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6-4-30 15:22:00

我看不懂!!!!!!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16:07:00

找骂

张先生的好多观点还真够新颖啊

不过永远改变不了找骂的本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17:51:00

张先生笔下所构思的是一幅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景象: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要按照张先生的意愿行事,他们是无私地而非基于一己之利地执行着这种本来成本很高的制度安排。

舍此,实在看不出有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19:5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4-29 22:27:00的发言:

个人不太同意这个逻辑。

“不珍惜(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与“成本低”的关系似乎不大(甚至可能相反)。如果我们愿意采用“成本论”的套套逻辑,这种行为说明当事人(至少在当时当地)认为接受大学教育是件高成本的事,因而不愿意认真接受大学教育。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成本,不同的成本决定了不同的行为。与“机会”对应的恰恰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与选择是分不开的。

“上大学的成本”如果比“干其他事情的成本”低,当事人应该高高兴兴认真上大学才对。

我们俩说的成本不一样。我说的是他已经交的学费等等,是fixed cost。你说的大概是指variable cost吧,也就是上课的时间,下课后自学的精力等等。给定vc不变,fc越低,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相应地,给定fc不变,vc越高则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我认为就是这样。我和前面网友的分歧正是在fc(学费)而不是vc的问题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09:35:00

所以说嘛,垄断这个词,根本可以不用,经济物品都是竞争的,竞争是一定产权(制度)下进行的,产权是有一定胜负标准的(比如价格),阿尔钦早说过,经济物品、竞争、产权这几个词说来说去是一回事,关键问题是竞争的约束条件而言,指出了具体的约束条件,还要区别竞争、垄断吗?这除了多了几个概念,还有何益?

说说现实吧,中国现在不许可私人办学吗?怎么样的规模上许可?在公立学校,什么决策都有几个代理人(比如校长、副校长)在左右、决定的吗?现实中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到底是怎么样具体动作的?听巴泽尔言:奴隶也不是奴隶主能随意“拿捏”的?更何况有人生自由,有知识的学校老师们,和要交越来越多的学费的学生们了?现实中到底是怎么样的,具体的具体的一个个决策、运作过程?比如,选择什么人当教授?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课本?老师怎么定学生的成绩?这个成绩的代表性(代表人力资本)有多少?我认为只有在搞清楚一个个具体问题过程中,才能理解现实,理解理论。这比大谈什么垄断、竞争,什么样的制度更好等问题更扎实。要知道,各种各样的制度也是针对一个个现实现象,才能谈好还不好的?什么扩展秩序之类,若真有说服力,我想对一个个具体现象也应该有解释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11:50: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4-30 19:50:00的发言:我们俩说的成本不一样。我说的是他已经交的学费等等,是fixed cost。你说的大概是指variable cost吧,也就是上课的时间,下课后自学的精力等等。给定vc不变,fc越低,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相应地,给定fc不变,vc越高则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我认为就是这样。我和前面网友的分歧正是在fc(学费)而不是vc的问题上。

“已经交的学费”算不算“沉没成本”?影不影响未来决策?“给定vc不变,fc越低,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的具体逻辑能再具体说明一下吗?你看到多少学生因为“学费高”就认真学习了?看到多少学生因为“学费低”就不认真学习了?

学费“高低”如何判断呢?等额的学费占穷学生家庭收入的比例高,所以学费对穷人来说“更贵”,如果以此为学费高低的标准,穷学生认真学习的激励是什么呢?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比例的穷学生认真学习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11:54: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6-5-1 9:35:00的发言:…阿尔钦早说过,经济物品、竞争、产权这几个词说来说去是一回事,关键问题是竞争的约束条件而言,指出了具体的约束条件,还要区别竞争、垄断吗?这除了多了几个概念,还有何益?…

大家都是人,为什么每个人还要取上名字呢(重名还会引发不少麻烦)?说来说去都是“人”,“名字”除了多个几词,还有何益?(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11:59: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6-5-1 9:35:00的发言:…我认为只有在搞清楚一个个具体问题过程中,才能理解现实,理解理论。这比大谈什么垄断、竞争,什么样的制度更好等问题更扎实。要知道,各种各样的制度也是针对一个个现实现象,才能谈好还不好的?什么扩展秩序之类,若真有说服力,我想对一个个具体现象也应该有解释力的。

