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打开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
与廉政建设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坚持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使廉政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要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以廉政建设的扎实成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反腐倡廉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廉政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廉政建设,一方面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党政机关执政为民、勤政高效的意识,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激发各类经济组织的活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廉政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经济越发展,滋生腐败的温床、机会就越多。反过来,腐败现象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以牺牲长远利益、败坏社会风气为代价的发展,是不足取的,不仅个人要付出政治、经济甚至法律上的代价,地方、部门更要付出重大的代价。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就必然要有一个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实践表明,廉政建设是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各级党政部门认真抓好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严惩腐败分子;深化纠风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制度,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切实加大工作落实的力度。这一系列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经济建设为廉政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其中既包括在与腐败斗争的过程中耗费的代价,也包括惩治腐败后重建社会秩序的代价,还包括建设源头治腐工程的代价。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就能为廉政建设提供必需可能的物质保障,有效扼制腐败的滋生蔓延。
    经济建设为廉政建设提供社会力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硬措施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在得到了更多更大实惠的同时,管理国家的主人翁意识也日益增强,从而为廉政建设提供了广泛和坚强的社会力量。
  
经济建设为廉政建设拓展空间。随着经济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体系的日益成熟,必然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大环境系统。经济领域扩展到哪里,廉政建设的触角就伸到哪里,通过预防和治理经济领域中的腐败现象,为其他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经验,做好了新情况出现的预案,拓展了反腐倡廉的组织领导、法制建设、社会监督、物质保障的空间,有效地避免了反腐工作的被动。
     
经济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反腐倡廉保护经济建设的顺利推进,也是发展生产力。腐败与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对立的,发展生产力必须反对腐败。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使二者相互依存,协调推进,决不能顾此失彼,人为地割裂两者联系。
     
廉政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证,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服务观。在反腐倡廉过程中,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注意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把反腐倡廉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用行政的、组织的、法律的手段扫除不利于发展的一切障碍,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反腐倡廉环境,使反腐倡廉和经济发展相互折射,双向互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