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
1991年5月25日,作为兴业银行属下的一家证券营业部,兴业证券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初创而拉开事业的序幕。
1991年5月,营业部成立之初仅有十几个职员,1000万元资本金。相对于1988年来已经有不少证券公司成立而言,兴业证券营业部不过证券市场的新兵。
1991年10月29日,营业部正式对外营业,业务品种单一,主要从事国债柜台买卖和少数的企业债券代理发行。
1991年,第一批加入中国证券业协会,并当选理事单位。
1991年,实现利润20多万元。
一九九二年
1992年2月,与全国40多家证券经营机构一道,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会员申请并获批,成为首批13家异地会员之一。
1992年7月4日,上海营业部成立,正式抢滩上海市场,从摆地摊开始拓展证券业务。
1992年10月,福州开始实施股票异地交易系统,克服了大量的手工操作的问题,业务发展进入质的飞跃。
1992年,实现利润200多万元,同年加入深圳证券交易所。
一九九三年
1993年,福建省成为全国股份制改革试点省份,兴业证券担任省内股票认购证申请表发行主干事。
1993年,共主承销福建省5家上市公司中的3家新股(福建水泥、福建东百和闽东电机)发行,并推荐上市,是投资业务的里程碑事件,由此一举打开业务局面,并奠定了兴业证券在福建省内的行业龙头地位。
一九九四年
1994年4月29日,福建兴业证券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
1994年4月,深圳营业部开业。
1994年8月30日,福建兴业证券有限公司成立庆典。
1994年,代理证券交易总量首次进入上海交易所10强,列第4位。
1994年,投资银行业务主承销福州东百和闽福发配股,首开国家股、法人股以权证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的先例,实现收入6000多万元。
1994年,在福建省内完成业务网点布局。
1994年,在熊市的大环境中实现当年利润5000多万元,利润指标在全国400多家证券经营机构中排名第6。
一九九五年
1995年,在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基本规避由3.27国债期货事件等引发的全国性市场风险。
1995年9月,主承销福建豪盛配股,开创法人股非定向转配的模式,实现1000多万转配股在1分钟内销售一空的记录,引起市场各方热烈关注。
1995年,代理证券交易总量仍居上海交易所10强,列第6位。
1995年,实现利润3530万元,列全国第8位。
一九九六年
1996年,市场回暖,全年代理证券交易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再度名列上海交易所第4位。
1996年,主承销股票发行3家,主承销福建省地方铁路建设债券2亿元。
1996年,公司业务立足福建,同时重心开始向上海转移。
1996年,实现利润巨幅增长,达3亿多元。
一九九七年
1997年,由于资本金和地方监管机构的因素,失去收购专业银行下属信托证券经营机构的机会。
1997年9月,开始部署和实施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1997年,投资银行业务首次在福建省外开拓业务并取得良好业绩,完成主承销4家新股发行(厦门信达、福州天宇、福建三农和中国武夷)和2家配股发行(上海望春花、同济科技),主承销家数和金额分别排列全国第11位和第17位。
1997年,继续实现利润增长,达4.28亿元,列全国第7位。,
一九九八年
1998年4月,公司在设立北京联络处,
1998年 5月,控股经营福建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1998年 5 月,举办“98年度资本市场研讨会”
1998年 6 月,在国际互联网开设网站,开始网上交易的准备。
1998年8月,召开工作会议,兰荣总裁作题为《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推进兴业证券事业的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
1998年主承销6家上市公司配股发行,成功策划实施巴士股份定向增发法人股案例,开创了通过定向发行法人股吸收合并非上市公司的先河,被评为当年“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重组案例”。
1998年,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全年实现利润2.78亿元
一九九九年
1999年,投行业务主承销福建天香
1999年,投资银行业务成功策划浦东大众以部分经营性资产认购大众出租股份,开上市公司间业务与股权整合之先河。
1999年8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进行改制增资。
1999年12月19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公司二次创业开始。新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08亿,净资产12.88亿。
1999年
12月19日,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在福州召开, 二次创业正式开始。
12月19日, 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选举兰荣为董事长、并聘任兰荣董事长担任总裁。经兰荣总裁提名,聘任郑苏芬、王君恩、左兴平、吴怀坤为副总裁。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推选陈永耀为监事会召集人。
12月31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937.45万元,利润11931.38万元,净利润6885.56万元。
12月,公司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兰荣总裁当选为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理事长。
二零零零年
1月, 与中国社科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第四届上市公司发展论坛。 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研讨会。
1月,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司获准进入金融同业拆借市场。
1月,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武汉营业部获批设立。
3月,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增资改制方案及更名,同时核准我司为综合类证券公司。随后,公司总部迁入福州湖东路99号标力大厦新址办公。
4月7日至8日,2000年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明确公司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与思路。
