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645 5
2010-07-19
1.引言
目前经济学理论流派众多,基础各不相同,各自对社会运动做出了局部的相对正确的描述,然而这种纷纷扰扰的描述实在太过繁杂,对于掌握这门学科带来了困扰。那么社会运动会不会也像自然运动那样,可以找到几条简单的规律,通过简单的规律的组合,来演绎复杂的现象?下面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2.基本变量:
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需要一些新的基础,下面,先对几个变量加以定义。
2.1 势阱
考察社会,一个现代社会由个人、企业、产品等等组成,其中人与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无论个人或企业,都有货币进出,通过获得与释放货币,来维持企业的运行和个人的生存,同一时间内,获得货币和流出货币可以是不相等的,也可以是相等的,就货币流动这个特性来看,个人与企业是没有差别的,那么,就可以把企业、人、区域、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这种货币流动特性抽象出来,统一用一个名称来表达,借用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称之为势阱,接下来的所有篇幅,都是围绕势阱展开的,最终会得到势阱运动的基本方程,由众多势阱运动的叠加,就构成整个社会运动。
2.2货币流与货币数量
观察社会运动,每天都有消费者购买产品,使得货币流向企业,同时,企业通过发放工资,使得货币流向消费者,因此,可以把货币运动用货币流来加以度量,货币流动也有方向,我们规定货币向商品的运动为货币流的方向,一定时间内流动货币的多少即为货币流强度,用d$/dt表示,$表示货币,t表示时间,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发行量二者都对货币流强度有影响。
2.3币阻
仿照自然科学的定义方法,给出币阻的定义。
                                   R=U/I                              (1)
R为货币流动阻力系数,简称币阻。U为推动货币运动的动力,由人的劳动和企业生产决定。I为货币流强度。
2.4  市场容量系数(简称市容)
在势阱(企业)供应能力范围内,如果社会需求旺盛,哪么就会增加这种产品的供应,反之,则会减小供应,可见,需求S与势阱供应能力P之间成正比,用数学式表达为:
S=CP                                   (2)
其中C为一常数,称C为市场容量系数,简称市容。
2.5  势阱感应系数(简称势感)
在势阱(企业)生产能力范围内,销售旺盛,则会开足马力生产,反之,则会消减生产,可见势阱生产商品的能力Y与销售商品的量X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可写为:
Y=HX                                (3)
其中H为一常数,称之为势阱感应系数,简称势感。产品的销售实际上与货币流动相关,在一定时间内,货币流动强度大,则说明产品销售的多,货币流动强度小,则说明交换发生的少,产品销售不旺盛,所以X可以用货币流强度变化来表示为X=dI/dt,这个量在后面要用到。
3.基本方程推导
由于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应力P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品的供应数量来表达,而这种产品的生产能力Y则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来表示,这两个量就有一种等量关系,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商品生产数量就是单位时间内产品供应量,哪么根据前面的参数,就有:
S/C=-HX                           (5)
S为市场容纳产品量,C为市容常数,H为势感,X为销售量。负号表示市场供应产品的迅速减少会转化为生产动力。
市场容纳产品的数量实际上与一定量的货币相等,那么如果用$表示货币,则S可用﹩来代替。
而单位时间内的销售量与单位时间内货币流动强度相关,即货币流动强度大,则说明销售量大,货币流动强度小,则销售量小,那么销售值可以写作:X=dI/dt
I为货币流动强度,这时将得到以下等式:
                      ﹩/C=-HdI/dt                                (6)
把I=d﹩/dt代入,则得到:
-﹩/HC= d2﹩/ dt2                             (7)
令ω2=1/HC,则得到:
-﹩ω2= d2﹩/ dt2                              (8)
方程的解为:
﹩=$0cos(ωt+φ)                              (9)
上式对时间微分后,即得:
I=d﹩/dt=-ω$0sin(ωt+φ)= -I0sin(ωt+φ)         (10)
$0和φ是两个常数,$0是市场容量的最大值,称为货币振幅,ω$0=I0表示货币流的最大值,称为币流振幅,从上面的式子中还可以知道,货币的位相比货币流落后π/2,这个结论将在后面用到。这个方程我们称之为势阱运动方程,也是经济学基本运动方程。
这个微分方程描述的场强为:
E=E0cos(ωt+φ)                              (11)
这个在后面的价值与价格关系里要用到。
3.1 位相差的实际意义
如果我们将货币的变化看做是需求的变化,把货币流的变化看做是生产的变化,它们之间相差为π/2,周期相差1/4,这就是时滞。弗里德曼曾经对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研究,认为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平均需要在6-9个月以后才能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在名义收入和实际产量受到影响后,平均要再经过6-9个月价格才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认为弗里德曼的实证数据是比较可靠的,哪么,会得到一个基本经济周期大约为4-6年。
4. 币阻作用下的经济学方程
在上面并没有考虑币阻的作用,是在不考虑势阱进化情况下的理想情况,事实上,币阻一直存在,很容易写出币阻作用下的微分方程为:
H d2I/ t2+RdI/dt+I/C=U¬0ωcosωt          (12)
5、价值构成
随便拿来一件普通的商品,如瓷器、电脑等等,就商品的构成来看,其实就是原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当然,这种组合需要能量,可见,商品的价值构成有三个部分:能量、原材料、原材料排序的规律。
如果我们用V代表价值,用W代表能量,用R代表原材料,用L代表生产商品的内在规律,那么价值等式可以表示为:
V=W+R+L
在这个等式中,如果认为能量是人的体力劳动,原材料排列规律是脑力劳动,再假设原材料的价值也是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果,将人类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统称为劳动,那么,价值就等于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价值的含义。
6、场强(需求强度)
就商品和人的需求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完全可以感知,这种作用的产生,是因为商品具有某种符合人需求的特性,这种特性和人之间会通过信息传递发生感应,那么,就定义这种相互作用为一种场,这种相互作用的大小由场强来度量,用符号E表示,其实场强表达的是人对商品需求的强烈程度。
