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资质愚钝,可感觉从理工蹦到经济,感觉语言和数学用的是越来越不精确(当然,有可能俺看的书都质量有问题,但多恩布什的中级居然也看不出关于挤出效应的精准的定义)
那位大虾给出挤出效应的精准定义和计算公式,叩谢。(感动得哇哇的哭中···)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挤出效应”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很著名的理论,最初由货币主义者提出来,用以指责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其大意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还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并进而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为了防止“挤出效应”,就必须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增加市场货币供给。这一理论后来被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所采纳,并用来解释实行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二楼说的没错,补充一点:
一般来讲,财政扩张,导致IS曲线向右上平行移动,其政策效果视IS曲线和LM曲线的倾斜状况而定。根据常规分析,LM不变,IS曲线越是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显著,陡峭的IS曲线容易使得挤出效应变小。如果IS不变,LM越是平坦,利率变动幅度越小,挤出效应趋向于下降,财政政策效果越来越大。
挤出效应与支出乘数,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和投资的利率系数正相关,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负相关.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变动的幅度*相应乘数。
多谢楼上几位,
是否挤出效应仅指由于LM曲线不移动,仅有IS曲线移动导致利率上升引起的投资下降?
真是慨叹国内一些写书的所谓的“牛人”们的治学作风,居然有的书上说挤出效应还包括什么私人消费的增减
应该是的,因为挤出效应的前提假设就是LM线不动,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导致政府的支出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和产量增加,然后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提高,会使私人的投资支出有所下降,抵消了一部分政府支出增加的效应,如果说LM线不固定,那么它自己会调整移动重新和IS 线达到均衡,这个时候利率是跟原来一样,是不会变的,那么就不存在挤出效应了。还有国内的书上的私人消费增减是有道理的,因为利率提高,私人的投资支出下降,就抵消了由政府支出增加产生的效应,从而产生了挤出效应。
原图尺寸 37.99 KB
挤出效应的大小.pdf
大小:141.33 KB
马上下载
zhangtb 发表于 2006-4-27 08:17 多谢楼上几位, 是否挤出效应仅指由于LM曲线不移动,仅有IS曲线移动导致利率上升引起的投资下降? 真是慨 ...
dxsheng 发表于 2011-4-13 09:21 我给推导出了一个结果,大家看看。如果大家觉得还行,请捧场。 其中α是**支出乘数,γ是财政政策乘数。α ...
氤氲雨轩 发表于 2011-8-13 14:11 令I=c-dr C=a+by L(r,y)=e-fr 令s=1/{1+de/[1-b]f}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