
找寻 发表于 2010-6-15 21:15
利他的前提是能得到回报。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本质上来说,最终还是利己的。只不过经济学中没有把感情这一个重要的需求给放进去。
也有不求回报的。比如说最近到一个地方去在火车站碰到一个陌生人,他非常想喝水,我就给他买了一瓶,没要他钱,然后就非别了,而这一别往往就是永别,你说我求什么回报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4:49:43
ygl1990 发表于 2010-6-15 22:36
楼主童鞋,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任意两个人类之间不可避免的有趋同性和排他性,我们再深入一点讨论,处在一个小集体中,你觉得整个一个个体最利谁?只可能是个体其本身。。。所以说到底还是利己。。。
在集体里你是难以却分那个是你自己的利益的。比如说爱国,你如何知道谁在其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4:52:03
xiaoxiasun 发表于 2010-6-15 22:55
利己可以实现社会的最大利益,是有前提的。
利己的行为导致损人的社会效益大于己获得的利益,
则不再此范围,贪污等行为效应自然可知。
贪污有利于小集团,而不利于大集团。
但有利于小集团这也是事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5:00:10
财大包子 发表于 2010-6-15 23:56
又见楼主,拜拜一家人。
呵呵,走着瞧吧。看咱们谁正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5:02:42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只是提出可能有利他的可能性,但是并不能说明利己不存在,另外文中所举例的利他并不能够排除与利己的内在一致性,这需要详细论证而不是模糊带过!
尽在这里乱说。为什么利他都是可能性,而不说利他也是存在的呢.?这显然是一种偏见,而偏见比不无知离真理更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5:18:25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再有,你所举的利他性都未超出家的范围,而家具有极强的私利性,缺乏公利性!所以这样的证据并不能完全的作为利他的概念。中国人一项分不清家与国的关系,这一论证更加混淆公与私的概念!另外作者妄图将家的概念泛化为国,这明显是混淆概念,具有中国式的传统家天下的思维惯性。须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可破,国法不纵。如果将国泛化为家,那么必然法不法,国不国,私不私,公不公。这种理想式的主观演绎,完全缺乏客观依据,而且将国转换为家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就是家国的混合体,结果就是家不家,国不国,公私不分,因私废公!所以家与国是有客观界限的,二者不可混淆,这种理想式的浪漫主义演绎说说即可,切不能实行,人民公社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那是用血的代价学会的教训!
呵呵家里就没有公共空间吗?只要有两个人,那么就有公共空间的问题。比如说厕所就往往是共用的,客厅也是如此。所以家内未必都是私的地方。由于我们的偏见,我们往往把家以外的地方看成是公共的地区,而把家内看成是“私利性,缺乏公利性”的。其实不是的。我们必须克服这种偏见。所以我们不可以说家内的利他就不是利他,我们不可以说只有家外的利他才是利他。其实都是利他。而关于公私,我们一般说家内的东西都是私的,其实这是片面的,家内的东西也可以是公共的,也就是说是家内成员的共有的。这就如同集体企业大家共有一样的,也是公有的。我们往往认为公有都存在的家外,其实这也是偏见。