Very同意。

不过,本题从主楼开始就不是一个具体问题。张教授也是很宏观地谈了一下高校的问题。同时,问题具体到什么程度才可称作“具体”,也是说不具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14:22:00
公办大学低学费或者不收学费,大力提倡私立学校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0:30:00

我有一个问题,“我们把学费适当地提高,然后规定学费多少比例必须用于助学金”的一个前提是人人都交完学费,然后再以助学金的形式返还,首先穷人能否完成“交完”学费的第一步,其次,交完以后,怎么保证助学金都用于资助穷学生,而不会被某些人“不当处置”了!!

[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1:39:00

名词,当然价值是不一样的,比如,长期、短期之类,只有把具体成本概念(包括交费成本)说清楚,这种分法就是多余的,也有种情况,以前认识有限,取了个名词,随认识深入,这种名词可以改进、合并或者取消,而对科学发展无碍,这类例子,我想不用再举了吧。人取名词,有重名,我想和科学发展中的概念改进根本是两回事。比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之类,把具体约束条件下成本概念搞清楚了,这些东西根本不需求再提,有时,这些概念往往是研究者不深入调查研究的借口,什么短缺、过剩之类的概念,就是给“我不知道的情况”的一个借口。

另外,概念的定义就是说明我这个概念是具体到什么现象的,是对什么现象的概括和解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具体的原理,都有具体一类类现象与之对应的。不认承无谓的具体或绝对,我认为诡辩或者说相对主义。这点上,汪丁丁说得好:“现象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是无穷无尽的,正如链条一样,一环紧扣一环,正如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是无法穷尽的,说明、研究只能从某个具体的一环出发,认为前面的环节是前提,要指出它的错误,也得从具体的一环出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1:5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2:2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5-1 11:50:00的发言:

“已经交的学费”算不算“沉没成本”?影不影响未来决策?“给定vc不变,fc越低,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的具体逻辑能再具体说明一下吗?你看到多少学生因为“学费高”就认真学习了?看到多少学生因为“学费低”就不认真学习了?

学费“高低”如何判断呢?等额的学费占穷学生家庭收入的比例高,所以学费对穷人来说“更贵”,如果以此为学费高低的标准,穷学生认真学习的激励是什么呢?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比例的穷学生认真学习呢?

“已经交的学费”当然影响未来决策。“给定vc不变,fc越低,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不就是说的这个问题吗?就好比物价越低,人们买东西越不会精打细算一样。

我看见多少学生因为学费高就认真学习了?我在国外留学时就见过不少。看见多少学生因为学费低就不认真学习了?我看见的外国本土学生(学费比留学生交的少)认真学习的比例明显低于留学生。

第二段我没看明白你想说明什么。我已经说过了:1,学费属于fc;2,给定vc不变,fc越低,当事人越不珍惜机会。同样的学费,对于穷人来说是比富人更高的fc,所以穷人更珍惜学习机会。我在国内国外所见经验都是如此,不知道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2:27:00

“学费属于fc”。

这个判断有问题的吧?对于将上末上学的同学而言,这个学费就是成本,另外,许多经济学法早说fc(固定成本)这说法有问题的,既然是“固定”的成本,那么就无选择而言了,没选择当然不是成本了,对个个“FC”,比较科学地说法是租值、投资或者说上头成本,要从将来的角度看你这个投入有什么用,用将来的收入流来衡量这个所谓的“F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3:06: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6-5-1 22:27:00的发言:

“学费属于fc”。

这个判断有问题的吧?对于将上末上学的同学而言,这个学费就是成本,另外,许多经济学法早说fc(固定成本)这说法有问题的,既然是“固定”的成本,那么就无选择而言了,没选择当然不是成本了,对个个“FC”,比较科学地说法是租值、投资或者说上头成本,要从将来的角度看你这个投入有什么用,用将来的收入流来衡量这个所谓的“FC”。

这个问题的引出是因为sqzdk网友说:

“美国倒是市场化 而且一般都能贷款上大学 可现实怎么样 多少本科学生逃课去打工 或者打完工到课上睡觉?”

