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1034 19
2006-04-26

或许资质愚钝,可感觉从理工蹦到经济,感觉语言和数学用的是越来越不精确(当然,有可能俺看的书都质量有问题,但多恩布什的中级居然也看不出关于挤出效应的精准的定义)

那位大虾给出挤出效应的精准定义和计算公式,叩谢。(感动得哇哇的哭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26 15:35:00

“挤出效应”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很著名的理论,最初由货币主义者提出来,
用以指责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其大意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在增加
国民收入的同时,还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并进而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为了防止
“挤出效应”,就必须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增加市场货币供给。这一理论后来
被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所采纳,并用来解释实行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6 15:35:00
政府增加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就会减少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从而总需求依然不变。对于挤出效应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家认为,挤出效应是无可否认的。因为公共支出的钱不论来自私人纳税或是私人借贷,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变或增加很少,则由于公共支出的增加,会造成货币需求压力,迫使利率上升,从而会减少私人投资。因此,挤出效应不会使总需求发生变化。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1)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只有达到充分就业后才会存在挤出效应。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不存在萧条时期公共支出排挤私人投资的问题。(2)影响私人投资的,除了利息率水平,还有预期利润率因素。如果增加公共支出能提高预期利润率,那么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不是“挤出”而是“挤入”。另外,即使公共支出影响利润率水平,但由于私人投资者对预期利润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所以公共支出也不可能“挤出”相等的私人投资。因此,增加公共支出仍然能使总需求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6 22:52:00

二楼说的没错,补充一点:

一般来讲,财政扩张,导致IS曲线向右上平行移动,其政策效果视IS曲线和LM曲线的倾斜状况而定。根据常规分析,LM不变,IS曲线越是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显著,陡峭的IS曲线容易使得挤出效应变小。如果IS不变,LM越是平坦,利率变动幅度越小,挤出效应趋向于下降,财政政策效果越来越大。

挤出效应与支出乘数,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和投资的利率系数正相关,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负相关.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变动的幅度*相应乘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08:17:00

多谢楼上几位,

是否挤出效应仅指由于LM曲线不移动,仅有IS曲线移动导致利率上升引起的投资下降?

真是慨叹国内一些写书的所谓的“牛人”们的治学作风,居然有的书上说挤出效应还包括什么私人消费的增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7 01:21:00

挤出效应

应该是的,因为挤出效应的前提假设就是LM线不动,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导致政府的支出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和产量增加,然后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提高,会使私人的投资支出有所下降,抵消了一部分政府支出增加的效应,如果说LM线不固定,那么它自己会调整移动重新和IS 线达到均衡,这个时候利率是跟原来一样,是不会变的,那么就不存在挤出效应了。还有国内的书上的私人消费增减是有道理的,因为利率提高,私人的投资支出下降,就抵消了由政府支出增加产生的效应,从而产生了挤出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