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模式对粤港澳台区域应急管理培训合作的启迪 夏保成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与工程学院 河南 454000)
[摘 要] 美国的应急管理学院是美国政府举办的提升政府官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社会各种成分人群应对灾难的知识和技能的学校。其作为全美应急管理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的社会职责,满足美国应急管理全面需求、具有明确针对性和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以及围绕应急管理的专业领域构造展开的课程体系,对粤港澳台区域应急管理培训合作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建议四方区域应急管理培训合作分步推进,最终建立共有的应急管理学院。
[关键词] EMI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应急管理;粤港澳台合作
应急管理是一种非常态、专业性工作,从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到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从专业应急救援组织到志愿者组织的基本人员都毫无例外需要培训。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成立了由政府主办的从事应急管理专业培训的学院。其中,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FEMA)所属的应急管理学院(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EMI)在培训方面起步很早,形成了系统的培养方案和一整套课程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 EMI的职责与社会身份
应急管理学院(EMI)的前身是1954年设立的民防职员学院(Civil Defense Staff College ,CDSC),1979年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成立时并入,改建为应急管理学院。
作为联邦政府主办的学校,其任务是提升美国各级政府官员应急管理能力,通过实施《全国应对框架》(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和全危险方法推进综合的应急管理原理和实践。[1]
现在,每年约有5500人参加EMI住校培训,10万人参加各州与EMI联合举办的非住校培训项目,15万人参加EMI支持的各种演习,大约1000人参加化学品储备库应急项目。[2]2007年,EMI在全国紧急事态培训中心(National Emergency Training Center,NETC)校园开设了514门住校课程,培训14565人。开设面向公众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培训“自学课程”(Independent Study, IS)62门,培训280万人次。近年来,还接受50多个国家的应急管理工作者参加培训。EMI网站每天的点击量为250-300万次。
在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EMI逐渐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应急管理教育和培训中心。它围绕国土安全部和FEMA的中心工作,并按照其要求和部署,首先承担着对各级政府官员和政府职业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次承担着对社区和相关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应急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培训,最后更承担了广大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灾害应对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为此,它设计的400多门应急管理课程,覆盖应急管理的各个方面,面向全体社会成员。EMI受到国际继续教育与培训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ACET)和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CE)的完全授权。所有通过培训考试的学员都会获得资历证书。除此之外,它还推动着普通高校开展应急管理教育,每年举办一次应急管理高等教育大会(EMI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召集全美国高校(现在也有国外高校参加)应急管理相关专业的代表讨论应急管理的热点问题和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它已经成为美国推动应急管理教育和培训的发动机。
二是应急管理学术中心。EMI扮演着美国应急管理的学术研究的发起人和大本营角色。它每年举办三个全国性会议,一是5月举行的全国准备培训与演习年会(National Preparedness Annual Training and Exercise Conference),参加人员包括地区培训负责人、州培训官员和演习培训官员、州主要行政官员以及相关专家。二是应急管理高等教育大会(EMI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每年6月份的第一周举行,300多家拥有应急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代表参加。三是大坝安全会议(Dam Safety Conference),每年2月份举行,参加人员包括大坝安全官员、水文学者、工程师和修复官员。2007年3月,EMI院长劳伦斯博士(Dr. Cortez Lawrence)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由FEMA应急管理高等教育项目(FEMA‘s Emergency Management Higher Education Project)主任布兰查博士(Dr. Wayne Blanchard )负责,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总结出全美国紧急事态管理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基本认可的应急管理的定义和8个原则。[3]
