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代周报“台商称大陆劳动力成本正面临全面重估 迁厂多是表演”一文就时下热议的制造业加薪潮与中国劳动力供给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在上海浦东一
家电子元件加工厂工作五年的老员工竟因为工厂给工人们加了工资而被被炒鱿鱼。他的一段话,很让人深思:4月份,上海最低工资从960元涨到1120元,我们厂也加了薪,5月份我到手可以拿到1800多元。当时很高兴。但是,6月初就被辞工了,老板的意思是,我们工人工资太高了,他负担不起,得减人增效,于是我就被涮了,我们车间走了5个人,都是所谓的老弱病残。我都快50岁了,还能到哪儿找工作?
从中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这么一个事实:最低工资会影响老年人的就业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会提高老年人的失业率。
可是6月11日15:30-17: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来自York University的Tony Fang 教授报告的论文“Minimum Wages and Older Workers' Employment: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Analysis ”结果却是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效果为负,即提高最低工资会降低年轻人的就业率;而
最低工资对老年人的就业弹性为正,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减少老年人的失业率,并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不能有效遏制贫困”
如果他是基于中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那我就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