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8106 12
2010-06-20
litongfu 发表于 2010-6-20 10:10
劳动“具有经过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行为的特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页)而这种特征是动物根本不具备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from^^uid=1354519
======
这个说的较为靠谱些。只是人们会继续问:事先考虑和有计划是怎么出现的?
劳动的“事先考虑”是如何出现的问题,就是劳动行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一切动物,产生“劳动行为”,都是在达到了一定幅度的饥饿性生理不舒适感的触动下,产生“主动性”的捕食性“劳动行为”动机的;
  一切动物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在一定幅度的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的触动下,产生相应的行为动机的。
  劳动的“有计划”是如何出现的问题,也就是劳动行为机理、或劳动行为过程规律的问题:
  一切动物的劳动行为机理、或行为过程,都将只可能是,首先是“主动性”地“发现一个、或多个食物”;其二是依据过去时的捕食行为“结果、效果”的记忆,与“发现食物”的实际位置进行比较,再依据“行为效果、食用效果”最好的生理舒适感,去“决定、决策”其行为。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大脑记忆量大、可比较的内容多”的“量”变,所产生的“行为效用与食用效用”的“高阶高次比较”性质的能力大,和“类比性制造”性质的能力大--的“质”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34736&page=2&from^^uid=72184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1 10:31:29
1# 胡勤丰
胡先生又把一个老问题翻出来了。
动物的行为叫做本能,出自“本性”,而不叫“理性”。
把理性一词用于非人的动物,就彻底打破了对人与动物的本质界限。最终必将回到“万物有灵”和“宇宙劳动论”上。
经济学是讨论人的行为的,不是讨论非人动物行为的。我们至今没有看到针对非人动物的经济学门类,说明在人与非人动物有着质的差异这方面还是有共识的。
如果讨论动物的理性问题,倒是可以让经济学极大地发展起来,例如创造出“家畜经济学”“昆虫经济学”“鸟经济学”“宠物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1 10:41:5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0-6-21 10:31
1# 胡勤丰
胡先生又把一个老问题翻出来了。
动物的行为叫做本能,出自“本性”,而不叫“理性”。
把理性一词用于非人的动物,就彻底打破了对人与动物的本质界限。最终必将回到“万物有灵”和“宇宙劳动论”上。
经济学是讨论人的行为的,不是讨论非人动物行为的。我们至今没有看到针对非人动物的经济学门类,说明在人与非人动物有着质的差异这方面还是有共识的。
如果讨论动物的理性问题,倒是可以让经济学极大地发展起来,例如创造出“家畜经济学”“昆虫经济学”“鸟经济学”“宠物经济学”……
多谢指点!!!
  其实,将人与动物放在同一位置来讨论,就是要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到底是从什么“起点”开始的。只有掌握了人与动物的区分基础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形成经济理论基础。仅从表面上的“智慧、理性”现象,来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不可能形成理论基础的。探索思路、探索思维方式,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22:48:51
胡勤丰 发表于 2010-6-21 10:41   其实,将人与动物放在同一位置来讨论,就是要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到底是从什么“起点”开始的。只有掌握了人与动物的区分基础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形成经济理论基础。仅从表面上的“智慧、理性”现象,来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不可能形成理论基础的。探索思路、探索思维方式,很重要!
窃以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在肢体功能上,而唯在与“智”上。
智的物质基础是大脑,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大脑的容量。巧的是人与动物的脑容量不是连续变化的,即便是类人猿也与人的脑容量有着巨大的、明显的量级差别。
量变引起质变。脑容量的跨越造成人之所以是人的原因。智慧、理性就基于此。
劳动的概念惟一与“智”有关。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讨论“劳动”时谈及以上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3 04:33:37
张建平 发表于 2010-6-22 22:48
胡勤丰 发表于 2010-6-21 10:41   其实,将人与动物放在同一位置来讨论,就是要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到底是从什么“起点”开始的。只有掌握了人与动物的区分基础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形成经济理论基础。仅从表面上的“智慧、理性”现象,来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不可能形成理论基础的。探索思路、探索思维方式,很重要!
窃以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在肢体功能上,而唯在与“智”上。
智的物质基础是大脑,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大脑的容量。巧的是人与动物的脑容量不是连续变化的,即便是类人猿也与人的脑容量有着巨大的、明显的量级差别。
量变引起质变。脑容量的跨越造成人之所以是人的原因。智慧、理性就基于此。
劳动的概念惟一与“智”有关。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讨论“劳动”时谈及以上观点。
智慧、理性的“思维”本质是什么?
  无疑是大脑记忆量大,所产生的“行动结果”的比较判别内容多、细节细致。且在此“内容多、细节细致”基础上,“行动结果”的比较判别,才能具有“足够多依据”的必然性、最佳性的比较判别--“思维”的本质,就是“比较判别的过程”。
  “抢银行致富”行动成功的必然性、“劳动致富”行动成功的必然性,都是比较判别的“思维”结果。但只有“劳动致富”的思维结论,才算是“智慧、理性”的“最佳”思维结论。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比较判别性思维“结论”,既能有成功的思维结论、还能有最佳成功的思维结论。

  现时的“智慧、理性”,在潜意识上认为:“只要成功、就是智慧”。


  我们的观点的区别,就在于:
  --你在用“智慧、理性”,而我则在解释“智慧、理性”;
  --你在说,“人与动物的思维,是有‘关于智慧上的’区别的”,而我则在说,“人与动物的‘关于智慧上的’思维区别,就在于人的思维‘既能有成功的思维结论、还能有最佳成功的思维结论’”。

你说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3 12:44:31
并不是“大脑记忆量大”,很多动物都有大脑,差异在“脑容量”上。
因此,不是大脑有活动就是智慧、理性,而是“人脑”才有智慧、有理性。也就是说,“智慧”“理性”是针对脑容量达到某种程度(如人)的动物而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