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SSCI为什么很重要?
首先,SSCI的难度并不一定高。虽然好的SSCI肯定会难,但是好的中文C刊也能难到让你焦头烂额。而且中国人多啊,所以C刊竞争非常激烈。投稿成功的关键在于文章与期刊征稿范围的契合程度。SSCI多达3500种,只要肯下功夫,总有一款适合你(偷笑)。
其次,SSCI地位很高。现在很多高校都将之排在国内很多A刊(顶级中文期刊)之上,其价值和受肯定程度远高于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为过)。硕士拿SSCI申请国内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业、老师拿SSCI评职称,都是绝对的杀手锏。
再次,SSCI注重学术公平。大部分SSCI期刊在投稿的过程中不会询问作者的学历和职称,并且大部分SSCI都有专用的投稿系统,采用双向或者单向盲审的方式,投稿的过程相对规范,审稿也相对客观,只要文章质量好、审稿人认可、责任编辑也认可的话,经过两轮至三轮审稿、修改后方可录用。而C刊的“潜规则”有很多。
最后一点,SSCI更加国际化。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拥有一篇SSCI,更加保障未来的学术生存。
如何发表第一篇SSCI?
选题。SSCI对稿件的创新性要求较高,所以选题一定要新颖。那怎么选题呢?有两点。第一点是从文献入手:大量阅读文献,带着研究目的去读,寻找前人的创新点、结论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点是立题要现实,必须考虑可行性。前人的研究是你基础,你的研究,不可能凭空而出。
论文写作。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有人可能会说,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判断,文章到底是哪方面不足。其实文章的好坏取决于诸多因素,假设文章的逻辑结构没有硬伤,是个已经足够好的story了,那么,如果投稿后仍被拒稿,就需要注意了。
你的文章是不是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其次,你的文章是不是得到了客观的学术建议?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
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
投稿。一封Cover Letter(附信)是必不可少的。Cover Letter是投稿时为自己的论文做广告的好机会,也是编辑对您的论文的第一印象。其次,投稿后一般会有两种结果:要么文章直接接收,无需修改。要么期刊回复需要重新修改递交,也就是R&R(revise and resubmit)。但是得到R&R,绝对不能高兴太早。因为这只是意味着,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不是一定能发表。这时候,回复审稿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你需要足够重视。加分项。有一位好的导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的导师,是你的运气成分,如果没有,还是老老实实阅读文献、多听听讲座吧。尾声。实话实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搞学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就SSCI发表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即使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她)专心学术坚持不懈,除非永远不尝试,否则发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祝有志于发表SSCI的小伙伴,早日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