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733 0
2020-05-22
中国货币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但是,社会上对货币政策的议论开始比较多起来。这不是货币政策整体上出了什么问题,整体上我们没有出问题。在过去几年货币和信贷平稳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货币信贷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到5月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比2005年同期多增加近 700亿元,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分别增长14%和14.6%,货币和信贷增长总量基本适度。总量不紧,但是结构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一定程度上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是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民贷款难以及县域金融萎缩问题。这是货币政策正面临的一项挑战。从发展趋势看,这些资金结构性矛盾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未来也可能转化为总量不足的问题。已开始出现某种信贷紧缩的苗头。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保持了贷款总量的平稳增长,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幅和份额仍出现持续下降。虽然这几年其他非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不断增加,补充了国有商业银行下降的部分,但是从趋势看,由于非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持续多增加贷款将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它们的贷款很可能也难以持续较大幅度增长。这是货币政策将要面临的一项挑战。
资金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同时中小企业本身存在很多不足和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健全,使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比较困难。二是由于金融体制发生了变动。最近几年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纷纷加强了集中化管理,上收贷款权,结果限制了其分支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从国有商业银行角度看,这是必要的,否则无法提高内控水平。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经济范围减少贷款的同时,又没有新的其他金融机构补充进去,结果就形成了相当一部分县域经济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严重不足。资金结构性矛盾很大程度上是新形势下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严重不合理的反映。
为了解决资金结构性矛盾,人民银行一直在研究如何突破现行体制的限制,采取一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正在拟定的一项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拟对商业银行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都要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各行要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权,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和授信制度,允许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适当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健全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提倡信贷创新,等等。现行商业银行体制与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商业银行体系,即大力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中国大多数经济比较活跃的县都应该有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县域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努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改变国民储蓄大部分进入商业银行、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贷款依赖过大的问题。资本市场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强调股票市场。其实,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券市场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全球统计,债券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而我国不到30%。非公开的股本市场发展潜力也很大,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工作可做。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尽管我们正式加入的时间才半年,但是我们已经感觉到它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在前面总结过去几年货币政策基本经验时,我们谈到其中重要一条是正确处理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项目管理三者的关系,从而成功实现了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平衡。具体来讲,就是选择性地管住了资本项目,进而实行了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外国投资者利益的利率及汇率政策。简言之,就是有限度地实行了内外金融市场的分割。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内外分割的有效性,将会随时间的推移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自内部的危机冲击与来自外部的危机冲击,其结果是不大一样的。来自内部的危机冲击,我们可以控制,对通货膨胀我们有办法治理;但来自外部的危机冲击,直接结果是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进一步则可能造成货币危机。这方面世界上不乏例证。这是中国货币政策未来将面临的挑战,与前面提到的挑战相比是更严峻的挑战。与此相联系的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我们需要总结1994年以来外汇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管理资本项目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使中国在未来更为开放条件下保持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经济和金融要在稳定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中国金融和经济不稳定,对整个世界都没有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