我反驳时说了一句:

“有些人会因为上大学成本低而不珍惜机会”

我想如果我多打几个字,加上些约束条件:

“有些已经交完学费进入大学的人会因为上大学的租值(投资,上头成本)低而不珍惜机会”

也许会少些误解。至于学费到底是什么成本,固定成本或者租值,并不影响最初的争论。

当然,还要假定将来的收入流乃是不变的。也许会被反驳说这是不现实的(收费好的大学往往名望大,所以毕业生收入也高)但我只是论述:高学费并不会使学生不珍惜学习机会,所以在制造sqzdk说的逃课或上课睡觉这样的现象上,不会比低学费更严重。目前为止还没见到有人直接反驳这一点。两位斑竹指出的问题很正确,但未免有舍本逐末,咬文嚼字之嫌。

德国素以大学不收费闻名,但其结果是造成了有些人在大学里学了很多年还不毕业。据说现在德国人也在考虑对超过一定期限仍不能毕业的学生收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3:16:00

大家都说的有道理 到底是富人转移给穷人还是提高收费标准对我国教育有益现在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09:02: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1 23:06:00的发言:…德国素以大学不收费闻名,但其结果是造成了有些人在大学里学了很多年还不毕业。据说现在德国人也在考虑对超过一定期限仍不能毕业的学生收费了。

其实我只想听一下,“学费低”激励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具体逻辑。

如果这个道理如此浅显,为何会出现“不收学费或少收学费”的现象?而学费多高才算高,以至于可以为学生认真学习提供足够的激励?并且,“多么认真”才算学习认真?(上课“一本正经”的学生也未必是认真学习的学生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 9:05: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09:4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5-2 9:02:00的发言:

其实我只想听一下,“学费低”激励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具体逻辑。

如果这个道理如此浅显,为何会出现“不收学费或少收学费”的现象?而学费多高才算高,以至于可以为学生认真学习提供足够的激励?并且,“多么认真”才算学习认真?(上课“一本正经”的学生也未必是认真学习的学生吧)


具体逻辑?你好歹也是斑竹,这种级别的经济问题不会理解不了吧?古董商人对价值一百万的东西和价值一万的东西呵护细心程度能一样吗?

为什么会“不收或少收学费”?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教育并未被当成纯粹的商品,而是加入了集体主义,照顾弱者和平等的考虑。

“学费多高才算高,以至于可以为学生认真学习提供足够的激励?并且,“多么认真”才算学习认真?”

如果有人对你说,需求越大,价格就越高,你是不是也会这么抬杠:“需求多大才算大,以至于可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价格上涨?”

或者如果有人说,房子的价格太高会使买房的人减少,你又跟上一句;“价格多高才算高,以至于会让人不去买房?”

我本来阐述的就是一个趋势而已:学费低,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小。我们说不出一个人“高”或“矮”的具体标准,但并不妨碍我们比较两个人谁高谁矮。斑竹大人莫不是看柏拉图的statesman看多了,非得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个绝对的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0:47:00

其实上一贴还没写完的,只是临时有事打断了,然后就忽然失去了续写的兴致。不过也好,等蓝田兄作些解答再回可更具针对性。既是蓝田兄认为上个贴子缺乏对具体现象的说明,那我们不妨仍拿张维迎教授的话当例子。

张教授认为随着全球化加剧,竞争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因而高校必须通过高薪吸引人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国家搞的义务教育拿不出钱,高校当然就得提高学费增加收入(几年前都说提高教师的待遇,义务教育国家没有给钱怎么办?——张教授语)。然而所增加的收入在使用是否真正财尽其用则靠老师们的觉悟水平了(但是,现在一批评大学就是大学变成赚钱机构,腐败了,教师的心黑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张教授语)。这就是他的约束条件,在此条件下,高收费是必然的选择。张教授无疑自负自己或者高校的同事天然具有超越他人的道德优势,别人有权有钱会腐败,高校管理人员不会,还会十分有同情心的照顾贫困生。

