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5-2 13:29:00的发言:
即使把学费看作留级的机会成本(比如留级一年要多交一年的学费),那么留级的机会成本也不光是学费(比如晚一年毕业带来的收入上的损失)。不过,这的确可以是一种逻辑。但是,一年的学费与一年的收入相比,哪个更影响当事人的行为(这里面且不谈所谓“宝贵年华”的损失)?
同时,对于那些“不管学费高不高都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还有“不管学费低不低都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更看重什么呢?这样的学生占的比例有多大?
留级的成本肯定不只是学费,但毕竟这个帖子讨论的主题是学费。作为成本的学费和收入哪个更影响学生的行为,我想,大概是个经验问题。还是那句话,我只是论证一个趋势。假如给定毕业后收入的话,我认为学习认真的程度仍然是与学费成正比的。因为,既然留一年级的成本等于一年预期收入加一年学费,给定前者不变,后者越高则留级总成本越高,当事人就更倾向于认真学习。
第二段话提到的两种人肯定有。前者可能是家里很有钱的花花公子,自己本来就不愿意学习。后者可能是把上大学本身不仅当作投资而且当作消费,比如说可以从特定学科的学习和与著名学者的接触中获得乐趣。比例么,应该还是个经验问题。但这些人的存在不影响我的结论,正如虽然有些球员踢球不是金钱或荣誉(比如可能是坚持一直为自己从小支持的球队踢球),但总体上说,钱多和成绩好的球队更容易招揽到好球员仍然是正确的。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5-2 13:43:00的发言:
在我看来,这“一亿元”与“一万元”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原因。这个例子仍有点不当。
一亿元与一万元的项目各投哪个,是项目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比如期望利润率及相关风险)。一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任何回报,或者期望回报率低(风险大收益低),出资人也不会投的;而一亿元的生意如果“风险小收益高”,凡能出钱者皆会“争而投之”。“关注度更高”也是由项目本身的性质(特别是期望利润率)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项目数额决定的。再或者说,投资额仅是一个表像的东西。
对一亿元关注度更高,还可以加一种考虑:一亿元的风险很可能比一万元大,并且关注度可以内生地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关注度与外生风险毫无关系,关注度高还有意义吗?甚至还会增大成本)。不过,这种风险上的考虑与受教育的考虑是否同样?是否可以说,学费提高了,受教育的风险就变大了(比如学校因为学费高就对学生“从严要求”了)?这的确也可以构成一种逻辑。但如果这样,就是假设提高学费会内生地改变教育供给方的行为(而不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式的分析了)。
我前面提出这个例子时已经说了,两个投资除了数额外“其他条件相等”。期望回报率和风险是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投资者仍然会对一亿元的买卖更上心。好比商业谈判同跟女朋友的约会冲突时,商人取消一万元生意谈判的可能性肯定比取消一亿元生意的可能性大。
即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做任何的改变(供给方行为不受影响,即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学费本身就足以增加受教育的风险,从而使学生珍惜机会。学生珍惜机会是为了降低不能毕业的风险(因为这种风险一旦实现,所造成的损失更大了,为了保持与以前相同的预期收益,就需要降低风险的概率)。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5-2 13:47:00的发言:
在我看来,正是由于你更关注(喜爱也好,偏好也好……)某件东西(比起其他东西来说),你才愿意付更高价买它,而不是因为你先高价买了它,才更关注它。我认为这是经济学“不证自明”的道理。“成本内生偏好”的逻辑不是绝不可以,而是理论上更复杂。
这个陈述没错,但并不影响我的推论。因为我的陈述所考虑是在一个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价格都会上大学的人,而不考虑在前一种情况下不上大学的人。我的本意是反驳前面网友说的美国式收费制度导致逃课和上课睡觉的现象,而不是从总体上论述收费和免费分别的效率考虑。我的观点就是,收费越高,在大学校园里越容易见到更多勤奋学习的学生(比如说,逃课和上课睡觉的现象就会越少)。至于这个现象是否掩盖了其他的负面效果,并不在我的论述范围之内。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5-2 14:01:00的发言:
我把你前楼的几个例子总结成“学费更高从而更认真学习”的几种逻辑,不知是否恰当(或者符合你本意)?(如果有符合之处,那么)在我看来,这几种逻辑并不是一样的,也并不是所有的逻辑都需要“偏好内生”的假设。
至于外生偏好,前面几楼我已经谈过了(并且我谈的是一个“套套逻辑”),学生认真学习(具体说是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与否,源于他们对成本的理解(而不单单是所谓的“学费”)。学习成本高(比如如何努力都学不懂,或者学懂一项知识需要付出太多而未来收益太少),学生自然愿意做学习以外的事了。
这种套套逻辑不需要“内生偏好”的假定,而是断言: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相对于做其他事情而言)在学习上的机会成本太高(即使期望收入非常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的,比尔·盖茨的能力也未必是“在大学认真学习”获得的)。学费有可能构成学习的机会成本,但学习的机会成本的内容非常多,也因人而宜,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学习表现。再认真学习也无法毕业的学校,无论学费高或低,学生都是不会报考的,哪怕他们有能力考入(也无谈在其中认真学习了)。
我还是认为这可以用vc和fc(或者是租值)的区分来解释。学生学懂一项知识的努力是一个独立的参数,不管学费高低,都是不变的。重复一遍,我叙述的只是一个“趋势”而已。一个企业能否赢利,起作用的因素也是很多的,但这不妨碍我们论述其中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对总体利润的变化有何种“趋势的”影响。
我始终论述的是学费,而非总的学习成本(包括学费和具体学习时付出的时间精力等)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学费构成总成本的一部分,但它不影响其他部分。除非你能论证学习成本受到学费高低的影响,否则我的论述并未受到反驳。一个学生在学习很吃力的情况下会不会放弃学习呢?如果不告诉你他交了多少学费的话,恐怕是无法猜测的。
总而言之,你论述的是学习总成本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我论述的只是学费这部分成本的影响。两个公司竞争,其中一个失败了,而失败的那个公司的老总比另一个老总聪明。你不能因此断定老总的聪明对公司的成功没有帮助。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是:“学费越高,学生就越有认真学习的趋势。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学费越高,学生就会越认真学习。”如果你认为这个陈述不正确的话,那么你认为正确的陈述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