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333 4
2010-06-18
选自《知识分子与市场》(The Intellectual and the Marketplace),[美]乔治·斯蒂格勒 著,何宝玉 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9

校园的一段小插曲*

乔治·斯蒂格勒

    我曾经提出一个自己特别喜爱的理论:我们的大学教育被完全颠倒了。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却被要求学习许许多多的基础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在家里还要反反复复地擦洗地板——结果,他们根本不能做任何研究工作。甚至他们的假期,也必须用来挣更多的钱。等他上了年纪以后,他的学习负担减少了一半,他的日常文书工作都交给助手去做——但他的薪金却增加了一倍。到那时候,他通常不再做任何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是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桥牌水平或园艺技术。受人尊敬的罗马语权威学者皮茨奥(Pinzio)先生赞同我的上述看法。他说,这些指控包含了不少真理的成分,但他认为,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都要比疾病本身还要糟糕。为此,他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大约30年前,一个名叫塞吉拉(Seguira)的年轻人成为某个南美国家的一所大学的校长,不久之前,他的父亲在这个国家资助了一次革命,并且取得了成功。塞吉拉过去一直是一个到处寻欢作乐的纨绔子弟,但是,令人们颇为吃惊的是,他走马上任后,马上变成了一个认认真真的改革者——真像是一位拉丁美洲的哈钦斯(Hutchins**。他很快就开始想方设法进行改革,据皮茨奥先生说,这所大学接到了许多改革措施的建议,最后决定采取量才择优录用(merit system)的办法。于是,他迅速发布了下面的管理办法。
    每年6月,学校全体教员中的任何一员,都可以向他的直接上司提出挑战,举行一次竞争考试。考试由一群公正无私的美国教授组织并进行评分。(塞吉拉校长告诉皮茨奥先生,之所以选择美国教授。目的是让教员们行贿的代价变得更高。)挑战者只要在竞争考试中取胜,他就与直接上司交换工作岗位,并相应地调整薪金水平。因此,一位有才华的研究生在连续几年里,可能先后变成一位助教,一位讲师,一位副教授,直到一位教授。
    这个管理办法公布后,在校园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但是,一些年长的教员非常不满,他们强调指出这样一个事实:校长的职位不在竞争之列。不过,大部分年轻教员都对前景充满了乐观情绪,皮茨奥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管理办法在9月份正式公布执行,实施的第一年就产生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物理学家安东尼奥(Antonio)先生特意购买了一副新眼镜,以便能够再次阅读字体较小的著作。经济学家卡丹(Cardan)先生过去一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经管一家面条厂,而不是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他却请了一位讲师(这位讲师在两年内不能向卡丹先生提出挑战),专门向他介绍过去15年里经济学领域的新发展。化学系的那位资深教授充分地理解了管理办法的规定之后,遂于12月宣布,出于健康原因,他将于明年6月退休。还有其他几位老教授也紧随其后,宣布自己即将退休。
    图书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拥挤。学术刊物—特别是美国的刊物—都从布满灰尘的书架上拿下来,有些人企图借走某个领域的所有现代论著,结果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确实,这是改革造成的一个明显的缺陷:教员们开始囤积知识。很少有人愿意与他人讨论自己领域内的学问,除非对方是很有学识的人,而且,能够展开这些例外的讨论,常常归因于欺骗行为,如同归因于骄傲自大。研究生们则深受其苦:菲利波(Filipo)先生把这一年的高级函数理论课程,全部用来评论欧几里得(Euclid);丹图(Danto)先生成功地让许多主攻经济学的学生阅读阿尔弗雷德,而不是亚当·斯密的著作;理查德(Ricard)先生在他的莎士比亚研究课程上,不辞辛劳地专心研究弗朗西斯·培根的理论。
    到第二年6月,大家普遍承认,竞争的结果是有益的。几位教员迅速地—如果说不是太快的话—走向退休。同时有谣言说,那位在考试中失败的、不称职的讲师乔丹先生正打算离婚,他的妻子是系主任的女儿。此时,皮茨奥先生已经当上了副教授。
    对这些结果,塞吉拉校长感到非常满意。但是,教师们倾向于把他们的研究生课程转向空洞的、缺乏时代感的主题,塞吉拉先生对这种趋势感到担忧。子是,他决定修改管理办法,增加规定:凡是一位学生在每年的竞争考试中取胜,就给他的教师增加5分的奖励(总计为100)。引入这一项新规则之后,就要求教师们进行仔细的计算和比较:得5分的奖励有利,还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胜更重要?经过仔细考虑,一般认为,教授们占了便宜,讲师们吃了亏。在随后的一年,这个办法立即带来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杜尔尼(Dourni)先生同时遭到7个学生的挑战,并且7位学生参加竞争考试的得分都高于杜尔尼先生,但是,杜尔尼先生因此得到了35分的奖励,结果,他反而因为自己考试失败保住了职位。
    到下一年秋天,改革带来的另一个预料之外的后果,也变得更突出了。研究生的注册人数猛然下降。学校很快发现,凡是家里能够负担得起的学生,都跑到美国读研究生去了。教授们对这种花招感到非常愤慨,塞吉拉校长也颇有同感,并且发誓,一定要在次年春天修改规则。但同时,一片沉重的疑云在教员中间扩散开来:到外国学习的那些研究生.会不会专门学习将来要考试的问题?