然而,我认为张教授此话不是作为一个学者,而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在发表观点。虽然他提倡办私学,但他仍是垄断体制下的官员,享有着通过行政权力产生的垄断的教育资源,这个状况尚无改变的迹象。在此条件下,他这番话无非表明高校不单要行政垄断地位,而且要不受或少受其他部门限制的垄断。将学费定价权、收入支配权完全由垄断高校自行决定,在无产权制度保护下,他又如何能得出可提高竞争力的结论呢?在无产权制度保护下擅自扩大垄断企业自主决定权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比比皆是,电信、石油、城市公共设施等等行业无不是竞争力低下而腐败严重的行业。如果对社会稍有经验观察,就不难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尚能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高统治者的制度设计有意识的分权平衡,尽量使利益可在不同部门之间加以分配,避免为单一部门独占。这种制衡亦使垄断者不可能为所欲为,行事不至过份出格引发社会动荡。

总结一下,

1、单纯加大竞争是不够的,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竞争的规则。

2、竞争并不必然得出必须扩大自主定价权的结论,国有高校不论从产权归属上还是从通过行政权力取得垄断地位上分析都不能由代理人自主定价。

3、学校也不能承担调节收入,劫富济贫的职能。大学既可有歧视富人的逻辑,那么意味着歧视穷人亦无不可,现实中后者可说是发展的必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 12:18: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1:20:0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1:23: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2 9:49:00的发言:…具体逻辑?你好歹也是斑竹,这种级别的经济问题不会理解不了吧?古董商人对价值一百万的东西和价值一万的东西呵护细心程度能一样吗?

恕我驽钝,我还是不理解其中的逻辑(你如果明白请直说)。我只知道,买古董与受教育是两回事。“呵护细心”并不是受教育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1:29: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2 9:49:00的发言:…如果有人对你说,需求越大,价格就越高,你是不是也会这么抬杠:“需求多大才算大,以至于可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价格上涨?”…

可惜你这个例子又举错了(也举得不全面)。

如果抽象地谈“竞争的供求市场”,其中的激励问题一般是不必考虑的。同时,供求互动才出现了“均衡市场价格”。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与需求量同时同量增加,均衡价格可以不变的。

如果我们把委托-代理问题引入市场,也就是在考虑其中的激励问题。我只想听到你具体的激励的逻辑。我懂不懂这个逻辑,与我是不是“斑竹”,没有任何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1:36: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2 9:49:00的发言:…或者如果有人说,房子的价格太高会使买房的人减少,你又跟上一句;“价格多高才算高,以至于会让人不去买房?”…我本来阐述的就是一个趋势而已:学费低,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小。我们说不出一个人“高”或“矮”的具体标准,但并不妨碍我们比较两个人谁高谁矮。斑竹大人莫不是看柏拉图的statesman看多了,非得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个绝对的标准?

这个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例子。与这些例子相关的是预算约束与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我问的问题是这种逻辑吗?

你后来也说“我本来阐述的就是一个趋势而已”(张维迎是你这种逻辑吗?),如果有人不同意的你的观点,也不给出自己的理由,就说“就是一个趋势而已”(你不懂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相信(愿意相信)这个人所说的吗?

这也不是什么“柏拉图的statesman”之类的问题,这里不是“标准”问题,有了“制定标准”的逻辑,才有所谓具体的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也要有一个逻辑,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2:13: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2 9:49:00的发言:…这种级别的经济问题不会理解不了吧?…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按“成本低从而不认真学习”的逻辑,当事人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就是为了混文凭(并不想学到什么,甚至什么也没学到),那么对于这种“刚性需求”(拿到毕业证),即使价格上涨,当事人还会入学的,当然也还会不认真学习的(凡与实现目的无关的行为从效率上说就不该做吧?)。

如果你认为学费高低可以改变个人偏好,或者说,个人偏好是内生的,这样的理论不是不可以,但你以此假设做优化问题就不要忘了这个偏好内生的假设。而如果“内生偏好”并不能比“外生偏好”解释更多的现象,反而使理论表述更复杂,就得由奥康剃刀削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2:57:00

买古董和受教育的共同点在于,购进(古董或受教育资格)的价格越高,越珍惜。“细心呵护”古董,在教育问题上反映出来就是“细心呵护”受教育的时间和机会。当别人邀你去玩时,珍惜机会的人就会通过谢绝来“呵护”自己稀缺的时间。

如果还不明白,那就这么说: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他上大学免费,那么他留级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而如果他要交很高的学费,他留级损失就很大。同一个人(也就是说不考虑人与人之间价值观或勤奋程度的不同),在前一种情况下留级的可能性更大。

或者打比方说,其他条件相等,商人对他投资一亿元的生意关心程度超过投资一万元的生意,对不对?