其实zuyu1982并没有理解我说的东西,我不是说什么家泛化为国,而是说社会要成为一家,而社会未必就是国,社会成为一家的时候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是天下大同的。而把我说的归为君主制的东西更好好笑,君主是在大家不是一家人的社会里统治国家的,是用君主自己的家来统治社会的,而我说的大家成为一家如何还会有君主制呢?而人民公社更是与我说的不同,因为人民公社是在大家不是一家人的社会中建立的公社。所以劝zuyu1982还是好好研究研究我的观点再批判我为好!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5:41:56
连嫖客都是利他的,那么警察局那些扫黄的就是一群经济学的白痴喽!亲爱的楼主,你有一点挺像曹操的,就是从来不认错,何必呢,如果人人的行为都是利他的,那么楼主何必要跟我们这帮人据理力争呢,难道也是为了改变我们陈腐的观念?鄙人先谢谢了,那如果人人都像楼主这样,这个世界就真正地和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5:46:51
顶,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5:49:40
用楼主的观点,让社会的钱都给我吧,这样我就算是利我又利大家啦,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6:59:07
原来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9:07:14
firefuture521 发表于 2010-6-16 15:41
连嫖客都是利他的,那么警察局那些扫黄的就是一群经济学的白痴喽!亲爱的楼主,你有一点挺像曹操的,就是从来不认错,何必呢,如果人人的行为都是利他的,那么楼主何必要跟我们这帮人据理力争呢,难道也是为了改变我们陈腐的观念?鄙人先谢谢了,那如果人人都像楼主这样,这个世界就真正地和谐了!
注意我是如何回答你的:
你说的不对,我说的是有范围的,嫖客到妓院一般的来说是利己的,但有时也不尽然,假如这个嫖客看上什么妓女,去夜店就是为了照顾这个妓女的生意的,那么这个嫖客的行为就有利他的因素了。所以我们要具体分析。
而你是如何理解我说的呢?完全是曲解的。到底谁对谁错,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9:14:03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当然待他人如家人,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理想的美好而忽略客观现实,人的私心还未革除,所以如何防止私心泛滥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万万不可将公众利益构建在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上。所以斯密的对人性的剖析还是客观准确的,由此而获得的推断也已经被现实世界所证实。这也是为什么利己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学的一个“公理”了,当然不排除少数无私心的人存在,但是用例举这种少数例子之前先扪心自问自己能为公利做出多大牺牲?
存在决定意识,只要大家不是一家人,那么私心就会四处泛滥,怎么防止都防止不住的,是白费力气。而斯密的理论不过是对大家不是一家人的社会的认识罢了。而所以少数才可以为公,多数人难以为公,那也是因为大家不是一家人的结果,毕竟存在制约人们的意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9:19:33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另外公利与私利又不是全然对立的。例如禁止酒后驾车,这就是公私一致的一例,因为如果每个人都酒后驾车自然就会威胁每一个出行的人以及驾车者,而放弃酒后驾车的私利却带来了安全出行的私利,同时这种私利的替代也会带来社会公利,所以私利公利有对立也有一致,对立在于个体要放弃一部分私利,而一致则在于这种放弃换来的正是整个社会公利的增加,进而这种公利的获得会反过来带来私利。
这就是小集团的问题与大集团的问题,在小集团里,比如同事聚会喝喝酒是增加大家的高兴,这是利他,是利小集团的欢乐,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喝酒后驾车则会危害社会,危害其他的集团。所以这个小集团的利他对整个社会却是不利的,是利己的,所以必须禁止。而遵守这个规则,则又是利他的了。而这个利他是对整个社会有利的,所以是要提倡的。

你说的还远远不如我说的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9:25:24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当然,我们可以想见既然公私具有一致性,为何不能够由公及私而非要由私到公呢?答案在于客观基础。我们的客观基础在于个体,而非整体。这是因为整体是可分的,它是由个体组成的,而个体是不可再分的社会最小单元。所以由私到公是有客观基础的。这就好比研究物理学,最后触及本质就要深入到更小的微观粒子中,而不能只停留在整体上。因为整体的表象只是微观粒子运动的映像!
个体是不可再分的吗?其实可以分的,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比如说人是由心脏、皮肤、胳膊、手、腿等部分组成的。 为什么人体内部不混乱呢?因为人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各部分和谐的整体。为什么人类社会充满了冲突呢?因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断裂,因为大家不是一家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9:29:15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所以私利的存在意义正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无法完全克服追求私利的冲动,这本身和生物的本能是内在一致的。因为生物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就是具有排他性的,也即只有能够获得更多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的生物才有更大的存活几率。所以这种人的私性并不是什么可耻的存在,它实在是一种生物生存的本能反应。而这种生存的本能反应恰恰可以带来一个物种的得以延续,所以客观上这种私的行为起码获得了一个物种范围内的公的利益(即物种延续)。
其实你的解释是不对的,我前面说过了,存在决定意识,因为个体存在的社会是一个大家不是一家人的社会,所以人们对自己的小集团的利益更重视一些,也就是所谓的谋私的冲动。这不是什么本能决定的,而是不是一下的现实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9:32:45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因此对私的容忍在于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对私的限制在于我们有公的追求。所以泛化私的概念并将之与公的概念完全混淆是错误的,因为谈公就意味着要让渡一部分私,来获得整体的收益,而这种收益性是不具有排他性的,所以虽然公利也令个体收益但是这种收益与纯粹的私利又是不同的,因为私利的溢出效应是不同的。既有正效应(如女子把自己装扮漂亮,满足自己身心愉悦的同时也令他人获得美的享受),也有负效应(如工厂排出有毒废料,随提升了自身利益,却损害了公共环境)。
呵呵,有些人打扮也是为了尊重别人,而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美丽,注意我说不完全,是说不是一点没有使自己美丽的意识。而我说的大家是一家人也不是什么泛化,而是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19:35:07
zuyu1982 发表于 2010-6-15 23:19
因此作者把私与公混淆在一起,忽视了个体的客观现实,以及私利的溢出效应,妄图以私的概念泛化而获得公的收益,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公私虽有一致性,但并不是完全重叠的。一旦私不加以束缚,必然导致其占有他人资源以获得自身的满足。
呵呵,存在决定意识,在大家不是一家人的时候当然要约束所谓的私了,否则就会侵犯大家的。比如说贪污,而在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里则不需要有什么约束了。因为统一啦。
你明白我说的东西吗?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6 22:29:13
竟是废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09:27:06
恩,很经典饿,楼主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10:56:17
她没有错…是我们想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11:09:49
怎么去建立一家人的社会?这个问题没搞清楚,别的全是空中楼阁,沙丘之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14:42:37
mkszyz 发表于 2010-6-16 19:07
firefuture521 发表于 2010-6-16 15:41
连嫖客都是利他的,那么警察局那些扫黄的就是一群经济学的白痴喽!亲爱的楼主,你有一点挺像曹操的,就是从来不认错,何必呢,如果人人的行为都是利他的,那么楼主何必要跟我们这帮人据理力争呢,难道也是为了改变我们陈腐的观念?鄙人先谢谢了,那如果人人都像楼主这样,这个世界就真正地和谐了!
注意我是如何回答你的:
你说的不对,我说的是有范围的,嫖客到妓院一般的来说是利己的,但有时也不尽然,假如这个嫖客看上什么妓女,去夜店就是为了照顾这个妓女的生意的,那么这个嫖客的行为就有利他的因素了。所以我们要具体分析。
而你是如何理解我说的呢?完全是曲解的。到底谁对谁错,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我可能已经说过,任何一项经济行为都可以找到利他的因素。楼主您也说了“客到妓院一般的来说是利己的,但有时也不尽然”,既然楼主强调了只是“有时”,而非"always",那么利他只能用在一部分的经济行为,而非全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1 22:13:20
firefuture521 发表于 2010-6-17 14:42


