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171 21
2020-06-02
假定有一群消费者,他们的收入不均,且他们的收入只用来购买一种物品(为了分析方便这样假定,放宽条件不影响结论)。
从收入高到低排列:第一人收入1000万元,第二人900万元,第三人800万元,。。。
生产者若将价格定得比1000万元高,没有任何人有能力购买,尽管他们都认为消费一单位这种物品的效用是正的。
当生产者调整价格到1000万元时,这群消费者中的第一个人可以买得起一单位物品,则我们称1000万元为消费者意愿价格,此时所有消费者就只买一单位物品;若按1000万元价格成交,消费者剩余为零。
当生产者调整价格为900万元,则第二个消费者可以买得起了,于是,900万元为消费者意愿价格,此时消费者需求量是二单位;若按900万元价格成交,消费者剩余100万元。
当生产者调整价格为800万元,则第三个消费者便可以买得起,于是,在需求量为三单位时,800万元为消费者意愿价格;若按800万元价格成交,消费者剩余300万元。
。。。
所谓消费者意愿价格,或所谓需求价格,不过就是消费者在有意愿购买的前提下与其购买力相适应的价格。这种(需求)价格,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或购买力,而同“边际效用递减律”不搭噶。
其实,上面的分析,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我们只能看出,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化,是我们推出需求曲线的必要条件,而看不出边际效用递减律同需求定律有何等关系,也就是说,边际效用递减律同需求定律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6-2 17:49:21
消费者意愿价格,是指消费者购买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很自然,既然是消费者愿出的最高价格,当然取决于他的购买力。
消费者剩余,则是消费者意愿价格同他购买的实际价格的差额,这个差额为正,则说明与消费者预算购买力相比,消费者出了更少的钱买到了东西,他节余了一些钱,这些钱可以让消费者多买些东西来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6-2 18:03:50
对同一种物品,购买力不同的消费者的意愿价格也同他们的效用观大小无关,而只与他们的购买力有关。
最新型手机为例,甲认为一部1000万元他也要,这不但反映了他认为这种手机有效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有1000万元预算可用,通俗讲,买得起;而乙则认为一部手机超过6000的要价,他就不买了,这说明他认为这种手机有效用,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用来买手机的钱最多也就是6000元。那么甲乙两人,谁对这种手机有更高的意愿?说不清楚的,因为意愿价格反映的不是意愿,而是购买力。
如同我们说,工薪阶层没有天天下馆子,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非不愿为,是不能为也。”小兵张嘎的梦想是带着他爹娘坐小火轮下天津卫,非不愿也,而是愿望大了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6-2 18:29:21
当生产者调整价格到1000万元时,这群消费者中的第一个人可以买得起一单位物品,则我们称1000万元为消费者意愿价格,
----------
罗朋鸟这里犯了个简单的错误,把“买得起”与“买得起也愿意买”混淆了。

意愿价格,是愿意买的价格,就算严格说起来,也是愿意买且买得起的价格。——而绝不仅仅是买得起就可以。
罗朋鸟片面强调买得起,用买得起掩盖了愿意买,真是脑量太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6-3 10:52:18
我觉得只能买一种商品的限制不合理。因为这种情况,肯定是价格越低,买得越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6-3 11:52:45
hj58 发表于 2020-6-3 10:52
我觉得只能买一种商品的限制不合理。因为这种情况,肯定是价格越低,买得越多。
引入购买多种商品的情形,不影响结论。
在无差异曲线分析中,不论是消费价格曲线还是消费收入曲线,都基于的是效用最大化前提,而同边际效用变化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