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966 4
2010-06-26
就目前态势看,我以为今年保八应是可以期待的。我的担心在于:
  首先,这一轮政府主导的刺激经济计划,尚不能推动中间产业和终端消费,企业和消费者还要过紧日子。未来的经济走向,可能如有些经济学家所预测的呈现“W”形,即政府主导的第一波提升后,经济因缺乏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支持会再次下滑,最终走出衰退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
  其次,保八是为了保就业进而保社会稳定,而8%是不是保就业的底线,对此缺乏科学论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扩张的财政政策是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权宜之计,其本身是有风险和代价的,这不仅表现为当期的效果,也表现为其后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要避免目标定得太高,用力过猛。失业率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保障体系。此轮财政刺激经济计划在投资和转移支付(社保、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减税等)间应如何分配,值得斟酌。
  第三,危机、衰退既是一场灾难,也是改革、调整的良机,政府的振兴产业规划多是以解困、扶植为主要目的,而缺乏调整、改革的内容。这样搞下去,可能实现保八,但过剩、落后的产能得以生存,扭曲的要素价格依然保持,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不当干预还可能会强化,公共产品的缺失得不到改善。
  第四,此次危机和衰退也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次挑战,粗放的、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在新的约束条件下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增长与就业、投资与消费、出口与内需等),仍是一个有待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但似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主流看法仍将此次危机和衰退视为周期性的波动,而不是结构性的震荡。对此,我们应深思。





作者为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该文评论:


稳定靠政府
复苏靠市场
  沈明高/
  危机是市场对新生事物的一个再认识过程。在特定条件下,全球失衡是一种形式的均衡,资金富裕国借贷支持他国高消费,只要高消费能够持续,均衡就可以维持。然而,美国支持过度消费的金融体系不堪高杠杆之重,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终结了高消费,演变为金融和经济的双重危机;由于债权国对外需的依赖,又使得债务国危机发展为债权国危机。
  这次危机会否催生一个新的均衡,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主动调整,谁就可能率先稳定并复苏。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涉入不深,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经济衰退带来的需求不足。通过扩大内需,提振制造业需求,是目前中国政府稳定经济的主要手段。扩大内需既有量的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从目前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来看,仍然以量为主,着重以投资增长拉动内需。
  投资增长可以直接创造需求,也可通过增加就业,间接带动消费需求。据调查,“4万亿投资能拉动企业需求的,占被调查企业的42%,且以中上游制造业企业为主。这显示,一方面,投资拉动的产业链较短;另一方面,面向中上游行业的投资,难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没有结构调整的投资增长,是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延续。即使未来两年大规模投资能够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没有最终需求增长的配合,新增产能的消化最终仍有赖于外部经济的回暖,中国经济复苏的高度将受到限制。而且,在全球结构调整中,中国将陷于被动。
  中国的结构调整不但反失衡,也是反周期的,完全具备主动调整的条件。只是与传统刺激投资增长的做法相比,结构调整更多地需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完成:
  首先,中国的结构扭曲源于价格扭曲,价格正常化是结构调整的第一步;其次,开放市场可以释放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第三,缩减政府支出,通过减税等方式,变政府花钱为消费者花钱。
  作者为《财经》首席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7 10:01:51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7 10:39:54
看上去说的还是领导的模式化语言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23:05:23
进来看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