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基本情况
由国际精算协会(International Actuarial Association,IAA)主办、四年一度的国际精算师代表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ctuaries, ICA),称得上是国际精算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专业交流盛会。第28届ICA大会于2006年5月29日至6月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一周会期里,除5月31日周三休息外,前后各两天开了整四天会,每天会议时间从上午8:30到下午5:45, 安排十分紧凑。参会代表1400多名,来自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共录用了163篇交流论文,这些交流论文已制成CD光盘送给代表,并已在IAA网页上公布。与1998年和2002年召开的第26、27届ICA大会一样,我国也派团参加了本次大会。作为连续三次应邀参会的代表之一,也作为本刊负责人,笔者觉得自己有责任尽力向精算界同仁和读者朋友们报导本次会议的过程、主要内容和体会,分享参会收获,以促进我国精算界的沟通与交流。
二、我国代表的参会背景
国际精算协会一直对我国精算职业的发展十分关注。因为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任何没有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都难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国际精算协会成立于1895年,虽然已有111年的历史,但IAA真正成为各国、各地区精算组织的一个联合组织机构,实际上是从1995年的第25届ICA大会算起(谢志刚,2002)。在此之前,IAA的英文名称虽然叫“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tuaries”,实质上更像是一个由欧洲国家,特别是由说法语的精算师个人和精算组织的联合机构。
以第25届ICA大会召开为标志,IAA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特别是与英、美、澳等国家的精算组织、其他精算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机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吸收了包括精算师协会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f Actuarial Associations, IFAA)、非寿险精算学会(Actuarial Studies In Non-life insurance, ASTIN)等其他精算国际组织,同时还加强了与其他职业如会计师职业以及社会保障领域国际组织的合作与联系,使IAA变得充满活力,大大增强了精算职业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IAA也开始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精算职业发展进程,特别是关注我国精算职业的发展。
1999年初,国际精算协会就在其“建议与援助委员会(Advice and Assistance Committee)”下设立了一个“中国事务委员会(China Sub-committee)”,自愿为中国精算职业制度建设提供帮助,该委员会这些年来在促进我国精算界与IAA的合作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尽管我国精算职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可是国际精算界并没有忽视我国精算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精算国际化发展中的潜在作用。
在本届ICA大会召开之前的一段时期,IAA曾非常希望我国精算界能够在参会之前正式完成在我国民政部的注册,成立一个独立的“中国精算师协会”,进而成为IAA的正式会员。而且,据笔者从近一年来与IAA有关人士的交流中所了解到的,IAA很希望中国精算师协会在正式成为IAA会员后,随即提出在中国主办2014年以后的某届ICA大会,或主办IAA的一些专题论坛。
可惜,我国没有能够赶在参加第28届ICA大会之前完成注册,成立中国精算师协会,错过了一次很重要的机会。不然的话,正好可以配合我国保监会今年下半年在北京承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 IAIS)年会的机会,进一步发挥我国精算职业在保险监管中的重要核心作用,就像IAA帮助IAIS完成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全球框架等技术项目那样,使精算职业成为ZF保险监管机构的重要技术支持力量。
三、中国参会团的有关活动
我国精算界对参加本届ICA大会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和积极准备。中国保监会派出了以主席助理陈文辉先生、保监会目前唯一具有SOA会员资格和中国精算师资格的关凌先生以及寿险部和财险部分别负责精算工作的丁昶和丁鹏先生。业界则有作为中国精算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李政怀先生,中国人寿、瑞士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等外资机构选派了5位代表,还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崔少敏女士以及两位高校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晓军教授和笔者,共15人。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下设的《中国金融》杂志社,还派出资深记者孙芙蓉女士专门采访本次大会,这是前两届大会不曾有过的事情对比我国代表参加前两次ICA大会的参与程度,这一次有了实质性进步。前两次主要作为旁观者听会,偶尔提点问题参与讨论。这次则有一个ICA专题分会场为中国参会代表安排了40分钟的发言。
陈文辉先生代表中国保监会介绍了我国保险业的基本状况以及中国保监会在推动精算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显著工作成就,包括中国保监会领导制定和修订我国寿险经验生命表、颁布一系列重要精算规定以及推行精算责任人制度等工作,令许多与会者耳目一新(演讲场景见本刊封面图2);李政怀先生代表我国精算职业队伍,介绍了我国精算职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总体设计框架,他的发言也许能让一些曾怀疑我国是否有能力建立一个独立精算组织的人打消一些疑虑。笔者则从精算教育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大学精算教育的主要成就和问题,并表达了我国高校与IAA精算教育国际化项目合作的愿望。
