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后开始逐渐建立起来,其间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以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信息是充分的,调整是瞬时的,不存在交易费用,各种产品、金融、保险市场是完备的为范式来进行经济理论研究。根据这个传统范式,市场是一个最有有效的制度安排,市场中的每个决策者的自利行为将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ZF只在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以维持社会秩序和市场的正常运转。最早对上述范式提出修正的是凯恩斯,他从对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的研究中,观察到市场工资调整具有粘性,放弃了瞬时调整的假设,据此建立起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罗纳德·科斯则从对工厂制度的考察中提出交易是需要费用的,开启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乔治·斯蒂格勒则放弃了完备信息的暗含假设,提出了信息不充分,信息有价值,信息的获取有成本,使信息成为现代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考虑变量。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其他另外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和麦克·斯彭斯则进一步提出,不仅信息是不完备的,而且信息的分布在生产者、消费者、所有者、委托代理者之间是不对称的。对上述标准范式的修改使现代经济学得到巨大发展,在新的范式中,市场竞争不再必然会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ZF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发挥比“守夜人”更为积极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信息不充分、不对称、交易费用高的情形比发达国家中严重,因此,根据新范式的理论所发展出来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具有参考借鉴价值。但是,传统的范式以其简单、在数理模型中易于处理而在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中仍然被作为一个基本范式,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传统的范式之上,除了深入研究当代经济学的学者,普通人很容易就接受这样的理论体系。尤其,发达的国家以自由竞争的市场为其基本的经济体制;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在20世纪50、60年代为了赶超发达国家而推行了许多违反比较优势的政策,使得赶超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有依靠国家对市场竞争的直接抑制来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去,效率非常低,导致了各种危机。因此,两相比较特别容易使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低效率是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所引起,而接受了传统范式所作的各种政策建议,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是由于市场化程度不足,解决之道在于消除ZF的干预,只要让市场发挥作用,一切问题就可以消弭。这种看法在我国的学界也普遍存在。
理论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了解现象,进而改造现象。然而,错误的理论就像错误的地图,经常会误导人们走入歧途。根据传统经济理论范式形成的华盛顿共识使得许多计划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陷入了困境,我国的改革开放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条件下,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进行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我国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尚未完成,卫生、医疗、教育、社保、国企、财税、金融等一系列领域如何深化改革,理论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存在着诸多争议,这套文集所呈现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将可以开启我们理论研究和政策讨论时的许多新思路。
这篇文章对现代经济学作出非常好的归纳,足见作者的功力。在此推荐,值得一读。