2 EMI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EMI根据其职责和社会身份,建立了针对不同受众需要的培养方案,并围绕这一方案制定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2.1 EMI的培养方案
EMI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政府官员在灾害减除、灾害准备、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方面的工作能力,落实国土安全部和FEMA在应对各类灾害和恐怖主义袭击方面部署的任务,组合与培养官方、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和公众的力量,在突发事件中一道为保护生命财产工作。
在这一宗旨下,EMI设计了满足美国应急管理全面需求、具有明确针对性和系统化的培养方案。在EMI的培养方案中,既针对了所有不同的受众,又针对了所有受众不同的需求。在受众层次上,包括政府官员、职业应急管理工作者、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工作者、志愿者和普通大众。在受众的需求层次上,包括了意识(Awareness课程)培养、知识(Introduction to课程)教育、理论(Fundamentals,Principles课程)教育、技能(Technology,Operations课程)培训、操作性(Guide,How to课程)培训、实践与实习(Workshop,Training课程)等等。在培养模式上,实施自主培养、与州政府联合培养、与其它组织和部门共同培养的模式;实施全国紧急事态培训中心(National Emergency Training Center)住校集中培养和非住校授课、远程网络教学非集中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围绕联邦政府应急管理部署,针对美国形势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比如“9·11”事件后,反恐的内容(课程)大规模进入培训方案,诸多预防和应对恐怖主义袭击的技能型课程被设计出来,成为EMI培训方案的一大特色。
为了完成这一宏伟的培养方案,EMI同许多专业应急管理组织保持密切联系,联合举办培训、会议和演习,如国际应急管理工作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rs, IAEM), 全国紧急事态管理协会(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NEMA),州洪泛区管理者协会(Association of State Flood Plain Managers, ASFPM),美国公共工程协会(American Public Works Association , APWA),美国民用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以及美国工程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ASEM)等等。
2.2 EMI的课程体系
EMI按照其培养方案,分受众、分用途设计了400多门课程,覆盖应急管理的各个方面,面向全社会各种成分。
EMI课程体系的基本特色,是围绕应急管理的专业领域构造展开;此外,也考虑不同社会身份人群的要求,其课程类别如下。[4]
①围绕应急管理的过程开设,应急管理分四个阶段:减除(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应对(response)、恢复(recovery)。
②围绕应急管理的系统开设,如突发事件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资源管理系统。
③围绕国家应急管理的战略安排开设,如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国家准备、全国应对预案。
④围绕具体灾种应对开设,如地震、飓风、洪水,化学品泄漏、恐怖主义威胁。
⑤围绕应急管理需要的技能开设,如预案编制、演习设计、搜寻救援。
⑥围绕应急管理的环节开设,如信息沟通、预警、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废墟处理。
⑦围绕不同职业需求目标和层次开设,如专业人员技能发展课程、志愿者课程、普通公众知识普及和自我保护课程。
⑧围绕不同的岗位开设:对在应急管理中承担不同任务的岗位履行责任指导。
⑨特色课程群:围绕FEMA的工作计划或应急管理热点开设,比如高级职业技能发展项目(Advanced Professional Series ,APS)、学校项目(EMI School Program)等16个。
“9·11”以后,联邦政府制定了全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框架,发布了一系列落实文件。EMI根据《国家准备目标》的划分标准,[5]确定了以下9个任务区的课程群:
① 突发事件管理
② 连续性项目
③ 行动预案编制
④ 公众灾难沟通
⑤ 灾难后勤保障
⑥ 紧急事态通讯
⑦ 综合准备
⑧ 灾难受害者服务
⑨ 危险减除
在每一个任务区的课程群下,都设计了6门以上课程,培训指定的对象,直接为落实国家的安全战略服务。
2.3 EMI的培训模式总结
总结EMI的培训模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应急管理学院这样的应急管理培训机构应该由政府举办,围绕国家和社会安全战略开展教学培训。
第二,公办(国办)应急管理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培训教育中心和应急管理学术研究的发动机,推动或率领相关学术研究发展。
第三,公办应急管理培训机构应该以提高政府(官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首要目标,首先培训政府官员和职业应急管理工作者;同时负责提升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培养对象扩展到各种社会成分。
第四,应急管理培训的课程体系应该围绕应急管理的专业领域构造展开,包含所有的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环节和方面;其内容要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需要从意识、知识、理论、技能到实践(实习)做分层次、递进性安排。
第五,应急管理培训教育的模式要多元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在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式上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第六,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几乎完全由政府财政支持,免费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