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应该算是一本比较有特色的经济学教材了,对于概念的讲解非常的独到。由于篇幅的原因,在选材上可能没有萨缪尔森的宽广。好了回到正题,关于充分就业模型没有太多要说的,但到了波动模型这一块,小弟感觉斯蒂格利茨走了一条同国内分析不同的道路。对于波动其提出了四个关键概念一个是工资的粘性,二是价格的粘性,第三个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反方向变动即菲利普斯曲线(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介绍菲利普斯的时候几乎所以的教材都要强调一下菲利普斯是一个新西人)第四个也就是我不太理解的了,就是通货膨胀率与总支出的反方向关系,书上的解释是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时候,央行本能忍受通货膨胀率过高于是通过调高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提高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制约了私人投资,另一方面是减少了家庭部门对于大商品的购买(借贷成本提高)。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才导致总支出降低。我就想了,如果央行可以容忍,那么是不是就认为这第四个概念不成立,加上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对于通货膨胀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必然是实际利率的下降(如果央行不采取行动)。总支出也会随着利率的下降而调高的。很纠结,很不解。 在加上后面的adi曲线分析和通货膨胀调整曲线分析与传统的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不同,而感到无法打通两种分析法。不知是否有高人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