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604 3
2010-07-12
现在很多人都在问:“中国出现了国进民退,到底是为什么?”很多人也对国进民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该国进民退抑或是国退民进,舆论各派剑拔弩张。白万纲博士在《十二五规划宝典之集团战略》中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两点,它给了我们一些不同的思考,同时也有借鉴的意义。
    “首先,中央政府已经敏锐地发现,如果我们现在简单地推进市场化,以我们的企业的竞争力,以我们的产业控制能力,事实上肯定会全线溃败。而如果我们现在简单推进民营化,事实上是再一次地沦陷和拉美化。那么有人说,能不能依靠民营企业担负起民族产业振兴的重大职责,等它做大了以后,再来和国际企业竞争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没有,因为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仍然是逐利的,所以它不会讲政治。逐利未必错,但是放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的话,不讲政治一定是错的。唯有国家主导的这种国有企业战略,甚至被有人叫做国进民退的做法,才有可能培养内部冠军。培养国有冠军,在适当的时候再让它整体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让它的血缘多元化,再来和国际公司竞争,这才是有可能,甚至是有可能转变竞争格局的一种做法,整个中央政府的类国退民进决策的根源就在于这里。
    其次,我们认为事实上中国今天的繁荣是以大量的民营企业的试错式的发展为根基的,虽然政府有形的手在中间起了很多的作用,但毕竟它是混沌的,是由民营经济自发,由下而上形成的一种格局。因此,虽然我们形成了目前一个繁荣的局面,但是骨子里面我们国家产业结构的错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政府想要抓住目前一些战略型的机遇。差不多到2020年之前,对中国来讲事实上是一个战略型机遇。在2020年之前,中国不会成为美国的头号竞争者,至少我们还有一段喘气的机会,利用这个时间,我们推进内部产业整合。以央企及一些大的国企为引导,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我们的基干产业,甚至形成我们的基干产业加科技、加金融模式,这是中央政府在此刻做的选择。也因此我们在观察研究国企近些年所进行的集团战略的一些模式的时候,我们必须带着这个背景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作为后发型国家里面的大企业,我们不能再仅仅简单地靠找缝隙、找商机而生存了,拾人的牙惠是撑不起我们这个大国的发展需要的。既然大商机、大的生意机会早就让前面的饿虎叼走了,我们就要用一种结构设计去战胜别人,别人是靠着各个子公司分别去赚钱,那么我们是把它们绑成一个航空母舰,用结构去把对方冲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4 00:37:31
国家是愚蠢的!这意味着丧失更多尝试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4 09:38:18
这里的重要假设:国家不如民营企业短期逐利,所以可以做长线规划.

真的是这样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5 23:18:09
为什么没有全文呢?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