“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与需求量同时同量增加,均衡价格可以不变的。 ”

那么再把我的诘问改动一下:

“如果有人对你说,在供给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越大,价格就越高,你是不是也会这么抬杠:“需求多大才算大,以至于可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价格上涨?”

我本来就不是为了捍卫张维迎的观点,而是为了反驳另一网友关于大学收费让学生不珍惜学习机会的观点。

“如果有人不同意的你的观点,也不给出自己的理由,就说“就是一个趋势而已”(你不懂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相信(愿意相信)这个人所说的吗?”

我认为我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常识,不需要理论推导.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人们对贵的东西比对便宜的东西更珍惜,这是不证自明的.如果你不承认这点,那咱们的讨论就是南辕北辙了.你能用其他的不证自明的论点来驳斥吗?我看你的发言,只见到标准,没见到什么逻辑推论能支持你对我的反驳.

"按“成本低从而不认真学习”的逻辑,当事人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就是为了混文凭(并不想学到什么,甚至什么也没学到),那么对于这种“刚性需求”(拿到毕业证),即使价格上涨,当事人还会入学的,当然也还会不认真学习的(凡与实现目的无关的行为从效率上说就不该做吧?)。 "

如果你假设天天逃课也可以毕业的话,这段话也许成立.但现实是,其他条件相等,认真读书比不认真读书毕业的可能性要大.就算是混文凭,也不是天天睡觉打牌就能混出来的.而且,我前面所说的只是当事人在大学里的行为,不涉及价格变动对他入学与否考虑的影响.我只是说,当价格低时,当事人对不能毕业的恐惧程度要低而已.

至于什么东西该用奥卡姆剃刀割去的问题,恐怕不能以解释现象的多寡为标准.神学经常可以解释比科学能解释的更多的现象,但恐怕没人会主张用神学取代科学.当然,你也不妨用你的理论来解释一下,看看能不能改变我在理论选择上的偏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3:29: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2 12:57:00的发言:…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他上大学免费,那么他留级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而如果他要交很高的学费,他留级损失就很大。同一个人(也就是说不考虑人与人之间价值观或勤奋程度的不同),在前一种情况下留级的可能性更大…

即使把学费看作留级的机会成本(比如留级一年要多交一年的学费),那么留级的机会成本也不光是学费(比如晚一年毕业带来的收入上的损失)。不过,这的确可以是一种逻辑。但是,一年的学费与一年的收入相比,哪个更影响当事人的行为(这里面且不谈所谓“宝贵年华”的损失)?

同时,对于那些“不管学费高不高都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还有“不管学费低不低都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更看重什么呢?这样的学生占的比例有多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3:43: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2 12:57:00的发言:…打比方说,其他条件相等,商人对他投资一亿元的生意关心程度超过投资一万元的生意,对不对?…

在我看来,这“一亿元”与“一万元”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原因。这个例子仍有点不当。

一亿元与一万元的项目各投哪个,是项目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比如期望利润率及相关风险)。一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任何回报,或者期望回报率低(风险大收益低),出资人也不会投的;而一亿元的生意如果“风险小收益高”,凡能出钱者皆会“争而投之”。“关注度更高”也是由项目本身的性质(特别是期望利润率)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项目数额决定的。再或者说,投资额仅是一个表像的东西。

对一亿元关注度更高,还可以加一种考虑:一亿元的风险很可能比一万元大,并且关注度可以内生地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关注度与外生风险毫无关系,关注度高还有意义吗?甚至还会增大成本)。不过,这种风险上的考虑与受教育的考虑是否同样?是否可以说,学费提高了,受教育的风险就变大了(比如学校因为学费高就对学生“从严要求”了)?这的确也可以构成一种逻辑。但如果这样,就是假设提高学费会内生地改变教育供给方的行为(而不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式的分析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 14:01: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3:47:00
以下是引用TravisBickle在2006-5-2 12:57:00的发言:…我认为我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常识,不需要理论推导.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人们对贵的东西比对便宜的东西更珍惜,这是不证自明的….

