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未来
-
-
人类历史从低级向高级这一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共产主义终久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谁都否定不了的我们对历史发展经验总结。
-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身所认识的最高级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中没有私有制,就不会有两极分化;没有以个体为单位的市场竞争,就没有人对人的剥削;没有个人与个人的攀比,就没有审美的扭曲;集体保障着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以没有犯罪;人们具有高度的集体自觉意识和参政意识,所以人类能从根本上杜绝战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莫尔的《乌托邦》,所折射的正好就是这个社会。
-
但是当马恩理论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随着巴黎公社瓦解,前苏联的 解体,新中国自邓小平继任后的改革开放,共产主义运动,不得不处于历史以来的最低谷。好多人只是把其当成不可实现的理想世界,甚至在网上,泛滥着共产主根本不能实现的言论。
-
至此,笔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说: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未来。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提出让所有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原因是以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知识和懂得的道理不足以对共产主义进行新时代的科学论证。因此,为避免社会发展长期沉溺于“恶性循环”的历史规律,让社会人们不再沉受无限期的痛苦和折磨。为共产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找到新的图破口,我们对新知识、新科学的研究与认识,不应当再保持沉黙。不管怎样说:不论白猫黑猫,找到科学的、和情合理的、推进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能稳扎稳打地进行方法的,就是好猫!
-
当前世界上七十亿人当中,大多数人不相信共产主义能实现,其原因之一是:马恩的共产主义方法失败。原因之二是,当前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两个猜想,如下:
今天对怎样实现共产主义有两种猜想。一是官方的,一是非官方的。
-
官方的猜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这里我强调一下:马恩的观点是: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结果失败了,在这个基础上,官方得出新的阐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为什么官方的结论民间一遍反对?——不只是不信共产主义能实现的人,就是一个坚信共产主义能实现的我(笔者),面对这样的结论我都反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实中的亿万富翁还在拼命的工作,你要让人们富到什么程度,人们才能收手地不再有私欲?——在这里还不说:对于一个社会(国家)要能正常运转,根本容不下一个国家三分之一的人成为富翁。国家为何容不下人民有三分之一的人成为富翁?——当然这是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但是今天经济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这一步来解释一个国家容不下三分之一人的成为富翁道理——因为有钱的人越多,一线劳动的人就会相应减少。推理到极处,一个没有劳动力的国家会是一个什么结果?这不用回答都是知道的事情。因此从这个原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私有制形式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得无论有多高,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社会中99.9%的人都改变不了劳动者的身份。这是私有制社会永远挣不脱的俗命。就是说,即使人人都成了富翁,但人类还得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劳动。那么富翁也就等于都不是富翁,调节这个问题的就是物价。经济学家们应当从当今高工资的发达国家看到这个问题。私有制社会,马恩对其的批判,看到的还仅仅只是一些现象的东西,如阶级矛盾。私有制社会的本质还在于99.9%的人永远只能处于劳动生存的基本线上。富裕对他们来说,永远是悬在兔嘴前的那棵胡萝卜。
-
结论: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不得不说永远只是一个幻想——因为私有制社会的本质,根本容不下人人都成为富翁,容不下,无忧无虑活着的人民——因为那样谁还愿意劳动!当前世界上好多福利高的国家的人民已经懒惰成什么样子,时代的经济学家们应当关注下这个问题。
-
非官方的猜想——非官方的猜想是寄托于科技发展。当机器人全盘取代人工劳动的时候,人们除了高度地团结起来还能做什么呢?——其实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
-
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想法,和当初马恩的想法有什么区别呢?——当年马恩思考: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了,人们除了团结协作之外还能做什么呢?于是马恩完成了《资本论》——他们得出这一想法的前提是:无产者中蕴藏着一笔强大的反抗力量。而无产者为什么会蕴藏这笔力量,不正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吗?因为私必然剥——当社会进进入公有制,原本蕴藏在无产者中的那笔强大的力量除了转变为生产力之外,还能去向何处?——所以马恩当时得出:共产主义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
-
然而结果却是,社会人们因为合却惰。那笔原本蕴藏于无产者当中的强大的暴动力量不但没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反而在相互惰性的抵触中消耗殆尽。马恩当初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
结论:即使劳动全盘智能化,这怎么能杜绝人本有的私欲呢?——谁又能测出人的私欲念有多强?有多恐怖和阴险?——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无底洞。因此,以智能的发展来实现共产主义也只是一个幻想。
-
真正的共产主义是要让生产关系实现高度的融合和统一,真正让集体中的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间高度的自觉性,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高度的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有意无意地趋向于联合,趋向于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因而,怎样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高度的自觉性和相互间的高度信任感?——这才是今天继续发展共产主义理论的图破口。
-
那么,怎样才能让集体人们建立起之间高度的自觉性,和相互间高度的信任感?笔者得出的结论:只能在管理,即怎样管理中去寻找原因。因为管理是人与人之间,或是自我管教、约束、控制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说,管理是让人自觉与不自觉的决定性条件——马恩从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和今天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或智能化决定生产关系说,这些都仅仅是从外因的角度尽可能对本质的把握,因此又怎么能决定生产关系呢?
-
当然,说到这里,有人会问, 而且在网上已经有不少的人问了我这个问题——你说从管理中来实现共产主义,怎样管理呢,谁管理谁呢?……——之所以有人这样问,就在于以今天我们对管理学的研究与认识,根本解释不清楚这个问题。他们也正是站在这个立场,想来看看我的笑话。但我给他们说:这是一个系统理论,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我有理论《一般管理学原理——人类的形成发展和未来》已经写作完成,有兴趣可以细读。结果没有人对这个感兴趣,确实在我意料之外。于是慢慢对这群所谓的反对者有了一个明确的看法,他们仅仅只是一群拉拉队!根本不懂学术。
-
我在别的文稿中已经说过:我们今天对管理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人人都知道管理的重要性,从个人的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无一不是在管理中执行,无一不是在管理中发展。用一个很确切比方,管理对人,及人类来说,就如同空气与人的关系一样,没有空气人不能生存,没有管理,人类根本不可能存在一样。我们如此熟悉又知道其如此重要的管理又为何对其陌生呢?陌生的是什么呢?我提出几个关于管理的一般问题,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对管理依然是那样的陌生:如: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以来管理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
就是说,直到今天我们对一般管理的一般知识一无所知,我们又怎么能从我们今天所认识和掌握的管理知识中认识人类即自己的本真?!在我的 《一般管理学原理——人类的形成发展和未来》一书中明确定论——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管理学,仅仅只是管理的感性阶段。就是说,我们今天对管理学的研究与认识还只处于感性阶段,又怎么能本真地认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说,要想真正的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认认真真的把《一般管理学原理》读懂。只有把《一般管理学原理》读懂了,未来共产主义为什么会实现,怎样实现?等等的一切问题,也就真像大白了。
-
全文总结:从当前算起,我们去向共产主义有两条路。
一条是:在历史“恶性循环”的演进中慢慢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之后再对“一般管理学原理”的研究与思考。这条路,以当前社会演进的步伐大至需要一百五十年左右。
-
另一条是:笔者研写的《一般管理学原理——人类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能得到重视。本书能得到重视之日起,经过十五年左右的建设,共产主义集体就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