虽然本专题分会的场面不大,但有不少国际精算界的资深人士参加,这对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精算事业的发展进程,促进国际精算界与我国的交流与合作很有帮助一周会议期间,保监会的4位代表以及李政怀先生安排了比较多的访问和会谈活动,包括访问ZF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向资深专家和有关官员咨询、探讨所迫切关心的问题。笔者在大会第一天上午开幕式后的间隙,曾旁听了他们5位领导邀请几位资深精算专家所进行的一场简短讨论,应邀专家包括英国ZF精算师Chris Daykin先生、澳洲精算学会副主席Fred Rowley先生、香港精算师协会前主席Stuart Leckie先生及现任主席Estella Chiu女士。针对陈文辉先生提出的,关于精算师和精算技术如何为ZF机构在保险监管、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几位专家都积极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并作了讨论。其中,Daykin先生就如何发挥精算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作用提出了五条建议,包括与ZF部门沟通与协调、宣传精算的职能、在即将成立的中国精算师协会中设置社会保障精算内容、尝试在高校举办社保精算教育培训、加强研究与宣传等措施;Estella Chiu女士则补充建议,通过在中国财政部内设置一个精算处或办公室,可能是一个有效推动ZF各部门之间协调,共同促进精算在社保领域发挥作用的办法。
类似的活动似乎在整个会议期间都在进行着,包括6月1日晚上18:30---20:30,IAA下设的建议与援助委员会(现任主席为Stephen Handler先生)为精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举行的招待会期间,几位领导也抓紧时间和机会,向一些国际专家进行咨询。而包括笔者在内的其他与会者,则更多专注于ICA会议内容,恨不能分身听取同时进行的不同专题研讨。四、会议主要专题
国际精算协会IAA下设有许多专业委员会或专题工作组,有些专业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个国际组织,如代表非寿险精算的ASTIN、代表金融风险精算研究的AFIR以及代表咨询精算师的国际组织IACA。有些专题工作组可能是IAA受其他国际组织委托、为完成某项特殊课题而成立的,比如受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委托设立的偿付能力工作组(Solvency Working Group),更多则是按专业性质长期设立的委员会,如养老金专业委员会(Pension Committee)、寿险专业委员会(Life Committee)、健康险专业委员会(Health Committee)、精算教育专业委员会(Education Committee)等等。除ICA大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外,其他各场次分会场主要是由这些专业委员会和工作组分别承担和组织。
实际上,在ICA大会正式召开前的5月25日至28日的四天里以及在ICA大会休会的5月31日,IAA一直在召开各专业委员会会议,一方面是讨论和执行IAA内部管理事务中的一些议题和程序,如资金的使用及审计等事项;另一方面是总结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组在近年内的工作,逐渐形成IAA正式发布的文件和标准。这五天的专业委员会会议中,排在第一项的议题就是讨论由Chris Daykin先生和Steven Handler先生起草的“关于建立精算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可行性方案”的讨论(注:具体内容请参阅本期另文),可见其意义之重大。
经过连续几天的专业委员会的准备,ICA大会的各分场会议像是一场场对众多与会代表的教育培训或是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入的讨论。
大会内容首先分为四大板块:精算理论方法、精算职业化、精算技术及其它。在每个板块下,接受世界各地精算界人士的自由投稿,作者先报选题和摘要,通过组委会初审后提供全文,然后由25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审阅并决定是否录用,录用后的交流排入具体交流程序,作者在会前一周提交ppt演讲稿。
四大版块的内容和主题如下:
1.精算理论方法(SCIENTIFIC TOPICS)
1.A 风险相关性
Stochastic dependence (correlation and non linear dependence)
1.B 偿付能力与资产负债管理
Solvency measurements and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2. 精算职业化(PROFESSIONAL TOPICS)
2.A 精算师的责任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ctuary
2.B 精算师与新会计准则
The point of view and role of actua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3.精算技术专题 (TECHNICAL TOPICS)
3.A 新生代的退休金问题
Actuari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tirement of the baby-boom generation
3.B 高风险与可保性
High severity risks and insurability
4.其它专题(Various topic)
其它专题主要是针对前三个版块中的各主题,进一步按养老金、寿险、健康险和非寿险等领域分类,再将各类分为许多研讨场次,具体由IAA下设的各分会和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
本届大会中,场次最多的是由IAA养老金专业委员会(Pensions, Benefits and Social Security Section,PBSS)组织的,然后是由非寿险精算学会(Actuarial Studies In Non-life insurance, ASTIN)、金融风险精算研究会(Actuarial Approach for Financial Risks, AFIR)、寿险专业委员会(Life Section of IAA)、健康险分会(International Actuarial Association Health Section,IAAHS)以及咨询精算师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sulting Actuaries,IACA) 组织的,也有一些主题和场次是由地方性协会如北美精算学会SOA、北美意外险精算学会CAS等机构承担。
而对第四板块中的一些主题,包括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的特殊主题,则由IAA大会组织委员会及IAA下的各特别工作组负责。这些主题包括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保险会计准则(Insurance Accounting)、保险监管(Insurance Regulation)、偿付能力(Solvency)、以及教育与后续教育(Education & CPD)、区域性精算职业发展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