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
2020.6.2
做了三年多的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所以,有些体会,写出来分享一下,也算是对这段经历的总结。
一、校督导干的事
第一,随机进课堂听课,课后尽量交流。
第二,课堂外巡视,查看情况。
第三,开学前三周检查老师备课状况。
第四,期中教学检查,下学院系室抽查试卷/毕业论文规范性、听取学院教学工作总结、查看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材料。
第五,期末考试巡考,督察监考老师是否认真监考/学生是否舞弊。
第六,反现各种事关教与学的问题。
第七,学院调入老师的试讲听课。
第八,各种教学比赛活动的评委工作。
第九,专业评估内部预评估检查。
第十,学校教学管理文件修改诸葛亮会。
第十一,其他。如:对联系学院进督导,教学大纲修订的复核工作,教改课题评审工作,等等。
二、督导工作的意义
第一,对教学材料形式性规范性的检查有利于督促那些不上心教学的老师加大教学投入。
第二,听课巡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绷紧老师的弦,更用心教学(如不迟到早退)、不敢随便应付学生。巡考亦利于师生考场上心。
第三,督导对好老师的鼓励、对差老师的指正有利于奖优导劣。
第四,对院系教管工作的检查有利于督促院系业务领导用心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第五,凭借督导的经验水平能帮助教务部提高职能水平,使教务部出台的措施更符合教学实际需要、更符合教育规律。
第六,反映师生意见、反映问题,能下传能上达。
第七,其他。如各种专业预评估中堵漏洞、察风险,在各种评委评审工作中推进教研教改。
三、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网上听课感觉是求人进“课堂”,有时得不到积极响应、如何进网上课堂拿不到“端口”。
第二,跨专业检查时难免有外行指导外行的感觉,因而形式检查大于内容检查。
第三,督导似乎更多是外力作用,对师生内生动力不足(多因学校激励机制偏差导致)感到无能为力。
第四,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人力不足的检查,难免浅尝辄止。
第五,对督导的管控有时偏严,如今年网上督教要一周一次小结,感到不堪其烦。
第六,督导反映的意见有时被撂荒。
第七,对督导的考评更多在“督教”的听课等工作量上,而对“导”的建设性意义比较不重视。
第八,对联系学院的督导缺乏明确的工作制度。
第九,校督导之间的工作交流与集体性教研工作研究较少。
第十,校院督导的分工合作有待进一步理顺。
第十一,本届督导基本没退休老师,在岗老师自己有较重的科研教学任务,显得督导工作工作负担较重。
第十二,其他。例如,感觉普通老师甚至系主任、院领导对督导的认可度、信任度不高,真心欢迎的少。
四、改进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建议
第一,今后的网上听课,先让院系把督导拉进课堂/提供随机进课堂的方便,以免督导东找西找且要“求人”。
第二,网上听课与线下听课一样,不搞频繁汇报。
第三,加强督导“督管理”机会,对师生意见大的奖惩制度允许提出修正案。
第四,减少听课数量,听课记录本必填师生对校院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让督导成为师生权益代言人。
第五,多启用65岁以下60岁以上德才兼备身体好的退休老教授充实督导队伍,适当减少在岗老师比例。
第六,各院系督导要着重对本院专业性教研教改的指导工作,校督导要着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学习理论的指导工作。
第七,可以将督导分享同仁汇报领导的教研论文散文(无论有否公开刊物发表)折算听课工作量,以激励督导加强教研教改的反思与研究。
第八,督导团一月开展一次教学问题(可涉及全员全过程全部门)工作交流会议,形成会议纪要经主管教学副校长上报校党委会议。
第九,对督导反映的校院系及职能部门的问题,应有回复反馈。
第十,督导工作中一些时效性强工作量大的中心工作,可抽调更多专业水平高师风师德口碑好的老师(可不限于院督导)帮忙。
第十一,教务部和院系要进一步加强对校督导的服务工作,而不仅仅是派任务与考评和被动接受检查。
第十二,其他。例如,院系要多宣传督导工作的内容、意义,教务部要多表扬督导的工作成绩,学校宣传部校报要辟专栏报导督导工作,选拔督导要严格---一定要是德才兼备的老师。
以上观点主要从个人体会出发,不一定对。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