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院校总评:经济学院享誉全国,实力强大。在2004年和2008年连续两次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名列全国第一。作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理论重镇,这里创造出大批高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科研成果,在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引进与研究外国经济思想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以及创建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探索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培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人才等方面,始终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经济学院已与欧美日澳等世界各地的等10余个国家的30多所著名学府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还与国内企业、银行、证券、高校、研究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的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作为人大品牌的“三大发布指数”之一,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生活环境:
奖学金:人民大学研究生基本奖助金分为“特等奖助金”、“全额奖助金”、“半额奖助金”三个层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各层次奖助金的具体金额有所差别,覆盖面总体上达到80%。三年制研究生三个等级的奖学金金额分别是16000元、10000元、5000元;两年制研究生三个等级的奖学金金额分别是18000元、12000元、6000元。三年制、两年制研究生的学费分别是8000元、10000元。
开办专业:020101 政治经济学
背景:1950 年我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是新中国政治经济学科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为我国高等学校输送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教师。本学科从 1950 年起招收研究生, 1981 年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8 年全票通过被评为政治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1992 年 11 月成为国内第一批经济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1998 年以最高分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2000 年以我校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为主体组建的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 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重点研究基地。在 2001 年和 2007 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审中,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名列前茅,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承担众多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师资力量:政治经济学学科已经形成一支全国一流、年龄结构合理、有强大发展后劲和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本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 15 人,他们是:宋涛、 卫兴华、胡钧、林岗、杨瑞龙、 黄泰岩、 徐茂魁 、张宇 、李义平、 陈享光 、邱海平、孟捷 、杨志、马庆泉、韦伟。在他们的中间,即有 象 宋涛、卫兴华等全国知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也有以林岗、杨瑞龙、黄泰岩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学者。目前,本学科点共有教授 15 名,副教授 11 名,讲师 3 名。其中, 45 岁以下的教员约占 50% 。 50 岁以下的教员 100% 的具有博士学位。有两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两人入选人事部 “ 千百万 ” 人才工程, 5 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与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 1 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 人为全国性学术团体负责人。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就业前景(或者最近出过哪些人才):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部门等。
开办专业:020102 经济思想史
背景:经济思想史学科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建立,是建国以来高等院校中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科。该学科包括外国经济学说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鲁有章和李宗正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教育部的统编教材,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003 年, 陈孟熙主编 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和姚开建主编的《经济学说史》也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硕士生学制 2 年,博士生学制 3 年。
师资力量:经济思想史招收博士生的导师有吴易风、姚开建、贾根良等教授三人,招收硕士生的导师有教授、副教授四人。吴易风教授是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姚开建是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 , 贾根良是国内研究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著名专家。
就业前景:毕业生近年来主要进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公司、外企公司及出国深造等。
开办专业:020104 西方经济学
背景:我校是新中国西方经济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分别于 1981 年和 1984 年获得外国经济思想史( 含西方 经济学方向)硕士 和 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最早获得这两个学位点的单位之一。 1993 年国务院学位办决定设立西方经济学硕士 和 博士点,我们又分别于 1993 年和 1996 年获得西方经济学硕士 和 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点 1992 年成为国内第一批经济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 1999 年我校理论经济学获博士学位一级授权, 1998 年,我校经济学专业以最高分入选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2001 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7 年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学科评估。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骨干、领导者。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本专业目前有教授 9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2 人。本学科 点拥有 学界泰斗吴易风,方福前、吴汉洪、刘凤良、卢狄和周业安等中青年骨干,在全国享有盛誉,其中 吴易风 教授现任全国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 方福前 教授现任北京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并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刘凤良和周业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本学科 点现有 博士生导师 12 人。
就业前景:毕业生大部分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
开办专业:020105 世界经济
背景: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是全国高校中建立最早、培养人才层次最为齐全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1958 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建立了世界经济教研室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 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8 年建立国际经济系, 2001 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世界经济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不仅 杜厚文 、张帆等老一辈知名教授,也有雷达、陈建、关雪凌、刘元春这样的在同行中具有较高声誉的中青年教授。 2000 年以来,本专业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博士 4 名,不断改善学术梯队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在现有学术梯队中,既有以经济理论研究见长的学者,也有以政策研究见长的学者;既有以研究宏观、中观层面问题见长的学者,又有以企业微观层面问题为研究重点的专家。学科点的教研人员在职称结构上形成了梯队,在年龄结构上拉开了差距,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定期派送教研人员赴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瑞士和欧盟总部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和参加国际会议。
就业前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国家政府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会计事务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
开办专业:020120 网络经济学
背景:网络经济学是上个世纪后期逐步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与互联网相关的领域,但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已开始从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层面研究网络经济问题,从而使得网络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今天的范围,即网络经济学的研究,不仅继续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而且对于诸如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网络传媒、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等网络型产业,从网络属性的角度创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视角,同时还从企业网络的层面,探索了企业之间关系的演变,以及一些特殊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等。
