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历史发展中理解亚当·斯密和马克思
——学习《国富论》的体会(5)
人类的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在几千年中全世界都处于原始公社的古代共产主义社会。到了中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分裂为两大部分:西欧的历史和东方的历史。西欧的历史由古代共产主义,发展到贵族封建社会,由于封建社会造成了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进入到资本主义,一直发展到今天!东方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历史,没有发展到封建社会,所以,一直处于原始公社的不同阶段,中国的土地公有制,也就是古代中国的共产主义,一直延续到中国革命的胜利。由于中国没有发展到封建社会,也就没有出现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因而,也就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条件,中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
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的历史,生产的历史就是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就是分散的独立的手工劳动到集中的集体的机器劳动发展的历史,换句话说,就是个体化分散的生产到社会化集体的生产发展的历史。不管世界各国在什么时代,采用什么生产方式,社会叫什么名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等)各国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个体化独立生产发展到社会化集体生产(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工厂工业都是社会化的集体生产方式)的方向发展的!社会化集体生产的概念就是,第一,一切生产资料都归社会所有。第二,一切人都要参加集体劳动。第三,一切生产都由社会组织生产和分配。这种社会就叫做社会主义!马克思说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人类向社会主义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这是历史的潮流!一切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各种理论、大政方针、具体政策、各种方式方法就都是正确的!是真理!相反一切逆潮流而动的各种理论、大政方针、具体政策、各种方式方法就都是错误的!是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就是历史潮流,实践就是社会制度!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社会制度就是正确的,不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社会制度就是错误的!
无容置疑,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体化手工劳动生产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社会化机器劳动生产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人类如何发展劳动生产力?如何增加人类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如何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或者说如何实现富国裕民?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两个人回答了这些问题。一个就是亚当·斯密,一个就是马克思。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就是在个体化生产阶段,生产如何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多余的资财投入到生产和交换中去获得利润,这种资财就是资本!资本家这样作了以后,就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机会,一方面,为劳动者提供了生存需要的必要的生活资料和便利品,另一方面利用分工和扩大分工,从而发展了劳动生产力。所以,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最好的生产方式!因此,恩格斯认为,《国富论》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科学著作!
相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是社会化生产阶段,生产如何发展的问题。马克思说:“我照着这个次序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望而知的。”显而易见,马克思所说的六项研究的题目,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就是《国富论》的全部内容。这就说明马克思是以《国富论》为出发点,批判地继承了《国富论》。按照马克思的打算,他准备按照六项的顺序,逐个进行分析批判!但是,马克思仅仅完成了资本这个项目的研究,仅仅出了《资本论》的一卷,后四卷还是以草稿形式留下来,最后还是恩格斯帮助整理出版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的历史》还是以草稿的形式留下来。对于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两项,在与资本项相关联的部分在《资本论》中进行了表述。没有单独研究,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这三项更是没有发现遗留下来的片言只语的草稿。
由此可见,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研究的是同一个题目: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前者研究的是个体化生产阶段,资本主义是怎样向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问题,后者研究的是社会化生产阶段,资本主义是怎样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问题。
马克思和亚当·斯密在研究中共同的地方就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本质上不同的地方是:第一,亚当·斯密把资本理解为从原始公社以来所有社会都有的多余的资财,而马克思把资本理解为用钱赚钱的活动。第二,亚当·斯密认为不论社会处于什么状态,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社会进步的原因,原始公社社会是这样,封建社会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也是这样。而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或者生产关系,是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当这种形式适应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社会就进步,当这种形式成为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时候,就必然要灭亡!
为什么会有这种本质上不同的看法呢?就是因为,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时候,第一,亚当·斯密名义上站在全民的立场上,而实际上是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上。而马克思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第二,亚当·斯密在个体化生产阶段看到的是个体利用资本为自己利益的生产,是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是实现国富民裕最理想的方式,因而是人类永恒的社会制度。而马克思在社会化生产阶段看到的是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的生产资料或者生产条件,利用社会化生产为自己谋利益,其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的占有制和社会化生产发生了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造成了社会生产的无ZF状态,造成了经济危机!造成了劳动者的贫困!
综上所述,当我们判断资本主义的时候,首要的就是要分清楚,社会是处于个体化生产阶段呢?还是处于社会化生产的阶段呢?如果社会处于个体化生产阶段,那么,亚当·斯密的国富民裕的理论就是社会生产发展应该遵循的理论!如果社会处于社会化生产的阶段,那么,马克思的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就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理论!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来,在世界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几乎全都处于社会化的生产阶段,个体化生产阶段已成为历史!所以,在社会化生产阶段,还利用亚当·斯密的理论,就是一种倒退!是逆人类历史潮流而动!因而就是历史的反动!
劳动者201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