为了度量这种需求强度,可以定义商品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需求者产生的需求强度为1,而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场强小于1,当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场强大于1。其实在这里,场在意义上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是一致的。
7、价格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这个应当是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现在,就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达这个规律,即:
P=VE
其中P为价格,V为价值,E为需求强度即场强。
这个式子表达了这样的含义,当场强为1的时候,价格与商品的价值在数量上相等,当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时候,也就是场强大于1的时候,价格在数量上大于价值,也就是说,场强偏离供需平衡越远,则从数量上说,价格偏离价值越大。至此,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就从根本上统一起来。
结合前面的方程对场强的动态描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价格的变化还随着生产和消费变化而变化,至此,就可以完整的理解价格变化现象。
8、关于价格等式的探讨
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由商品的价值构成看,这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商品脱离价值,将是无所依存的。
需求强度具有叠加性,也就是说,如果人们都是对商品的同一特性发生作用(社会发展到目前,相对单一特性的商品越来越多,如冰箱的制冷、自行车的代步等等,当然它们可能也有别的功能,但是最主要的功能将起到主导作用),作为一种估算,就可以用一个常数与需求人数的乘积来表达。即:
E=kn
这就是场强叠加原理,式中k为转换系数,n为同时对商品产生需求的人数。而多种特性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则表现为多种作用的叠加,这种叠加特性,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经济学现象,也可用于商业运作。
举最明显的最常见的例子如拍卖,当许多人同时对一件文物产生欲望的时候,如果忽略文物多种特性的信息,笼统的认为每个人由于专家的介绍,了解了同样的信息,并与之发生作用,则每个人都与文物之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这时,会有一个总的场强,而这个总场强就是所有人对文物产生的场强的加总。而要提高文物拍卖价格,除了需要更多解读文物信息外,就需要让更多的能够买得起并且有意愿购买的人知道并参与拍卖,这样就会增加场强,从而提高拍卖价格。而广告则是人们不自觉的对这一原理的运用。
当然,每个人对商品产生的场强会随着收入(长久性收入)、环境等发生变化,价值也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因为价值的最具有决定性的部分是原材料的排列规律,这种规律随着人类的认识的进步会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节省消耗的能量和使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对价值的度量发生变化。虽然这些量是变化的,但是,作为商品属性的价值、价格却一直存在,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价值与价格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度量数值。
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需求场中受到“作用力”大小的度量。
如果把价值比作是质量,把场强比作是重力加速度,把价格比作重量,那么这三者的关系将很容易理解,实际也确实是这样的,商品的价值使得商品能够产生符合人需求的特性,这种特性与人之间的作用使得商品具有了价格,价格的大小取决于价值和需求强度的乘积。
基于此,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马克思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各自描述了一半的经济现象,二者的完全融合,正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这个理论基本可以解释大部分经济现象,也因此可以解释诸如古老的水与钻石难题,以及更深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很多矛盾也将迎刃而解,而经济学基本运动方程也将具备完整的微观基础,据此就可以反演70年代的滞涨等等很多难以理解的曾经发生经济学现象,并且完全可以推演出新的没有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经济学现象,当然,更深刻更直观的关于发展的过去演化和未来形式,则需要另外的一组方程式。

基于上述方程,可对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现象进行解释,如市场失灵、通货膨胀、时滞、危机、价格变化、飞利浦曲线的几种适用情况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9 13:16:35
挺有想法的啊
1# 杨振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9 14:18: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9 14:50:35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7-19 14:18
物理知识摘抄:

1、先说势能:势能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由各物体间相对位置决定,所以也叫位能。势能是状态量,由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由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所确定。按作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和核势能等。势能不是属于单独物体所具有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共有。势能是一个相对量,选择不同的势能零点,势能的数值一般是不同的,这就是势能的相对性。有人说势能的本质是人们一直认为存在但是还没检测到其形状的暗物质。
猜测它的形状好像气球(专家叫空泡),那么势能相当于把这个气球吹起来的空气。
2、什么是势阱呢?
假设空间中的势能处处给定了,你可以把势阱(反义词叫势垒)理解成特定的空间区域,该空间区域的势能比附近的势能都低,是势能最小极值点附近的一小片区域。
比如在重力势场中(重力势场有,如果你站在一个山谷里,你就在势阱里,如果你站在山顶上,你就在势垒上。
通常在势阱中的物体,需要足够的动能才能离开势阱。
根,关于势阱的理解,大致是不错的
这个社会,无论个人,企业都是一个井,都企图使得经过他们身边的货币掉进去
这只是井的一个性质,另外,势阱还有一个性质,就是会在获得货币的同时,也加速了货币的运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0 08:50:48
王书记说我们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对于那些坚决反对马克思的我们就要坚决的斗争 既要思想斗争 也不排除在肉体上消灭他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