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482 3
2010-07-02

    有这样一道语文试题: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想必有人会脱口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正确的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有一道题:
    我们学过《匆匆》一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请把你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有人写道:“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但标准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就是所谓“理解性默写”。出题用意是要求学生根据文学意境的描述,找出相应的诗句,以此考查学生的背诵积累以及对意境的体会。为了答对题,学生要揣测命题人的意图。例如第一题中“春天”一词便隐含地决定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正确的。而在第二题中,因为标准答案给的那一句被称为名句,于是学生们便都务必对它印象深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4 23:16:49
做过,默写题的创新形式,不过很快就变味了,只不过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罢了,,失去了它本有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5 14:15:31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5 17:31:03
即所谓“理解性默写”。用意是要求学生根据文学意境的描述,找出相应的诗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