    事实很快证明,这些疑问果真很有道理。在美国学习的61位学生中,有46位在次年春天的竞争考试中取得了胜利。事情至此,改革的结果也不像前一年那样受到普遍赞扬了。确实有几块化石正稳步地走向博物馆(有几位老教授逐渐退休),有几个年轻有为的人走上了更高的岗位(皮茨奥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才华横溢的青年天文学家斯托诺(Storeo)先生,在竞争考试中竟然败给了他的一个平庸的研究生,这位研究生—和主考官一起—把一年的时间全部用于观察几颗朦朦胧胧的变星。还有一位很能干的年轻人伯尼(Birnii)先生也在竞争考试中失败了,原因只是,他熟练掌握的政治理论,没有深人扩展到新英格兰乡镇的详细情况。
    现在,塞吉拉校长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不允许学生们出国学习吧,就等于主动让他人批评自己主张地方主义和人才近亲繁殖;允许学生们像这样大量地到美国学习,就等于彻底摧毁了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妥协办法: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和德国随机挑选出一群教授,来组织学校的竞争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一位研究生如果打算到外国学习,那么,在5次出国学习中,他会有4次猜错了国家。这次修改果然制止了大规模出国学习的现象,但它本身也遇到了麻烦。由于偶然的机会,有一位社会学家在连续两年的竞争考试中得到了相同的考题,两次考试他都提出了同样的答案。但结果却令人惊奇,第一年考试后,他从斯德哥尔摩得到了一个很不光彩的不及格;第二年考试后,他从美国得到了一份邀请书,聘请他担任哈佛大学的教授!
    随着改革计划进入到第三年,一个更深远的后果也变得不容忽视了,这就是,研究工作几乎完全停止了。当然,这种现象很容易解释:一位教师只要知道其他学者正在干什么,就很可能顺利通过竞争考试并获得高分,至于他自己进行了哪些研究工作,对于他通过考试没有多大帮助。因此,教员们变得特别注重博览群书,同时也特别缺乏进取精神。有几个突出的例外,表明了这些规则带来的间题。特里斯皮(Therespi)先生坚持不懈地、深入细致地研究果蝇,结果,他在两次竞争考试中都败下阵来。拉博诺(Laboro)先生终于完成了关于南美史的七卷本巨著,但是不巧,他在竞争考试中遇到了有关十字军的间题,结果也得了一个不及格的成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18 12:17:29
    又过了一年,又有几个刻苦、认真的教员在考试中失败,这就迫使塞吉拉校长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经过人们的劝说,塞吉拉先生终子被说服,他又发布了一项新的修订规则:任何教员发表一篇文章,可以得到2;出版一本书.可以得到7分。他本来希望把这项奖励政策限定于教员们当年发表的论著,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十分强烈的反对。即使是年轻教员,也抱怨有效期不确定会带来有害的影响。教员们指出:发表论著是需要时间的—或许,甚至需要两年以上。于是,塞吉拉校长被迫妥协,同意将教员们在前10年出版的论著都包括在内。
    现在,教员们的算计变得更加复杂。是写一本书(7),还是培养一个能在竟争考试中取胜的学生(得5分)?写一本书可能濡要3年时间,可是,此后的每一年都可以得到7分,而培养的学生最终可能离开学校。最后,不同的教员得出的结论也是各种各样的。西莫尔(Cimoor)的父亲拥有一家出版社,他在新规则实施的第一年里立即出版了两本著作,而且,鉴于他父亲在出版界影响很大,结果,对这两本书的大部分评论都是中性的。政治科学家布罗哲(Broze)有一本书已经印出了校样,即将出版,但却被他撤了回来,他将全书的19章分别变成19篇文章发表。不过,比起卡丹(Cardan)先生来说,这些都投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卡丹先生干脆将阅读参考材料出版了一本书。不过不管怎么说,研究工作多少有些恢复。
    据皮茨奥先生说,如果不是发生了下面两件事,只要塞吉拉先生的不稳定的政治基础允许的话,这样一连串困难而充满希望的修改,还会一直持续下去。第一件事情是塞吉拉先生突然领悟到,像这样拼凑起来的规则,正在逐渐湮没改革的整个目的。在紧接着的下一个年度的竞争考试中,有4位教授本来应该退休,但是,他们在前些年的著述挽救了他们,使他们重新登上学术带头人的宝座。从这一点上,塞吉拉先生对上述观点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针对这些情况,当然可以研究采取一项新规则——可是,谁知道新规则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事实证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更具有决定意义。塞吉拉先生觉醒后不久,很快就收到了南美最好的大学寄来的一份邀请书,请他去当校长。邀请书中写道:他的创造性和事业心已经享有国际声誉,他的试验取得的成功表明,他需要一个更大的用武之地。塞吉拉先生接受了这个新职位,不过,这次升迁更像是一次避难。
    我们想知道的是,塞吉拉校长此后会怎么徉?学校会怎么样?皮茨奥先生向我们保证说,塞吉拉先生将会变得像他的名声所允许的那样保守。量才择优录用制度怎么样啦?最终,人们只增加了一项修改规则:如果一位教员收到了另一所大学的邀请书,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永久性的奖励分数,只要系主任认为合适,随便奖励他多少分都可以。

————————————
* 我可以担保,这些叙述是真实可靠的。
** 罗伯特·哈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 1899~1977),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学校长及基金会主席,1929年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1943年起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主席。——译者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8 12:20:25
《知识分子与市场》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8 12:33:55
有意思
充分反映了人类决策的理性面和非理性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16:52:45
好故事,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