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读张五常《货币战略论》的一点感想(三)
最低工资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上篇谈到最低工资的规定以及提高最低工资客观上为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制创造了条件,那么,现实中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一谈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人们就会想到凯恩斯说的流动性需求陷阱,有效需求不足,应该实行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我们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呢?由于20世纪以后美国普遍实行了最低工资及其他大规模的福利政策,当工人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赶不上最低工资增长的速度时,失业人数就会增多,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远远赶不上最低工资增长速度时,失业人数就会大大增加,最严重的,会引大规模的经济萧条。
由此,我想到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迅速恢复以及低的失业率一方面是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最低工资比较低或增长缓慢或者干脆就不增长而形成的,这一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在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实行了硬约束,在失业率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胀率也比较低。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最低工资以及其他各种福利制度的高企,再加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放缓,失业率开始上升,另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主要西方国家开始实行法定货币制,于是在1973和1978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的时候,政府为了降低失业和阻止经济衰退而实行了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滞胀。试想一下,如果政府不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劳动生产率的缓慢增长配合工资率的同步相同幅度增长,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失业率上升的情形了。即使经历石油危机,油价高企,也可以由于工资向下弹性而最终抵消成本的上升,失业也不会很严重,至于货币政策,此时除了搞起较高的通货膨胀之外,根本毫无用处。
再来看看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史无前例的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堪称奇迹,但奇迹背后是什么呢?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高于最低工资的增长,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工资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适应,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依赖的是技术进步和人均资本的增加,人为提高最低工资只会导致失业率高企和经济衰退。
进入21世纪,网络科技泡沫破灭,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另外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到世界竞争的大舞台,再加上美国的最低工资远远高于中国,印度这些国家工人的工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业率上升了。而为了阻止失业率上升,美国只有实行大规模的货币政策,这只是饮鸩止渴罢了,最终导致了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
面对失业率的上升,美国该怎么办呢?是挥舞汇率大捧向人民币施压,要求其升值,还是继续实行它的货币政策,抑或是削减最低工资和其他福利,还是加把劲实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呢?很显然,逼迫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失业问题,因为即使中国不对美国出口,工厂也会转移到印度、越南以及其他一些工资率极低的国家,轮也不会轮到最低工资是他们上百倍的美国。另外,实行扩张货币政策结果只有一个,美元贬值和美国通胀,当然,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最终会搞起全世界范围内的通胀。至于削减最低工资,会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满,执政党为了不失去民众的支持,显然不会这么做。那么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了。而产业升级,何其难也。
读张五常《货币战略论》的一点感想(四)
最低工资与汇率调整的必要性
前面谈到最低工资下需要有货币政策的协助实现经济周期下经济的再平衡,那么,最低工资和其他各种福利政策是否会影响汇率的调整呢?怎样调整呢?
凯恩斯常说,工资有向下刚性,向上弹性,但没有说其原因。张五常则说这是由于合约的选择不自由引起的。是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最低工资,而就算是其他国家,工资向下调整也是不易的。正是因为如此,当经济产生波动时,我们需要货币政策来降低实际最低工资促进经济的复苏,同样,在国际贸易环境下,我们也需要调整汇率来抵御经济的衰退。
一个开放经济体的货币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升值之后,如果工资没有相应地往下调整,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失业增加,经济衰退,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日本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元大幅升值之后,由于国内压力的左右,工资没法往下调,与此同时,禁止农产品进口造成土地地租上升从而造成厂房租金上升,最终结果是工厂向外转移或破产,造成的是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经济不景。
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在面临其他国家竞争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生产同样产品,其他国家产品成本比较低,更有优势,那么这个国家货币的币值在国际上就被高估了,有贬值的趋势,如果不贬值,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国内失业增加,逆差增加,在固定汇率情况下汇率面临着崩溃的危险。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关于亚洲金融危机有这样和那样的各种解释,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另找一个角度来解释呢?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极其严重的高速通胀,1994年达到24.1%。在朱镕基1994年执掌中国人民银行后,将人民币的汇率从1993年底的1美元5.72人民币一下子下调到1美元8.7人民币,此后十年基本保持稳定,但通胀很快被控制下来,中国更进一步开放,产品流往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亚洲的其他国家则汇率基本没有往下调。这样就产生了问题:中国在通胀情况下大幅度下调了人民币的汇率,在通胀控制下来之后往上调整,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则还一直固定着他们的汇率,在中国出口生产率急速上升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来说显然是高估了。这些国家本应该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情况下下调自己的汇率或下调自己的工资,但由于他们当时没有下调汇率,也没有下调工人工资,最终免不了货币被攻击的命运。
当一个经济体货币币值面对国际竞争而很难调整,同时这个经济体又没有合约选择的自由,又没有货币政策应对的权利时,等待它的只有衰退了。香港在1997年回归后出现的就是这一种情况。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汇率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同时,香港没有货币政策,在最低工资及其它福利政策的条件下,面临其他经济体的竞争的结果就只有经济不景了。
让我们再将目光转到欧元区的希腊债务危机。在最低工资及其他福利条件下,各个国家需要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对经济的波动进行调整阻止经济衰退,而在欧元区,各个国家丧失的货币自主权,欧洲央行的职责也只是守通胀,不调节经济,其结果是什么呢?其结果是在不取消或大幅度削减最低工资和福利的情况下,某些国家的失业率就会很高。同时,政府面临较高的福利开支压力,最后不得不向外借债,货币自主权的丧失也让政府没有下调汇率的权利来让国家减少贸易逆差,其结果是债台越筑越高,最终产生危机。希腊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如果非要形成统一稳固的欧元怎么办,大幅度削减最低工资和福利政策,让合约的选择更自由,只有这样,才不需要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阻止经济衰退,货币才能回归到它本质的职能上去;也只有这样,统一货币才有意义。
因此,由于最低工资和各种其他福利制度的存在,我们除了需要独立的货币政策外,还需要浮动汇率(相对于其他货币浮动)制度,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最低工资和其他福利制度,我们不需要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也不需要浮动汇率(相对其他国家货币浮动)来调整经济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