我可能已经说过,任何一项经济行为都可以找到利他的因素。楼主您也说了“客到妓院一般的来说是利己的,但有时也不尽然”,既然楼主强调了只是“有时”,而非"always",那么利他只能用在一部分的经济行为,而非全部了!
如果我们搞清楚有时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09:54:29
子女为争家产打得头破血流的事情还少么?一家人亲,是因为除了一家人,其他人都是外人。。。如果所有人都是一家人,以人性来说,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所有人互相之间的关系都类似于现在的与外人的关系,而不是楼主认为的亲人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19:58:19
很有思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23:02:15
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3 00:22:08
alone1985 发表于 2010-6-22 09:54
子女为争家产打得头破血流的事情还少么?一家人亲,是因为除了一家人,其他人都是外人。。。如果所有人都是一家人,以人性来说,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所有人互相之间的关系都类似于现在的与外人的关系,而不是楼主认为的亲人的关系。。。
为什么就不是亲人关系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3 01:43:29
楼主要搞清楚“利己”中“己”的内涵,“己”包括了自己和其小集团。“他”包括了他自己和他的小集团。
有利于自己的小集团和有利于他人的小集团,是有区别的,是利己和利他的区别。
楼主模糊了“己”的概念后,有利于自己的小集团和有利于他人的小集团变得没有区别,都是利他。这是很可笑的。

“己”和“他”的对应,是自己对应他人,自己的小集团对应他人的小集团。而不是自己对应-----自己的小集团和他人及他人的小集团。
看来搞清概念要从娃娃抓起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3 03:22:09
“所以如果社会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集团,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人们不再谋私了,人们为整个社会而奔忙了。
成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呢?”

你每天吃到的饭菜并不是他人的施舍,而是粮店和菜贩为了赚取利润而卖给你的。他们在谋私利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资源流通做出了贡献。如果你不让他们谋利,或者让他们倒找给你,他们就不可能“奔忙”了,而且可能会揍你一顿。。。
某些资源可能是必然短缺的,必须有竞争才能得到,充分的竞争对弱者不利,但对群体是最合理的资源分配。不谋私利,竞争的动力何来?
例如,某狼群,食物有限,争食强者得利生存弱者渐淘汰群体渐强大,交配的竞争使强者的基因延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3 14:47:20
一家人里也常常因为利益而闹矛盾,有时候不一定是金钱问题,个人喜好性格和追求都是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