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国民经济管理
951 1
2020-06-10
疫情经济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对于企业来讲,正确的战略是防守而非扩张,把“活下来”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文丨刘劲


疫情经济不同于金融危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下滑6.8%,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与中国相对照,美国的数据前两天刚出来,下滑4.8%。这个数据看似比中国温和一些,但其实不然。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受新冠影响只有三月份,头两个月基本是平安无事,因此这个数据实际上意味着三月份的经济下滑在15%以上(头两个月可能还有增长)。美国第二季度的GDP几乎没有悬念会进一步下滑,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新冠疫情的损害威力。这种经济下滑的速度是百年一遇的,大大地超过了08年的金融危机,仅次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的失业率数据也有类似的表现,在一个月之内从4%猛增到了14%,超过了08年的金融危机,也是仅次于大萧条时期的25%超高失业率。


和美国的失业率飙升的惨痛状态相比,中国的失业率在第一季度只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这种让人奇怪的结果很可能是中美劳工阶层构成的差异:新冠来临,从事白领工作的人可以回家远程办公,最先失业的大都是服务行业或制造业第一线的蓝领工人或服务员。美国百分之九十几的城市化率,失业了就只能待到城市的家中领救济金。而中国的绝大多数蓝领来自农村,春节都回了家乡,城市里没有了工作就干脆暂时不出来了,所以就统计不到失业数据里面去。


毫无疑问,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的全球经济是一片惨淡。


然而,我们要意识到新冠带来的疫情经济和08年的金融危机或上世纪的大萧条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现象。金融危机和大萧条都属于结构性的经济失衡,在资产泡沫破裂后的集中表现,属于慢性病的恶化。新冠带来经济衰退是急病,来得快,去得也会比较快。更重要的是,慢性病要治好需要很长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经济实际到今天还没有走出08年的金融危机,因为底层的经济失衡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疫情经济的复苏主要取决于医疗上的突破:一旦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被创造出来,经济会很快复苏,甚至有猛烈的反弹。人们最近非常担心的,是新冠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架构的深远影响,比如产业链转移、中美关系恶化、全球治理重构、等等,实际深层的原因和新冠都没有关系。新冠起到的作用只是加速了世界已经开始的一些变化,因此是催化剂,而不是直接的动因。

为什么新冠会引起如此惨烈的经济衰退?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新冠感染人数略超三百万,死亡人数略超二十万,是非常严重的疫情。但是和全球每年五千多万的死亡人数相比,新冠带来的生命损失目前只是一个零头。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新冠会引起全球经济如此猛烈的衰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看到的感染和死亡人数,是在所有国家牺牲经济、积极抗疫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些强有力的抗疫政策,世界所有的医疗体系都可能已经瘫痪,感染人数可以是十亿级以上,而死亡人数可以是千万级。所以,新冠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传染病,是一百年来唯一可以和1918年西班牙流感相比的流行病。而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在五千万左右。


因为目前还没有疫苗或特效药,应对新冠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保持“社交距离”来控制疫情。像中国一月的封城、封省的这种做法也属于社会隔离,只是比较极端,把保持社交距离做到了极致。但全社会的隔离必然带来经济的停摆。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需要人或机器的持续工作来产生,一旦人无法去工作了,需要人工作的那部分经济活动自然就停止了,因此经济就一定下滑。这是疫情的供给效应。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供给效应的影响,但需要人和人近距离接触的行业,比如餐饮、零售、交通、住宿等,则影响更为剧烈。要解决新冠的供给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对疫情产生有效的控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6-10 19:31:07
疫情对经济带来的第二个打击来自于产业链的全球性分布。一、二月份的时候,中国的疫情在全球最重,其它国家影响都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经济不会受新冠的影响。比如日本和韩国的车企就不得不停工,因为中国的零配件供应商都停工了。同时,东南亚供应中国的上游企业也得停工因为没有中国的订单。到了三、四月,中国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中国企业因此得以复工,但美国和欧洲的疫情却愈演愈烈以至于这些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采取和中国类似的紧急措施。这样,中国的企业就仍然无法开始全负荷工作,因为虽然有了产能,但订单却消失了。所以,一个企业要想真正恢复疫情前的生产,就必须等到整个产业链从顶头到末尾都完全逃离新冠的阴影才可能。

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把产业链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实际上并不能解决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即使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出口企业被分散到了东南亚各国,西方目前遇到的经济问题也不可能有任何的缓解。事实上,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如果产业链的两端有更多的部分在中国,由于中国全国性的统一抗疫成功,实际这个产业目前更容易复工复产。一个国家要想实现产业的“完全安全”,只有完全地去全球化。但这样做的经济成本大到几乎无法估算,尤其对中小型国家而言。

疫情对经济带来的第三个打击来自于需求端。为了抗击疫情,消费者一旦居家隔离,会突然发现很多的日常性消费实际都是非必需品。最早取消的是旅游,这样就去掉了对交通、住宿的需求;再次就是餐饮,隔离时人人都变成了厨师;既然不用去上班、聚会,很多人发现化妆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头发也不用勤洗。实际上除了饮食、住宿,其它大部分消费都可以暂停。这种对终端消费的重大打击,随后会顺着产业链再传导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比如,消费者不旅游了,就没人坐飞机;航空公司没有收入,就不会订购新的飞机;波音和空客因为没有订单就不会采购配件;最后上游的中小企业也就不得不裁员、关门。一旦疫情引起大规模的失业和降薪,经济的整体需求又会受财富效应的影响:因为收入降低了,所有的消费者对大多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会降低,以至于没有任何企业能逃过新冠病毒的影响。
除此之外,新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反应到资本市场就是大规模的资产价格下挫。由于企业和投资者都或多或少动用了财务杠杆,股权价格的下跌又会导致信用评级下降和融资困难。当下行的风险足以造成整个市场的恐慌时,所有的投资人都只想要现金,而会抛售所有哪怕有丝毫风险的有价证券。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可能就彻底失去流动性,而即使优秀的企业,如果完全失去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融资的能力,也无论如何是扛不过去的。这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负反馈。这种反馈机制一旦形成,实体的问题又再反应到资本市场上便是价格进一步下跌,价格进一步下跌再导致实体受进一步的重创。以此类推,反反复复,如果控制不当,一个流行病就会导致一次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大萧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