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3521 2
2010-07-21
IAEDDDDKKKKKKD DDDDDD e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

世界银行“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Institute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研究简报

2008年第6期(总第195期)
   2008228



王明利 王济民 孟庆翔   

一、肉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肉牛存栏在主产区下降很多,生产出现萎缩
山东和安徽是我国肉牛的主产省区,养牛业已成为这些省区畜牧业乃至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肉牛生产投入大,产出周期长,规模化生产难度大,加上消费习惯的影响,近年来山东和安徽肉牛饲养数量下降,生产出现了萎缩。2006年,山东肉牛(即黄牛,下同)存栏739.7万头,比2000年下降25%,安徽肉牛存栏231.3万头,比2000年下降47.6%。
从本次调研(笔者于2007年11月-12月份进行了调研)的县(市)情况看,山东的东平市和郓城县以及安徽的临泉县和利辛县肉牛发展明显缩减。东平市和郓城县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但近年来受到肉牛养殖比较经济效益下滑的影响,肉牛业发展呈现萎缩状态,东平市2007年肉牛存栏4.3万头,出栏1.8万头,能繁母牛存栏2.6万头,分别比2000年下降30.6%、57.1%和31.6%;郓城县2007年肉牛存栏8.7万头,出栏3.9万头,能繁母牛存栏5.8万头,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31.5%、4.9%和17.1%。
安徽省的利辛县和临泉县近年来肉牛养殖也出现了萎缩。利辛县2007年肉牛存栏8.4万头,出栏14万头,能繁母牛存栏3.1万头,分别比2000年下降68.9%、33.3%和76.2%。临泉县是安徽省传统的养牛大县,2007年肉牛存栏23.1万头,出栏17.2万头,能繁母牛存栏11.6万头,分别比2000年下降17.5%、25.2%和33.7%。
2、肉牛“公母价格倒挂”,繁育户发生亏损
根据对上述两省四县市的调查,肉牛育肥户每出栏1头肉牛可获得纯收益692.87元,若不考虑自家养牛劳动报酬,则每出栏1头肉牛可获得纯收益821.78元;而繁育户每出栏1头肉牛损失1986.95元,若不考虑自家养牛劳动报酬,每出栏1头肉牛可获得纯收益310元。
从成本构成看,育肥牛场(户)每出栏1头育肥牛总成本为4305.64元(若不考虑自家劳动报酬,则为4176.94元)。在总成本中,架子牛购买费最大,为2665.67元/头;其次为饲料费1451.79元/头;第三为人工费255.83元/头。繁育户每出栏1头肉牛的总成本为5766.17元(若不考虑自家劳动报酬,则为3949.51元)。在总成本中,人工费为1936.67元/头,其次为饲料费1786.86元/头,第三为架子牛、后备母牛购买费1375.17元/头。
3、能繁母牛数量大幅减少,极大冲击肉牛业的发展基础
调查的两个省份的四个县市,能繁母牛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滑,其中东平市下降了31.6%,郓城县下降了17.1%,临泉县下降了33.7%,利辛县下降了76.2%。调查的四个县市中的四个村庄2007年能繁母牛存栏更是比2000年下降了90.2%,肉牛发展后继乏力。
能繁母牛数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养牛传统用途发生改变。传统上农户养牛作役用,养母牛除了役用还可得到牛犊的收益,这样养母牛比养公牛赚钱;现在养牛基本退出役用,养牛转向专一的肉用,在育肥和肉用方面母牛逊色于公牛,出现了“公母价格倒挂”现象。二是繁育户养殖效益低。目前,繁育户大多为农户分散饲养,每出栏一头肉牛(或架子牛或犊牛)平均亏损1986.95元,若在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平均也只盈利310元。农户饲养技术较为落后,母牛繁殖率低,一般为3年产2胎,再加上目前“公母价格倒挂”,繁育户很难盈利。
4、犊牛、架子牛供应紧缺、后备母牛不足
目前,架子牛育肥效益显著,育肥场(户)每出栏一头牛一般育肥3-6个月,可获纯利692.87元左右,若农户不计自家劳动成本则可获利821.78元。肉牛市场的持续高位运行和育肥牛养殖的高效益促进了各地区竞相发展短期育肥,犊牛和架子牛已经满足不了育肥场的需要,价格节节升高。据对两省调查,目前市场上育肥牛活重单价一般为12-13元/公斤,而架子牛为15-16元/公斤。后备母牛出现短缺。目前,由于肉牛养殖效益高和母牛养殖效益低,肉牛养殖“杀青、杀母”现象比较突出。繁育户饲养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周转慢,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农户饲养母牛无利可图甚至发生亏损,所产母犊一般作为架子牛出售,后备母牛严重不足
5、生产发展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肉牛养殖一次性投资大,饲养周期长,占用流动资金多,承担的市场风险大。据调查,一个存栏20头的规模养殖户,仅购入架子牛投入就需6-7万元,再加上饲料费用以及棚圈折旧以及其他固定费用,至少需要投入资金8万元,对于经济实力不强的农户来说根本无法承受。在调查中,养殖户纷纷表示,如果有资金支持,还会扩大饲养规模;制约肉牛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资金;由于养殖业风险大,农村信用社一般不会贷款给农户养牛,在对两个省的24户农户调查中,只有1户从信用社贷过款。
6、肉牛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能繁母牛数量大幅下滑,原有的肉牛改良站点逐步萎缩,肉牛的改良工作受到很大影响,肉牛良种的推广程度降低,母牛品质下降。而育肥的犊牛和架子牛大部分由全国各地购进,品种混杂,生产性能高低不一,难以根据品种特点开展育肥。目前,肉牛饲养仍以散养为主,广大农户饲养技术参差不齐,很多农户养殖技术缺乏,增加了养殖成本,增大了养殖风险。根据对同一县市的养牛户调查对比,发现由于饲养技术差异,育肥户饲料成本最大相差近700元,繁育户饲料成本最大相差900多元。
二、肉牛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尽快出台扶持母牛发展的政策
肉牛业的发展是一个包括能繁母牛、犊牛、架子牛、育肥牛饲养,屠宰加工,贮运以及市场销售等许多相关环节组成的综合体系。在这一生产体系中,牛源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肉牛业的兴衰。其中,决定牛源数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母牛的数量和生产性能。目前全国性的母牛饲养数量锐减,已成为导致牛肉价格暴涨和制约我国肉牛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甚至会对我国经过多年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肉牛产业产生致命冲击。
