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7日至30日,笔者作为中德应急管理合作培训项目成员之一,奔赴德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应急管培训学习。学习期间,德国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专门化的应急管理培训系统
德国有着专门的应急管理培训系统,遵循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应急管理培训分为两个系统。一类是对应急管理负有政治责任的决策者培训,由联邦政府内政部公民保护与灾难救援署(以下简称BBK)所辖的应急管理、规划与公民保护学院(以下简称AKNZ)承担培训任务。接受培训的学员是在应急管理中负有领导、决策、指挥、规划、评估、培训等职能的领导人员,他们共同构成德国应急管理的行政指挥中心。这类学员主要包括德国联邦议会的议员、联邦州长,县长,大城市市长、联邦政府内阁成员、州政府内阁成员、联邦军队领导阶层、警察部门领导阶层、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新闻发言人、负有领导功能的医院急救医师以及其它公民保护单位负责人。另一类是对应急管理的执行者培训。应急管理的执行者是在各种应急救援情况下的现场专业救援人员,他们运用各种专业救援知识与技术装备,负责灾难现场的指挥、协调与技术救援工作,由此构成了德国应急管理的策略执行中心。对应急管理的执行者培训主要采取分散化的方式进行,消防队、警察、联邦技术救援署以及参与应急救援的几个主要志愿者组织都有自己的应急救援培训系统与培训课程。以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以下简称THW)为例,其组织系统包括:一个总部、8个跨州间协会、66个跨县市间区域办公室、1个物流中心、两所培训学院、668个地方技术救援小组。全署共有800名专职公务员,另约有80000名志愿者。THW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代表德国联邦政府进行国际灾难救援;二是负责战争时期的德国公民保护;三是应州及地方政府的要求进行灾难技术救援。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90%的培训任务都由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地方技术救援小组承担。每个地方技术救援小组都有相同的标准化技术救援装备和培训体系,接受培训的对象都是THW的志愿者。还有10%的培训任务由THW的两所培训学院承担。
二、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培训师资构成模式
德国应急管理的培训师资力量强,素质高。无论是在AKNZ还是在THW,其培训师资都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构成模式。以AKNZ为例,全院约有100名职工,其中仅有30名专职授课教师,另70名为教学后勤辅助人员。但AKNZ每年约有500次教学研讨专题,培训学员超过8000人。大量的教学任务仅靠学院的自有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AKNZ外聘了约150名兼职教师。他们大都是BBK的专家级官员,还有一些是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尽管这些兼职教师不在学院挂名,但他们是学院开展培训的主要依靠力量。AKNZ根据培训项目需要,针对性地聘请部分兼职教师授课。比如危机心理干预就聘请BBK负责危机心理干预的官员来授课;志愿者体系课程就聘请BBK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官员来授课;危机新闻发布课程就聘请有过记者经历的原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来授课。这样的师资结构有利于把应急管理的实际问题与实战经验带到培训中来,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探讨问题专业深入,使得培训学员在应急管理观念、视野、技能上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培训效果较好。
在THW所管辖的两所培训学院里,专职教师同样很少,其身份属于联邦政府的公务员,但他们都有过长期的THW志愿者经历,而且还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对大约8万名志愿者的培训都是由兼职的志愿者来承担。668个地方救援小组分布在德国各地,每个地方救援小组都由一名专业救援技术精湛、资历较深的志愿者担任负责人,主要工作是义务开展THW志愿者的技术救援课程培训。笔者曾考察了一个位于德国波恩市的地方技术救援小组,其负责人就是一位来自波恩大学的教授,在他的带领下,该地方技术救援小组的志愿者利用周末或其它休息时间进行技术救援培训与演练。
即使是德国应急管理培训系统的专职教师,他们并不仅仅是理论专家,他们同样都经过培训,有着丰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因此与外聘教师授课风格、水平并无明显区别。这些专职教师一专多能,既要承担某些培训课程的讲授与研讨,同时又是培训项目和班次的管理者与服务者,类似于班主任的角色。由于是专职教师来负责培训项目的设计、管理以及部分授课,因此整个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体系、培训方法等都比较符合学员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