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个人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边际效用不变,否则不会成为货币;后者边际效用递减,理解为同一人在需要结构(可理解为餍足点)不变时,单位货币“效用”随收入的增多而减少。或富人与穷人比较,在相同需要结构下,单位货币对富人的意义小于对穷人的意义。但相同需要结构(品种和数量)是前提。
这是一种技术上的处理,对基数效用论而言,均衡意味着,在每一种商品上花费的最后一元钱的效用相等,其实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是减小意义不大。都是最后一元钱,无所谓先后。
“MUi / Pi =w”在varian的教材中没有涉及,好象高教版的那本书上涉及,我也认为是“基数效用论”,意义不大,核心的应该是深刻理解:MRSxy=Px / Py.还是Varian的那句的好好理解。
第五章5.5小节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试着翻译)价格理论最基础最核心的一个理念,那就是,实际上,价格并非是一连串随机数字,而是关于人们如何在边际替代上对商品市价评估的映射。(主客观的一致性而外现出消费者最优选择)
什么是货币的边际效用?他究竟是什么含义,又与收入的边际效用有什么区别?
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所以不变,是因为货币是历史上市场经济逐渐筛选形成的,如果其边际效用易变,就不会成为货币。
另外,收入的边际效用存在递减,源于饱和需要的存在;
货币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比如突然增大黄金的供给量,黄金的边际效用就会降低,黄金的相对价格就会降低;但这是总量的减少,对每一个人都如此。因人而易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是收入的边际效用的变化,不是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
鄙人愚见!
我感觉货币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注意前提)书上的解释说假设消费者收入给定,单位商品价格占总收入的比例很小,且购买量发生很小变化时,用数学公式得到的数值很小,忽略不计,这是相对总效用来说的(基数大嘛)。但是它还是递减的。
100与20 所占的比例很大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