建议尽快制定扶持母牛发展的政策,并尽早出台。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促进发展母牛的优惠政策,包括对全部基础母牛进行身份登记,出台限制宰杀能繁母牛和后备母牛、实行“宰一补一”制度,即宰杀母牛必须由县级以上畜牧主管部门批准,每屠宰一头母牛必须保证有一头新的后备母牛入栏,以杜绝滥宰母牛的事件发生。(2)参照国家对母猪的补贴政策,对饲养母牛户实行补贴,如饲养1头普通能繁母牛补贴200元,饲养1头良种母牛补贴500元等。(3)鼓励农户发展乳肉兼用型品种,这样既能繁殖犊牛,也能产奶,增加了繁育户的收益。建议对于养殖西门塔尔改良品种的基础母牛予以更多补贴,这样既促进了母牛的发展,也支持了奶业的发展。(4)鼓励和引导肉牛生产的自繁自养模式,扶持肉牛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区域内母牛养殖和肉牛饲养的基本平衡。(5)将基层一线的配种员工作纳入财政补贴范围。根据人工受精任务,每名配种员每配种成功1头母牛补助10元,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2、积极推动奶公犊育肥以扩大牛源
在奶牛生产中,犊牛比例通常是公、母各半。母犊牛饲养作奶用,公犊牛则因不能产奶而被淘汰。在我国,除少量用作培育种公牛外,奶公犊大多经简单喂养后宰杀。建议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利用奶公犊初生体重大、饲料转化率高和增重快的优点,生产普通牛肉、小牛肉(犊牛出生后6-8个月内,在特殊饲养条件下育肥至250-350千克时屠宰)和小白牛肉(犊牛饲养100天左右,体重100千克左右时宰杀)。其中,小牛肉和小白牛肉肉质软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比一般牛肉高,脂肪却低于普通牛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齐全,又容易消化吸收,属于高档牛肉。在目前架子牛价格高、购买难的情况下,开展奶公牛育肥,无疑为增加牛源和牛肉供应找到一条新的途径,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有特色的牛肉种类,同时也为养殖户增收开辟一条新路子。
3、转变肉牛养殖方式,鼓励适度规模养殖
一家一户饲养肉牛的传统养殖模式无法取得肉牛饲养的规模效益,也不利于饲养出品质优良的肉牛。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规模养殖户,肉牛存栏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前几年增加了许多。农民通过规模饲养便于统一人工授精、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规程、统一粪便处理、统一活牛交易。建议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适度规模经营。国家应对规模养殖户给予财政补贴,或在贴息贷款、活牛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
4、强化肉牛养殖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肉牛身份识别和追溯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根据本次对四个省区肉牛业发展的调研,即使在村里也没有人搞清楚该村肉牛养殖的数量确切是多少,更难以把握肉牛的动态变化情况。调查的有关省畜牧部门领导也普遍反映,目前明显感觉肉牛饲养数量大幅度下降,但要具体的准确数据却很难得到。建议尽快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肉牛身份识别和追溯管理系统,以做到及时掌握肉牛家底。二是强化培育适应我国居民消费偏好的肉牛新品种。我国的肉牛业是从役牛饲养开始的,除刚刚审订的夏南牛品种外,目前还没有其他专门化的专用肉牛品种。从调研的4个省区来看,我国广大农村饲养的肉用杂交牛品种目前是西门塔尔牛一花独放,其他品种很少。三是强化开发适合地区特点的肉牛专用饲料配方。目前农民饲养肉牛一直延续玉米、麸皮、大豆粕和添加剂的配方结构,而不同地区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的农副产品饲料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四是强化在肉牛繁殖技术、适合中国国情的牛肉分级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5、加强肉牛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加大对规模化肉牛养殖特别是母牛饲养的信贷扶持,创新信贷担保和抵押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时限,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贷款贴息、贷款展期和免收罚息等优惠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肉牛养殖业,促进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


(欢迎引用、摘编、全文刊载,请注明出处,尊重著作者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李锁平 高琼瑶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

联系电话:(010)6891979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真:(010)62187545


    编:
100081

电子信箱:iae@mail.caas.net.cn   网  址:  http://www.iae.org.cn


本研究是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资助项目和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禽统计信息监测”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因为能繁母牛生育犊牛,犊牛再经养殖生长为架子牛,架子牛再进一步育肥成育肥牛,根据肉牛的自然特点和生长规律,母牛价格应该高于育肥公牛价格;传统上我国母牛价格也高于育肥公牛价格。目前却是育肥公牛价格高于母牛价格,公犊牛价格高于母犊牛价格,所以本文暂且称作“公母价格倒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2 09:47:35
还是相信市场的力量吧,政府干的大部分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9 21:55:55
这个时间上好像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