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562 0
2020-05-20
1.不管什么日子,都可以变成一场你侬我侬的消费狂欢。消费主义高举着华丽的幌子歌颂着爱情。商业,利益和资本,总是拥有让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2.很多人并不知道,母亲节的创办者Anna Jarvis非常后悔创立了这个节日,甚至在她的后半生一直在和那些借此营销的商人作斗争。过度的商业化,让Jarvis觉得母亲节失去了原本的珍贵意义。母亲节的背后,藏着一个与消费主义抗争的故事;
3.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主义》中提到了“消费主义”的内在逻辑:消费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消费体现个人身份,消费的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如今似乎每一个节日都变成了商家们的促销日,商家们极尽体贴温柔之能事不断灌输“买买买”的念头;一波和又一波的消费主义大潮冲刷着人们的认知;
4.Roland Marchand曾在《宣传美国梦》中提到:消费主义让身处底层的人感觉,虽然生活问题重重,但是仍旧有“拥有”美好生活的方法:也就是和那些“上层”人一样消费。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大众,似乎总是对于广告和产品上的那个logo,怀着无限的认同和敬意,那是一种代表更上层,更高级的符号和价值理念。似乎只要我们买了它,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就也成为了更“上层”的那种人。这是“消费主义”对当代人群的价值观清洗;
5.其实,消费是没问题的,但是把消费当成一种主义,就成了问题。

——《情人节为何变成消费主义的照妖镜?》
——2020.5.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