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明明星星
我想表达的是不是不务正业,是传统是种粮食,你如果改变去种树,种树倒好。因为树很容易管理。如果是种菜什么的,原来的一些农具什么的,特别是多年来积累的种粮经验就没有用了。需要自己重新去学习。这是需要过程的,但过程就是成本。
个人感觉,老百姓是最讲究成本核算的,记得前几年都种棉花,因为相对于种小麦,棉花收入高。但是农业税取消以后,特别是有了小麦补贴以后,几乎都种小麦了。
随着农村机械化的发展,自己也不用都把时间用在种地上,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去打散工。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给老百姓有了这样的条件。有一技之长的进厂,没有一技之长的去干劳务市场。
机械化是不能普及,我们县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县南部有山区,是山地,联合收割机上不去,只能人工割。这些是听同学或是村里人说的,具体的情况我没见过。农业大部分的机械化我们县也是这三四年的事情,玉米联合收割机是前面开始用,去年基本普及的。
个人觉得农村是最符合“经济人”假设的,自己对自己负责,有好的或是有利的技术都会用的。例如这次回家发现有一种玉米播种机可以让玉米种在地里间距固定为25厘米,不用手工拔苗了。以前是一亩地六斤玉米种,多出来的玉米苗再用人手工拔掉;如果用这个玉米播种机,一亩地用三斤玉米种就可以了,也不用手工拔苗了。当然这需要好的成活率,保证每棵玉米种必须健康成活。这机械今年刚有,我预计明年可能全村都会用这样的机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