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又到了广大群众夜晚逛大排档、边纳凉边吃小龙虾、撸串聊天的时节。就在前天,
中央文明办宣布的一个大消息刷屏了:
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不再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个调整的潜台词,就是
鼓励各地给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等释放更多的生存空间。
此前,率先允许临时占道经营这项政策的“发源地”是
成都:
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出台,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上述消息发布之后,实际就迅速引发了全国关注,并有多地跟进执行。
此次中央文明办宣布调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则标志
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都将获得认可。对于城市困难居民,
这无疑是在困难时期,给了一条活路,让大家有点钱赚,有口饭吃,度过难关。这样一个人性化的政策,应该为之点赞!
我们来回顾一下成都允许临时占道经营两个多月以来的战绩。
据新华网报道:
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
自3月出台政策允许商户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以来,截至5月21日,成都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不到3个月,增加就业超过10万个。这放在任何城市,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对就业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而“隐形”的利好,还有居民生活便利的增加,以及城市加速恢复的烟火气。疫情之下,城市人气重新旺起来,其重要性相信无需多解释,可以说,
允许摆地摊,比发几亿消费券还管用!
此外,虽然目前我国疫情好转,但企业和员工复工复产仍然是个难题。因为如今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很多外贸企业都拿不到订单,工作岗位骤减,很多人都滞留在家中,没有收入。
此时各地出台允许“摆地摊”政策,也是在解决就业难问题,缓解百姓压力,促进经济复苏。
在这个非常时刻,放开街边摊确属善政,是对普通民众的真正关怀!
对摊贩多一些关爱和包容,城市就多一番温情与善意。城市有活力,人人皆受益,一个充满人情味和带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必定会带给民众更多归属感,激发人们更多的创造力。
对于地摊经济,你怎么看?有一起去摆摊的吗?
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