6月,北京、武汉营业部开业。
7月,在 2000年研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业务重心向上海转移的发展思路。
9月, 新成立的资产管理部开始运作。
10月, 位于上海浦东黄金地段的新办公区投入使用。
11月, 参加“福建省赴美国招聘留学人才工作团”,招聘留学归国人才。
12月, 外聘华信惠悦管理咨询公司,着手重组人力资源体系。
2000年,二次创业的第一年各项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经纪业务实现A股基金交易量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部均交易量第六。投行业务全年主承销5家,担任2家副主承销和21家分销商,融资额高达26.9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2000年实现营业收入7.96亿元、利润3.38亿元,年底公司净资产达14.9亿元。
二零零一年
2月,召开工作会议,首次确立走“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道路的战略指导思想。
2001年,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哈尔滨等5家营业部相继开业,全国性营业网点布局初步形成。
2002年,各项业务仍旧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其中经纪业务A股基金市场份额上升60%,交易量排名从上年第19位上升到第16位,部均交易量排名从上年第6位上升到第4位。
2001年,B股市场向国内个人投资者开放后,首家获得经纪业务资格。
2001年,投行业务融资额20.4亿元,市场份额上升68%,承销金额和家数排名分别从上年的第19和第17位上升到第16和第13位。
2001年,受托投资管理业务在下半年市场大幅下挫的系统性风险下,风险控制不当,业务受挫,出席潜亏,公司经营压力显现。
2001年,虽然公司整体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但业务收入开始下降,全年营业收入5.8亿元,利润6385万元。
2001年公司股票主承销家数、主承销金额、股票基金交易总额、净资产和净资本等5项指标跻身全国20强。
二零零二年
1月,召开工作研讨会,分2阶段分别在福州和上海召开。分析总结上年经营成败得失,研讨下一步项业务发展。
3月,成立证券分析师委员会。
4月,召开工作会议,提出2002年工作思路与措施。
5月,组织优秀客户经理队伍前往香港考察。
上半年,投行业务继续稳健发展,成为上半年首发、增发和配股金额均跻身10强的唯一券商。
7月,证监会核准受托投资管理业务。
8月,部署并全力实施营业部营业成本与费用大削减。
9月,兴网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证券网站”
9月,召开经纪业务点评会,提出业务战略转型。
10月,举办“生物医药世界论坛”
11月,召开投资银行业务点评会。
12月,华润集团来访,商讨公司再次增资扩股事宜。
2002年,证券市场延续持续低迷。公司经纪业务发展遭遇瓶颈,增长法理,首次出现亏损。但是,承销业务仍旧保持良好势头,全年主承销金额27.7亿元,主承销家数6家,排名从分别上年第16和第13上升到第7和第3,连续3年增长水平居业内前列。
2002年,证券行业出现整体性亏损,造成公司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对资产管理业务亏损进行了如实的披露与释放。
二零零三年
1月,兴业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
1月,公司主承销16亿元的新钢钒可转债成功发行,开创了投行业务承销特大型发行项目之先河,大幅度提升投资银行业务的业内地位和品牌价值,
2月,主承销三房巷5500万A股,承销业务一路高歌。
2月,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体系
3月,召开工作研讨会,提出公司整体战略转型
3月,开放式基金代销业务资格获准
3月,召开2003年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优质金融服务公司”的目标和今后发展应坚持的四个基本的原则。
4月,部署签订部门和个人业绩合同,建立公司绩效文化。
7月,举办营业部总经理、市场总监培训班和2003年财会、绩效、风险控制工作会议。
7月,广州营业部开业。
8月,组织学习贯彻全国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精神。
兴业远景
兴业证券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优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力争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把公司建成具备比较鲜明的业务发展特色、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运行高效的内部管理、专业优秀的人才团队、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持续盈利能力的综合性优质金融服务公司。到2010年左右,综合实力争取步入国内券商第一梯队,主要指标进入或接近行业10强,实现公开上市,公司的竞争平台、实力和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国证监会组织的证券公司2008年评价与分类工作日前结束,兴业证券经过自评、初审和最后评审,喜获A类A级评级,从而跻身证券业先进行列。 去年7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首次对证券公司实行以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市场影响力的全新的分类监管模式,根据评价计分的高低将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A类公司是风险管理能力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强,在新业务、新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证券公司。 在2007年首次评级中,公司曾获得B类BB级评级。而2008年以来,公司在常规评价指标上有了明显进步,而且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和账户规范等专项工作表现突出,获得评级加分,为2008年晋升A类评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次获得A类评级,不仅表明公司未来可以获得有利的分类监管政策(包括有利的创新业务资格和投资者保护基金上缴比例),同时意味着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得到监管机构和广大客户的认可,是兴业证券优质金融服务品牌价值的质的提升,对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