师资力量:本专业自设置以来,积极拓展师资力量,在校内已形成了层次合理、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与企业、政府和相关的研究机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科研、教学联系,实现了学术资源的共享。
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大型企业的研究、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的管理机构,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去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
开办专业:020121 企业经济学
背景:本专业将主要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架构下,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最前沿,力图将经济学与管理学有机结合,对企业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其中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本质、组织与制度、公司治理、公司财务、薪酬制度、企业间网络关系、企业家及其创业、以及中国的企业改制等等。我们本着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基本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理论研究与管理高级人才。
师资力量:杨瑞龙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经济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
徐茂魁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韦 伟(兼)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李军林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 琼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杨其静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聂辉华 讲师
就业前景:硕士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或则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或者进入政府部门和各大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或者从事相关的咨询工作。
开办专业:020201 国民经济学
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应用经济学学科,是我国高校国民经济学专业建立最早、培养人才层次最为齐全、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1988 年即被评为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覆盖国民经济学的主要领域。该学科坚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在宏观经济管理和产业经济学领域取得了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师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的前身是 1950 年成立的经济计划系,是人大最早建立的八个系之一。现设有 五个教研室、一个研究所和一个办公室,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教研室、宏观经济理论与方法教研室和经济安全与国防经济教研室。本系现有博士生导师 10 人,硕士生导师 13 人,其中有从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及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访问进修归国的教师。另有 6 位国内 资深政府 官员及学者兼 任 博士生导师。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了王春正、魏礼群、 刘鹤、高铁生、 邵汉青等多位国内经济界领导人和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其中魏礼群、王春正、高铁生、邵汉青等教授还担 任本系 博士生导师。
就业前景: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金融部门
开办专业:020206 国际贸易学
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是 1987 年从世界经济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专业, 1987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 2000 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具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授予权力的学科。国际贸易专业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入世,国内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点甚至博士点,对我们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对竞争压力与挑战以及我们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 WTO 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与科研及人才培养上,提出了 “ 四化 ” ,即国际化、电子化、数字化和规范化。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在重视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对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在重视理论规范分析研究及定性分析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实证研究及应用数学模型与经济计量学的定量分析研究。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就是本着 “ 宽口径、厚基础 ” 的精神,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进行不断调整,不仅优化了传统课程设置,而且加强了基础理论与前沿理论的学习,如开设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国际经济学等,同时还开设大量的新课程,如,商务外交、中国对外贸易专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实证分析、服务贸易专题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还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部分基础与专业课程中还开展双语教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最新教材的引进,很多课程 如高级 国际经济学等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以更好地培养掌握国际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国际化通用复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科现有教师 12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4 人, 10 人已获得博士学位, 1 人在读博士学位,该学科博士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 5 人,其中兼职博士生导师 1 人,包括黄卫平、高成兴、韩玉军、 关权等 教授为代表的知名经济学家,并聘请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国际控股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为兼职教授 和 博士生导师。
就业前景:本专业硕士毕业生 20% 、博士毕业生 15% 以上出国继续深造,硕士生 25% 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没有出国或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很好,就业去向多数到银行、证券、保险、政府部门、进出口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的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如 4 大会计师事务所、汇丰、渣打银行等。 许多 博士毕业生到了在京或外地的高校或科研单位。
开办专业:020209 数量经济学
背景: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既研究方法、技术,又研究理论。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是本学科的主要特点。目标是培养掌握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及经济学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该学科点的师资力量较为充足,共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及其他 10 人。博士生导师有 魏权龄 教授、 徐伟宣 教授(兼)、 赵国庆 教授、 林勇 教授。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高校,国家及省部的信息中心,金融,证券,科学咨询公司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开办专业:020210 国防经济
背景: 国防经济专业设置于 2000 年, 2001 年开始全国招生,为全国非军事类高校第一个设置该专业。目前国防经济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内,由该系经济安全与国防经济教研室承担专业教研任务。该专业设立以来,满足了两方面的需要:第一,承担校内本科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需要。自教育部统一在高校本科设置军事理论课以后,军事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我校国防经济专业师资与军队院校共同合作,开设了本科生军事理论课,并编写了自己的教材,基本满足了校内教学需要。第二,满足国防经济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连续招收了来自不同部门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研究生,提高了这些领域人才素质。
师资力量:目前在职教师 4 人。国民经济管理系主 任刘瑞 教授同时兼任教研室主任,在国防经济领域方面主要研究专长是国民经济动员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叶卫平 教授主要研究专长是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军工产业发展、国防经济安全等;张 国凤副 教授主要研究专长是国际军火贸易、国防经济安全等;王宝坤副教授主要研究专长是国防经济和国防动员、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等。
此外本专业也聘请了多名 国家发改委 国民经济动员研究中心、国家国防科工委、国防大学等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就业前景:对于来自国防经济领域的单考生,毕业以后全部回到原单位,所以毕业去向是各个大型国有军工企业集团、 涉军机关 事业单位和军事部门。对于直接由本科生考入本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去向一般是大型国有军工企业集团、 涉军机关 事业单位,证券、银行、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新闻传播媒体、高校等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