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农村,农民的生活不富裕,就连猪肉\鸡肉\鱼肉\鸭肉也不常吃,而农民常常闲着,其实,农民完全可以利用其闲暇时间来生产这种物品,而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完全可以不花钱在 其农村 得到 ,若这样做,农民 的生活 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 ,他们并没有 这样做 ,为什么农民不这么做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6 19:54:04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就我所在地区,农家养少量鸡、鸭是很普遍的,价格稍好也好销,因为城市人喜欢土生土长的绿色食品,据说有土办法可以分辨是农家土鸡鸭还是专业养殖场出来的饲料鸡鸭。养猪比较少,因为生产成本较高(必须圈养),而且没法整头出售给消费者,卖给猪贩子价格并不好,猪肉也难以分辨是否饲料猪。
在农村饲养这些动物要耗费很多粮食的,这些粮食本来可以吃很多餐,转化为鸡鸭猪肉后可能只能吃几餐,对贫穷地方来说,是追求食物数量还是质量?养些光吃草不吃粮食的小动物倒是个两全办法。
此外还有一些环境卫生因素。
我老家就是农村,我们那边的老百姓可是非常有经济头脑的,家家户户都种温室大棚西瓜,收入蛮高的,平均人均在3000以上,所以不能说农民都很懒。
拿我老家做例子,各个家庭很少还有养鸡的,但基本上都养一只猪(主要是为了把饭后的泔水处理掉,不然怪心疼的,而且养猪每年可以积累一定的肥料,当然年轻人家庭可能猪也不养了)。为什么不养鸡?如果是大规模养鸡的话,其机会成本(种植商品蔬菜,这里指的是大棚西瓜)会比较高,养鸡不合算;养几只鸡,那么每天还要给它们喂粮食、鸡饲料,现在的粮食、饲料价格非常高,而且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的人主要是买鸡蛋吃(专业化生产使得大规模养鸡也有利润可赚啊),很少养鸡了。
总而言之,我们那边农村已具备了这种专业化生产的特征。
没有办法农民苦呀
有好几个来自农村网友发了帖,但我以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农村与农民。
农民并不懒,他们很朴实。如养鸡鸭来说,散养鸡鸭表面成本不高,实际上,鸡鸭吃喂的饲料外,它们需要到外面觅食,吃菜地里菜及可食的庄稼,(损失?)另外,由于散放,吃撒过农药的菜与庄稼的可能性很大,这就有“沉没成本”问题。传统的养猪生长周期太长,需配用大量的青饲料……。若改用配方饲料,则小规模成本太高。大规模养殖投资太大,从贷款建舍到规模化养殖,我曾问过相关人员,大约在20——30万元间,贷款也并不好贷。……
南方的农民就是比北方的农民勤快和敢于冒风险。农民是苦,但谁都是从苦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如果农民能以农地为生经营,那当然会有风险和收益了。但是现在的农民缺少资金积累,这一点政府应该是考虑到的,但是如果给予的太多,农民的依赖思想会越发严重。就象我去浙江省搞调研一样,那里的农民大部分认为减轻农民负担是应该的,因为政府需要对他们偿还的太多,他们即使不努力,政府也不会不管。然而,为了生活更好,他们出去经营来钱比农业更多更快,所以大部分的农民比城里人富有。
但是北方的农民真穷,我是北方的,也去过农户调研,一见面的感觉和浙江完全不同的面孔。胆小、怕遇风险是北方农民的典型特征。当然,地理条件和周遍环境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国家应该给北方的农民多些原始积累,让他们慢慢富起来,至于南方的农民喽,我都想当
发展新农村不一定要靠养鸡鸭来致富啊
而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完全可以不花钱在 其农村 得到
——你没在农村生活过,你没有真正养过这些东西就不要乱说。养殖的投入的很高的,很多养殖算下来根本不赚钱,而且还不算劳动投入。实际上在农村,生产这些的家庭往往都是比较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21:04:46编辑过]
现在的农民是有想富之心而无富之力,我觉得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大多的农民先天不足,后天缺乏教育提高,故大多缺乏市场意识.
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多农民经济能力不足,难以自顾,何来能力从事其它的事情.
三:承受市场的风险能力差,市场的残酷以及现实生活的种种需要令许多农民想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