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591 1
2010-07-18
有位智者曾经这样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虽然这位智者最后蹲了局子,但他这句话确实是至理名言。笔者是80后,经常听父母那辈人聊天,觉得他们的一代人的工作风格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基本上一个工作可以做一辈子而毫无变化,每天两点一线,忙完工作忙家庭,忙完家庭忙孩子,忙完孩子忙父母,笔者并不是觉得这样的生活不好,而是会觉得有些枯燥无味。


好在80后是一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他们开始谈人生,谈理想,谈个人价值,谈生活质量,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只是打工赚钱,他们希望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体现自我的价值,于是他们选择了“跳槽”——在跳槽中成长,在跳槽中体味世间辛酸,甚至说如果你没跳过槽,就会被认为是一成不变,没有追求的人,实际上跳槽正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

对于网游行业来说,跳槽现象就更加普遍,因为网游人才普遍年龄较轻,他们的正是富有朝气而同时也心浮气躁的年纪,为薪资而跳,为职位而跳,甚至为朋友为领导而跳,这些跳槽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也不值得笔者专门写这样一篇文章,而如今网游行业兴起了“集体跳槽风”,自2010年以来,不乏整个团队跳槽或者被挖角的例子,这就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人才战争——知名网游研发团队为何如此吃香?

7月16日,一则消息出现在人们面前,据知情人士透露,韩国网游厂商Mgame旗下《热血江湖》研发团队遭遇同行挖角,包括制作人、主美在内的多名核心人员集体跳槽。这次集体跳槽之后,可能会严重影响《热血江湖》后续版本的更新。

《热血江湖》是一款韩国网游,于2005年引进中国市场,在线人数一度达到50万之多,开发商曾表示《热血江湖2》正在开发阶段,将于2010年下半年投入测试,但经过这次离职,原计划搁浅的可能性比较大。

集体跳槽,对于原公司来说打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这几乎等于断了这家公司的生路。熟悉游戏研发的人都知道,培养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是多么的艰难,团队的磨合期可能就需要1~2年的时间,没有3年以上是绝对不可能做出优秀的游戏产品。国内如此,国外更是如此。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游戏研发的经验和技巧是不能完全体现在文字或者资料中,只有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够将一个策划尽可能实现,所以很多网游公司采用了直接挖角团队,而不是某些人员的做法,正是出于此目的,一个成熟的团队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成本和时间周期,可以保证游戏尽快上市,所以越是知名游戏的研发团队,往往越容易被天价挖走。

实际上,这种集体跳槽或是被挖角的情况不仅是在韩国频繁出现,国内也发生了多起类似的事件,比如金山烈火软件工作室的集体离职,佳游《大明龙权》团队集体跳槽完美时空,深圳岳览时代高薪挖角国外研发3D视觉技术的团队等等,都昭示成熟团队对于资本投资人的巨大吸引力,同时也意味着网游行业的人才战争已经开始打响。


天价挖角——何人出手如此阔绰?

如果把网游人才看作一个市场,那么研发团队自然是一件热门商品。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买方和卖方,在这些离职事件中,我们都会看到两个字——挖角。实际上跳槽和挖角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跳槽是人才方主动选择雇主,而挖角则是雇主许诺了更高的利益,令人才方放弃了原来的雇主而转投新雇主。尽管从道义上也许挖角这个战术并不高雅,但在商战中确实最有效率的做法。

那么我们关心的是,这些挖角事件中,买方是何许人也?也就是说,谁出了更高的价格让他们离职?有些事件已经明盘,因为跳槽团队的去向已经揭示了雇主的身份,而有些则需要我们去猜测,其实猜测也是一种乐趣,同时也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就像方舟子如果不去猜测唐骏的学历作假,也不会引发那么多有趣的连锁反应。

那么笔者在这里也不妨推测一下《热血江湖》研发团队的去向,笔者认为有三种可能性:一,该团队被韩国某游戏公司挖走,由于近年来韩国网游人才由于经济危机流失严重,据说像《炽焰帝国2》、《TERA》这样的大作,研发团队都缩减了1/3左右,像《热血江湖》这样的成熟团队自然颇具吸引力;二,该团队被国内某大公司高价挖角,尽管这种可能性很低,但国内不乏出手阔绰的老板,用重金购买这样一只团队也并非不可能;三、根本就没有《热血江湖》离职的事件,这只是中华网做的一次市场炒作而已。

当然,分析的第三点,也许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中国网游营销历来怪招频出,前几天还有用狗狗代言网游,闹得人狗不得安宁,而这次《热血江湖》的运营团队突然心血来潮,搞这样一个“挖角门”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我们可以等待后续中华网的回应,以及事件的发展,如果最终不了了之,那必定是炒作无疑。


暗流涌动——中国未来将成网游硅谷?

话说回来,无论《热血江湖》离职事件是否属实,都表明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网游市场的人才战争确实已经让人闻到了硝烟味。尽管今年盛大等一批网游公司的财报表明,中国网游的高增长已经放缓,赚钱并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但仍然阻止不了各路资本涌向网游市场的热情。

就笔者本身而言,已经接洽了不少来自传统行业的风投,他们对网游几乎是一窍不通,但看好网游行业低成本、高利润、资本回收周期短的特性,准备长期投资的有之,打算短期赚一票就走的亦有之,这些资本由于缺乏网游运营经验,只能高价从其他公司挖人,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将公司投入运作。

与此同时,大公司也进入了“人才荒”危机,包括盛大、巨人、腾讯这些一线大厂,他们急于扩大自己的地盘,从纯游戏业务引申到各个行业,一方面不断需要有新作来维持产品线,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将各个业务运作起来,因此对于网游研发、市场的各类人才仍旧是处于渴求状态。

但是,从国际游戏行业来看,近几年“裁员”是一个主旋律,包括EA、UBI、动视暴雪、索尼游戏等大厂纷纷裁员,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外成熟游戏市场也已经趋于饱和,各大游戏厂商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求合作机会,我们看到EA和九城,盛大和迪斯尼,CAPCOM与腾讯等合作,虽然其中有成有败,有的还只是一个意向,但表明了国际游戏厂商已经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笔者预言,往后几年的中国网游市场,人才战争仍然是主旋律,人才需求将会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但并不是说你只要是在游戏公司做过几年,就会有公司向你抛出橄榄枝。这些公司往往看中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否真正理解了中国市场,是否能够开发出玩家喜爱的游戏作品,我想对于中国的网游人才来说,前景固然是美好的,但从自身出发,找到一个能够发挥自身价值的出发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来源:网易游戏频道 作者:姚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9 16:09:27
关注
确认是团队一起跳的?不是各奔东西?
如果是被挖,估计会引发公司间的诉讼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