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发表于 2010-6-22 22:48 
胡勤丰 发表于 2010-6-21 10:41
其实,将人与动物放在同一位置来讨论,就是要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到底是从什么“起点”开始的。只有掌握了人与动物的区分基础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形成经济理论基础。仅从表面上的“智慧、理性”现象,来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不可能形成理论基础的。探索思路、探索思维方式,很重要!
窃以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在肢体功能上,而唯在与“智”上。
智的物质基础是大脑,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大脑的容量。巧的是人与动物的脑容量不是连续变化的,即便是类人猿也与人的脑容量有着巨大的、明显的量级差别。
量变引起质变。脑容量的跨越造成人之所以是人的原因。智慧、理性就基于此。
劳动的概念惟一与“智”有关。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讨论“劳动”时谈及以上观点。
智慧、理性的“思维”本质是什么?
无疑是大脑记忆量大,所产生的“行动结果”的比较判别内容多、细节细致。且在此“内容多、细节细致”基础上,“行动结果”的比较判别,才能具有“足够多依据”的必然性、最佳性的比较判别--“思维”的本质,就是“比较判别的过程”。
“抢银行致富”行动成功的必然性、“劳动致富”行动成功的必然性,都是比较判别的“思维”结果。但只有“劳动致富”的思维结论,才算是“智慧、理性”的“最佳”思维结论。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比较判别性思维“结论”,既能有成功的思维结论、还能有最佳成功的思维结论。
现时的“智慧、理性”,在潜意识上认为:“只要成功、就是智慧”。
我们的观点的区别,就在于:
--你在用“智慧、理性”,而我则在解释“智慧、理性”;
--你在说,“人与动物的思维,是有‘关于智慧上的’区别的”,而我则在说,“人与动物的‘关于智慧上的’思维区别,就在于人的思维‘既能有成功的思维结论、还能有最佳成功的思维结论’”。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