在我看来,正是由于你更关注(喜爱也好,偏好也好……)某件东西(比起其他东西来说),你才愿意付更高价买它,而不是因为你先高价买了它,才更关注它。我认为这是经济学“不证自明”的道理。“成本内生偏好”的逻辑不是绝不可以,而是理论上更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4:01:00

我把你前楼的几个例子总结成“学费更高从而更认真学习”的几种逻辑,不知是否恰当(或者符合你本意)?(如果有符合之处,那么)在我看来,这几种逻辑并不是一样的,也并不是所有的逻辑都需要“偏好内生”的假设。

至于外生偏好,前面几楼我已经谈过了(并且我谈的是一个“套套逻辑”),学生认真学习(具体说是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与否,源于他们对成本的理解(而不单单是所谓的“学费”)。学习成本高(比如如何努力都学不懂,或者学懂一项知识需要付出太多而未来收益太少),学生自然愿意做学习以外的事了。

这种套套逻辑不需要“内生偏好”的假定,而是断言: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相对于做其他事情而言)在学习上的机会成本太高(即使期望收入非常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的,比尔·盖茨的能力也未必是“在大学认真学习”获得的)。学费有可能构成学习的机会成本,但学习的机会成本的内容非常多,也因人而宜,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学习表现。再认真学习也无法毕业的学校,无论学费高或低,学生都是不会报考的,哪怕他们有能力考入(也无谈在其中认真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5:0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2006-5-2 13:29:00的发言:

即使把学费看作留级的机会成本(比如留级一年要多交一年的学费),那么留级的机会成本也不光是学费(比如晚一年毕业带来的收入上的损失)。不过,这的确可以是一种逻辑。但是,一年的学费与一年的收入相比,哪个更影响当事人的行为(这里面且不谈所谓“宝贵年华”的损失)?

同时,对于那些“不管学费高不高都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还有“不管学费低不低都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更看重什么呢?这样的学生占的比例有多大?

留级的成本肯定不只是学费,但毕竟这个帖子讨论的主题是学费。作为成本的学费和收入哪个更影响学生的行为,我想,大概是个经验问题。还是那句话,我只是论证一个趋势。假如给定毕业后收入的话,我认为学习认真的程度仍然是与学费成正比的。因为,既然留一年级的成本等于一年预期收入加一年学费,给定前者不变,后者越高则留级总成本越高,当事人就更倾向于认真学习。

第二段话提到的两种人肯定有。前者可能是家里很有钱的花花公子,自己本来就不愿意学习。后者可能是把上大学本身不仅当作投资而且当作消费,比如说可以从特定学科的学习和与著名学者的接触中获得乐趣。比例么,应该还是个经验问题。但这些人的存在不影响我的结论,正如虽然有些球员踢球不是金钱或荣誉(比如可能是坚持一直为自己从小支持的球队踢球),但总体上说,钱多和成绩好的球队更容易招揽到好球员仍然是正确的。

以下是引用sungmoo2006-5-2 13:43:00的发言:

在我看来,这“一亿元”与“一万元”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原因。这个例子仍有点不当。

一亿元与一万元的项目各投哪个,是项目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比如期望利润率及相关风险)。一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任何回报,或者期望回报率低(风险大收益低),出资人也不会投的;而一亿元的生意如果“风险小收益高”,凡能出钱者皆会“争而投之”。“关注度更高”也是由项目本身的性质(特别是期望利润率)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项目数额决定的。再或者说,投资额仅是一个表像的东西。

