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凤凰卫视6月19日18时播出的《问答神州》节目中,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接受了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独家专访。他指出,单个城市不断扩大问题会很多,要转变“摊大饼”发展方式,逐步变成若干城市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组成城市群,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施一体化发展。 |
有人说,武汉曾经的兴盛,一直是跟随着国家命运的指针而走。无论是张之洞推行的“湖北新政”,还是毛泽东领导下的“赶英超美”,都把武汉放在了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而一旦国家把目光移开,武汉便似乎不可避免地落后了下来。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天津”,曾经傲视全国的大武汉却一次次地与政策失之交臂。2007年底,湖北武汉城市圈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武汉发展终于得以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为了这个试验区,武汉和湖北的申报历程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也曾经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碰壁。
自从浦东、天津和成渝成为综改试验区之后,全中国相继有17个省市加入争夺第四个“新特区”的行列。罗清泉说,武汉综改区的申报工作始于2003年,在此后的5年间,武汉6次变换核心主题,5次都铩羽而归。其间,包括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郑州的郑东新区和沈阳的沈北新区,一度都是武汉的有力竞争对手。
罗清泉:武汉城市改革选什么题目,这是需要研究的。开始我们还是从这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沿着这个路子在思考,那么后来呢,就逐步转到城市化,探索城市化道路,转到这个方向还不行,包括我们和长株潭都是这样,都沿着这个路子,都走到了围绕城市化改革。最后因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转变发展方式,所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建议下,我们这两个地方,都由一般的城市化改革,集中到城市的两型社会建设,统一到这个,国务院很快就批了。
主持人:有关部门的建议是发改委?
罗清泉:发改委的建议。
在中国发改委的提点之下,武汉城市圈终于获得“新特区”的称号。然而与过去沿海的经济特区不同,综改试验区国家只给牌子,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这块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金字招牌怎么用,能为湖北带来什么,成为罗清泉思考的重点。
罗清泉:武汉很大,武汉在湖北,经济发展中占的分量很重,大体都是在37%,38%左右,就是一树独大吧,那它是湖北经济的龙头,怎么发挥这个龙头的作用,怎么让它更大更强,那不能按照我们过去的办法,摊大饼,城市摊大饼,那不行,那很多问题。
主持人:城市摊大饼?
罗清泉:就是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扩大,就是单个城市不断地扩大,所以这个问题会很多。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卫星测绘遥测证实,武汉已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其城市建成区超过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上海的两倍,天津的三倍。然而很长的时间以来,武汉的一树独大却没有为周边城市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于是,以武汉为圆心,湖北画了一个半径一百公里的圆,北连孝感,东接黄冈,南牵黄石、鄂州、咸宁于一线,西笼仙桃、潜江、天门成一片,形成1+8的武汉城市圈,以期实现一体化发展。
罗清泉:城市一体化就是由过去,刚才我讲的摊大饼,逐步变成若干城市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组成城市群,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施一体化发展,这个战略即有利于武汉做强做大,又有利于周边城市的加快发展,武汉做强做大它就可以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多大的区域内1+8,占了我们湖北的国土面积的40%,这个经济总量的,当时是59%左右,现在到了62%了。就在这么一个大范围内,武汉可以进行资源配置,进行要素重组。这样武汉有一些产业可能转移到周边八个城市,那么周边八个城市的有一些要素可能进到武汉市来,这样一种要素的重组带来新的发展,推动八个城市发展,现在应该说进展不错。
在罗清泉看来,为了让武汉形成更强大的聚散和辐射功能,缩短时空距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前,湖北已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在城市圈内修建了8条高速公路,构成了以武汉为圆心的“1小时交通圈”。随着武汉与周边8市的交流日益紧密,武汉城市圈内又开始了“半小时城际铁路网”的搭建。
罗清泉:在金融危机之前,八月份,我们到铁道部,就是汇报城际铁路,就武汉城市圈的城际铁路,就是像孝感,黄冈,黄石,鄂州,咸宁这五个城市用城际铁路连起来,这城际铁路的速度250公里左右,这个连起来以后这五个城市和武汉将来就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去年开工了。然后今年我们就想,城市圈还有三个城市没进入啊,今年就要把这另外三个城市三百公里,那五个城市五百公里,将来就形成八百公里的城际铁路,这样就为这个经济一体化,整个城市一体化奠定好的基础。
主持人:刘志军部长怎么表态。
罗清泉:积极支持啊,因为我们提得比较早。
主持人:重点是您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就提出了,提出之后铁道部那时候就已经表示支持。
罗清泉:那个时候就纳入规划,结果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我们赶上这一轮了。
湖北的鄂西一带,有着以神农架为首的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武当山和明显陵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更有长江三峡和曾侯乙编钟墓,渠聚众多代表荆楚风韵的自然奇观和人文资源。然而鄂西虽美,却步履艰难。一条大巴山脉横跨三峡景区、神农架和武当山景区,三地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公路通达的时间却需要至少8个小时。
罗清泉:你知道旅游是要快旅慢游啊,你要进入,要解决可进入性啊,你走了一天,参观一小时,那肯定就不行了,是不是,要能够快速进入,让人家有足够的时间在那观光休闲,那样才行,所以这个就有个交通的问题了。
罗清泉告诉我,长期以来,占据了湖北70%国土面积的鄂西,仅仅贡献了湖北全省GDP不到三成九。2008年11月,湖北打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念,决定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首先用来破解交通的瓶颈制约。
罗清泉:现在我们已经改造了从武当山到神农架这条快速公路,就是将来我们考虑,从武当山到神农架能够时间进入两个多小时,那么过去,去年以前多少,接近六个小时,从武当山到神农架,那你这个旅游呢就不能够。
主持人:只能单点。
罗清泉:对,单点旅游,那个效益就有限,竞争力就有限,一定要集成,多个景区的集成,而且能够快,所以我们那一条快速公路就从武当山,高速公路到神农架的边上,建成以后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神农架了,这样就好了,神农架到三峡也是两个小时,这就把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全打通了,这个板块竞争力就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