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所长蔡昉6日表示,民工荒现象不是一个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是长期趋势的延续,中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中国国情可能不准确。 蔡昉在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春节之后由用工荒现象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是更长期的变化趋势,中国的人口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供劳动力增长的人群逐渐减慢。大量的农村劳动和城市冗员的失业已经被消除掉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在消失,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国情已经不准确。
蔡昉指出,以前供大于求的隐蔽性失业消失之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但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仍然存在。农民工是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受害者,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套覆盖大部分的社会保障机制。而对于城市就业困难人员而言,他们虽然实现了再就业,但经常受到各种矛盾的困扰,是结构性失业的受害者。需要对这批人进行劳动力市场辅助和社会保障、培训、中介就业服务等。此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群体面临更加严重的结构性就业困难,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社保体系应该把关注点转向大学生群体。未来得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制度和社会保障面临是一些更加长期,常规,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挑战。需要提高政策的瞄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