对一亿元关注度更高,还可以加一种考虑:一亿元的风险很可能比一万元大,并且关注度可以内生地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关注度与外生风险毫无关系,关注度高还有意义吗?甚至还会增大成本)。不过,这种风险上的考虑与受教育的考虑是否同样?是否可以说,学费提高了,受教育的风险就变大了(比如学校因为学费高就对学生“从严要求”了)?这的确也可以构成一种逻辑。但如果这样,就是假设提高学费会内生地改变教育供给方的行为(而不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式的分析了)。

我前面提出这个例子时已经说了,两个投资除了数额外“其他条件相等”。期望回报率和风险是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投资者仍然会对一亿元的买卖更上心。好比商业谈判同跟女朋友的约会冲突时,商人取消一万元生意谈判的可能性肯定比取消一亿元生意的可能性大。

即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做任何的改变(供给方行为不受影响,即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学费本身就足以增加受教育的风险,从而使学生珍惜机会。学生珍惜机会是为了降低不能毕业的风险(因为这种风险一旦实现,所造成的损失更大了,为了保持与以前相同的预期收益,就需要降低风险的概率)。

以下是引用sungmoo2006-5-2 13:47:00的发言:

在我看来,正是由于你更关注(喜爱也好,偏好也好……)某件东西(比起其他东西来说),你才愿意付更高价买它,而不是因为你先高价买了它,才更关注它。我认为这是经济学“不证自明”的道理。“成本内生偏好”的逻辑不是绝不可以,而是理论上更复杂。

这个陈述没错,但并不影响我的推论。因为我的陈述所考虑是在一个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价格都会上大学的人,而不考虑在前一种情况下不上大学的人。我的本意是反驳前面网友说的美国式收费制度导致逃课和上课睡觉的现象,而不是从总体上论述收费和免费分别的效率考虑。我的观点就是,收费越高,在大学校园里越容易见到更多勤奋学习的学生(比如说,逃课和上课睡觉的现象就会越少)。至于这个现象是否掩盖了其他的负面效果,并不在我的论述范围之内。

以下是引用sungmoo2006-5-2 14:01:00的发言:

我把你前楼的几个例子总结成“学费更高从而更认真学习”的几种逻辑,不知是否恰当(或者符合你本意)?(如果有符合之处,那么)在我看来,这几种逻辑并不是一样的,也并不是所有的逻辑都需要“偏好内生”的假设。

至于外生偏好,前面几楼我已经谈过了(并且我谈的是一个“套套逻辑”),学生认真学习(具体说是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与否,源于他们对成本的理解(而不单单是所谓的“学费”)。学习成本高(比如如何努力都学不懂,或者学懂一项知识需要付出太多而未来收益太少),学生自然愿意做学习以外的事了。

这种套套逻辑不需要“内生偏好”的假定,而是断言: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相对于做其他事情而言)在学习上的机会成本太高(即使期望收入非常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的,比尔·盖茨的能力也未必是“在大学认真学习”获得的)。学费有可能构成学习的机会成本,但学习的机会成本的内容非常多,也因人而宜,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学习表现。再认真学习也无法毕业的学校,无论学费高或低,学生都是不会报考的,哪怕他们有能力考入(也无谈在其中认真学习了)。

我还是认为这可以用vcfc(或者是租值)的区分来解释。学生学懂一项知识的努力是一个独立的参数,不管学费高低,都是不变的。重复一遍,我叙述的只是一个“趋势”而已。一个企业能否赢利,起作用的因素也是很多的,但这不妨碍我们论述其中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对总体利润的变化有何种“趋势的”影响。

我始终论述的是学费,而非总的学习成本(包括学费和具体学习时付出的时间精力等)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学费构成总成本的一部分,但它不影响其他部分。除非你能论证学习成本受到学费高低的影响,否则我的论述并未受到反驳。一个学生在学习很吃力的情况下会不会放弃学习呢?如果不告诉你他交了多少学费的话,恐怕是无法猜测的。

总而言之,你论述的是学习总成本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我论述的只是学费这部分成本的影响。两个公司竞争,其中一个失败了,而失败的那个公司的老总比另一个老总聪明。你不能因此断定老总的聪明对公司的成功没有帮助。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是:“学费越高,学生就越有认真学习的趋势。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学费越高,学生就会越认真学习。”如果你认为这个陈述不正确的话,那么你认为正确的陈述应该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