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235 8
2010-06-17
今天,时代周报“台商称大陆劳动力成本正面临全面重估 迁厂多是表演”一文就时下热议的制造业加薪潮与中国劳动力供给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在上海浦东一家电子元件加工厂工作五年的老员工竟因为工厂给工人们加了工资而被被炒鱿鱼。他的一段话,很让人深思:4月份,上海最低工资从960元涨到1120元,我们厂也加了薪,5月份我到手可以拿到1800多元。当时很高兴。但是,6月初就被辞工了,老板的意思是,我们工人工资太高了,他负担不起,得减人增效,于是我就被涮了,我们车间走了5个人,都是所谓的老弱病残。我都快50岁了,还能到哪儿找工作?

      从中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这么一个事实:最低工资会影响老年人的就业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会提高老年人的失业率。


     可是6月11日15:30-17: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来自York University的Tony Fang 教授报告的论文“Minimum Wages and Older Workers' Employment: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Analysis ”结果却是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效果为负,即提高最低工资会降低年轻人的就业率;而低工资对老年人的就业弹性为正,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减少老年人的失业率,并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不能有效遏制贫困”

      如果他是基于中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那我就想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17 11:18:18
可不可以把原文拿出来看看,我估计假设条件不一样吧,经济研究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假设不一样,结论会不一样,但是作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自己的文章,毕竟文章的目的是解释现实世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11:18:21
没有沟通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11:18:47
不能一概而论,楼主说的那个学者的实证分析肯定是针对许多企业的原工作的调查,而上海一家企业员工的失业只是个案,不能以偏概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11:21:50
应该是不同的工作会存在不同的影响.更倾向于经验的工作,年轻人越容易失业,换而言之,喜欢熟练工的企业,会更多的保留富有经验的员工.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不同,美国需要熟练工人的工作相对较多,中国需要非熟练工人的工作较多,所以结果不同.
这是我的一个解释,不过.现实太复杂,不要轻易下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7 11:22:15
制度经济学的看法是,不同的制度环境,会使经济现象发生完全不同的结果。Tony Fang 教授的结论是用什么地区、什么时间段、针对什么人群的数据做的呢?其制度环境是否与楼主所例举的情况一样呢?

这世界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规律,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现象,莫被那些所谓专家教授所误导,错把经济现象当成经济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